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2/3)
曹操攻下汜水关,诸侯间的平衡随之打破。
西凉军疲弱可欺的印象一旦形成,各路诸侯必将肆无忌惮。
在众诸侯眼中,曹操代表着袁绍势力。
他们不愿坐视袁绍一派独揽战功,攻打虎牢关时必定竭尽全力。
当务之急,是要离间关东联军,让他们重新互相猜忌观望。
董卓频频颔首,对李儒的分析深表认同。
但仍有不解:诛灭袁氏对局势有何助益?
李儒阴沉一笑:袁氏满门伏诛后,继承人选只剩两人。
董卓先是一愣,继而抚掌大笑:妙计!不愧是!袁氏兄弟必将为争夺家族势力反目成仇!随即又迟疑道:仅令袁氏兄弟内讧,能有多大效果?
李儒解释道:关东联军的**,正要从他们兄弟开始。
袁绍、袁术此前只是暗中较劲。
若袁氏满门尽灭,二人必会公然开战。
各路诸侯巴不得看袁家内斗。
再放出天子西迁的消息,他们就会明白——攻破洛阳已无利可图,效忠朝廷的表演再无人喝彩。
董卓细想后连声称妙,当即下令。
当日黄昏,袁氏全族及家仆四百余人尽遭屠戮。
此事震动朝野。
袁氏门生故旧上书**,亦遭斩杀。
董卓迁都之议再无阻力。
李儒亲携六十余颗袁氏头颅赶赴虎牢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酸枣距汜水关一百六十里,大军需四日行程,单骑一日可达。
曹操采纳陈渡建议,未率主力返回酸枣。
曹操命大军驻守汜水关,同时下令赶制船只,准备渡黄河进军河内。
他亲自率领陈渡、曹仁、夏侯惇及千名骑兵疾驰赶往酸枣。
随行携带着韩当、祖茂、华雄三人的首级。
陈渡分析,此举有三个意图:
一、报捷,借此激起酸枣诸侯的贪欲,诱使他们向虎牢关集结。
二、曹操必须脱离酸枣联军,单独行动。
此战大胜,战果丰厚,足以令诸侯眼红。
若继续留在联军中,必遭猜忌。
诸侯视曹操为袁绍的附庸,而袁绍虽承认这一点,却不希望曹操实力过强。
无论是袁绍还是其他诸侯,都不愿看到曹操再立新功,甚至可能迫使他充当先锋,消耗其兵力。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留在联军中只会处处受制,唯有**行动,才能放开手脚。
三、将西凉军主力引至虎牢关。
让酸枣诸侯与西凉军皆聚焦虎牢关,而曹操则趁机抽身。
只要这三步顺利实施,再辅以某些计策,陈渡断言,曹军必能在董卓迁都前再获一场大胜。
至于胜果如何,还需看时机与局势。
毕竟,眼下雒阳的情况尚不明朗。
酸枣大营。
诸侯依旧饮酒作乐。
孙坚率军疾行两日,终于赶回酸枣。
他怒不可遏,一把掀开中军大帐的帷幕。
袁术见状,阴阳怪气道:“哟?孙破虏凯旋了?大伙还不敬他一杯!”
诸侯相视一笑,无人理会他的挑拨。
孙坚厉声喝道:“袁公路!你克扣粮草,贻误军机,致使我军断粮,士气尽失,该当何罪!”
“锵”的一声,他拔出古锭刀,直指袁术。
袁术惊得打翻酒杯,还未及辩解,孙坚却刀锋一转,指向袁绍——
“袁本初!你和曹孟德是否合谋害我?!”
杀气骤涨,诸侯愕然。
袁绍大怒,一把抽出佩剑,与孙坚对峙:“你想找死?!”
孙坚冷笑:“找死的是你!”
孙坚怒不可遏,提刀直指袁绍。
此番折损祖茂、韩当两员大将,程普也命悬一线,这口恶气他怎能咽下!
我连战连捷,你恐我独吞汜水关大功,便遣曹操暗算于我,是与不是?!
曹操谋害你?此话从何说起?
不是你派曹操假意联手,实则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