第17章(1/3)
“且慢!兄长,小弟听闻蔡邕之女早与河东卫氏定亲?”曹洪迟疑道。
可莫要为先生寻了位嫠妇,若先生不喜此道,恐适得其反。
曹操抚须朗笑:“子廉只知皮毛!那卫仲道纳采当日便旧疾骤发而亡,蔡氏女至今仍是完璧。
世人皆道她命克夫君,故而无人敢聘,始终随侍蔡邕左右。
”
此事隐情,曹操最是清楚。
陈宫与曹洪闻言释然,前者肃容竟透出几分促狭:“如此说来,此女合该与叶先生缔缘,常人无福沾染。
”三人相视大笑,满室生春。
议定蔡昭姬之事,曹操忽正色:“尚有二要务亟待处置!”
“其一须速迎家父脱离徐州险境,绝不可再遭陶谦毒手!”
“其二先生今日提及乘氏李进,言其可败吕布。
此等绝世猛将,纵未列二十四名将,武力恐犹在奉先之上。
当速延揽,为我所用!”
当此用人之际,曹操恨不能网罗天下英才。
曹洪抱拳道:兄长,待我寻到许褚后,便赴琅琊接叔父来此!
不可!陈宫断然阻止:
主公,无论何人前往,曹公携带贵重物品都极易招致祸端。
钱财易惹是非,纵使陶谦不动邪念,泰山贼寇亦会出手,旁人难免起贪念。
曹操拧眉道:依你之见当如何?
属下建议,不如让曹公将这些家产尽数花用,而后轻装简从暗中启程,方能避人耳目。
陈宫眼中精光一闪:
我军正缺粮草,何不令曹公在徐州采买?亦可派人赴豫州、扬州收购。
此外还需多购铁料,安置百万黄巾众需大量农具。
曹操听罢双目炯炯,抚掌赞道:妙计!当真妙计!
如此既免去运送钱财之劳,又分散花销。
待陶谦等人察觉,为时已晚!
更能为我军预先储备战时军粮。
陈宫继续献策:若谋划得当,更可借此削弱陶谦、袁术实力,行釜底抽薪之计!
哈哈哈,公台如今愈发足智多谋了!
......
次日拂晓,曹洪便启程前往谯县。
曹府门前喜鹊喳喳鸣叫。
曹操处理政务至午时,忽闻前院人声嘈杂。
禀主公,有颍川来的叔侄二人前来投效!
颍川人士!
曹操眼中顿现喜色。
颍川多英才,皆负经天纬地之能。
曹操即刻出迎,见府外停着马车。
车旁立着两位青年。
二人皆二十余岁,衣冠楚楚,气度不凡。
曹操拱手道:请教二位高士姓名,曹某在此有礼了!
二人对视一眼,齐声作揖:
颍川荀彧拜见明公!
颍川荀攸拜见明公!
荀彧!
曹操心头狂跳。
这不正是我渴求的辅弼之才。
想起叶辉曾盛赞荀彧之能,曹操难掩激动:竟是文若与公达二位大贤!曹某何德何能,得二位王佐之才相助,实乃三生之幸!
荀彧叔侄见曹操求才若渴,相视而笑。
与袁绍不同,曹操这番热忱发自肺腑。
袁绍虽好养士,却如昔年稷下学宫般徒有其表,既不善用才,更不重才。
且改原文如下:
不过是一种表面上的爱才重贤罢了。
曹公过誉了,我等此次前来投奔,只为寻得安身立命之处,施展所学,为兖州百姓谋福!荀攸谦逊答道。
曹操当即相邀:二位先生快请入内,我们到厅中详谈治国安邦之策!
见曹操如此热切,荀彧与荀攸相视颔首。
他们正想试探这位主公的真实抱负与理政理念。
三人入内长谈,宾主尽欢。
最终曹操任命荀彧为行军司马,荀攸为行军教授。
两日后,陈宫引荐一人入府觐见。
来者正是程昱!曹操大喜过望,当即召来荀彧、荀攸共议兖州未来大计。
四位谋士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