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2/3)
儒都能识破其中破绽。
以李儒的智谋,必定会采取反制措施。
更何况此刻李儒急需军功提振士气。
只要观察到诈降举动,孙坚的埋伏意图就完全暴露在李儒眼前。
李儒必然能预判孙坚的伏击计划,并设计反包围将其歼灭。
孙坚终究难逃败局。
这番推演让我领悟到,太阿所谓孙坚会派人诈降的真实含义。
这并非揣测,而是太阿早已布局,确保李儒必定会目睹孙坚军的诈降行为。
戏志才的剖析鞭辟入里。
曹洪瞪圆双眼望着陈渡:
原来小先生并非凭空猜测。
是先构思了备用方案,再考虑孙坚若诈降我们便按兵不动。
陈渡对戏志才会意一笑:知我者,志才兄也。
曹洪挠着脑袋感叹:都说李儒阴险,我看陈太阿比李儒更胜一筹!
曹仁与夏侯惇交换眼神,深有同感地点头。
夏侯惇大笑着拍打陈渡肩膀:
幸亏太阿不在西凉军,否则李儒加上你陈太阿。
董卓岂不是能安睡无忧了!
曹洪立即附和道:
就是!
你那位岳父不是已投奔董卓了吗?
若你们翁婿同在董卓帐下,被算计的可就是我们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戏志才笑着制止:
子廉将军慎言。
太阿这般英才,怎会屈就于董卓这等......
帐内烛火摇曳。
陈渡指尖轻叩案几:太阿已预见董卓命数将尽。
曹洪挠头憨笑。
曹操目光灼灼盯着这位年轻谋士,听他继续分析:纵有双策在手,仍难料孙坚动向。
敌军若趁夜入关更难防范。
青瓷茶盏被推到案**,须遣死士冒充孙坚部众诈降——主公的丹阳死士可堪此任。
陈渡语调平静得如同讨论天气。
穿越者的道德桎梏被他亲手碾碎,脑内回响着自我告诫:乱世谋局容不得妇人之仁。
那些即将消逝的生命,不过是棋盘上必要的弃子。
曹操毫不迟疑。
帐角阴影里静立的数十道身影,正是随时准备赴死的私兵。
夏侯惇突然拍案而起,铠甲锵然作响:原来先生早先令我打探孙坚军情,竟为此计?曹操瞳孔微缩——原来踏入孙营前的每个举动,都是这人预设的伏笔。
空气仿佛凝固。
曹操感觉血脉偾张,这位年轻的谋士如同执棋神明,将乱世风云尽握掌中。
此刻他无比确信:得此子者,得天下。
——————
长安城的夜透着腐朽。
李儒揉着太阳穴推开竹简堆。
自从岳父沉迷酒色,他就像个修补匠般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
最耗心力的莫过于说服董卓认清现实:困守雒阳唯有死路一条。
西迁长安,是他们最后的生路。
简单
潼关若能坚守两年,关东诸侯必会内乱瓦解。
然而洛阳百万之众,迁往长安非一日之功。
完全舍弃百姓也不现实。
长安地广人稀,若无百姓耕种补充粮草,西凉十万大军难以持久支持。
近日汜水关与孙坚交战屡次失利。
不能再输了!
再败几次,诸侯就会看穿西凉军已是强弩之末。
李儒此来汜水关,正是为董卓迁都争取时间。
必须打一场胜仗,让诸侯无法察觉西凉军虚弱到要迁都的地步。
同时也要以一场大胜震慑雒阳反对迁都的公卿。
若做不到,就只能继续杀戮。
但若再杀公卿,董卓将彻底失去人心。
正思索间,斥候来报孙坚军连续数日减灶,显然粮草紧缺。
这正是一举击溃孙坚的良机。
可就在准备出兵时,孙坚军却有人前来投降报信。
这让李儒产生了怀疑——投降者未免太多了些。
刑房内血腥味、焦肉味混杂,令人作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