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大采购(2/3)
叫莱菔,读音和来福一样。
钱镠蹲下翻了翻,菜叶上还带着露水,显然是今早刚摘的。
“老伯,有腌菜吗?”他随口问道。
卖菜的老农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布满皱纹的脸皱得更紧了:“腌菜?盐比菜贵哩!谁家舍得用盐腌菜?”他压低声音,“去年县里王大户家办喜事,想腌两缸咸菜,结果光买盐就花了三贯钱!”
钱镠心头一动。
是啊,在这个盐价高企的年代,腌菜对普通百姓来说简直是奢侈品。
他暗自记下这个细节——等他的盐路铺开,或许可以发展些副业。
又问了白菜的价格,两文钱一捆,他和老伯约定好,走的时候买两捆。
转过街角,陶器摊的规模让钱镠眼前一亮。
地上整整齐齐摆着几十件陶器:碗、盘、罐、瓮,甚至还有几个造型拙朴的陶壶。
一个满脸皱纹的老陶匠坐在摊后,正用湿布擦拭一个新烧好的陶罐。
“老丈,这罐子怎么卖?”钱镠蹲下来,指着一个肚大口小的陶罐问道。
老陶匠抬眼打量了一下这个衣衫褴褛却目光炯炯的年轻人:“五文一个,买三个十二文。
”
钱镠仔细检查着陶罐的质量。
他需要几个结实的容器来煮盐和储存,不能有暗裂或砂眼,他暂时不打算买瓷器,瓷罐又贵又沉,就陶罐了,最终选了五个大小不一的罐子:两个大口径的浅罐用来晒卤水,三个深腹罐用来熬煮。
老陶匠用草绳把罐子捆好,收了二十文钱。
“后生是做啥营生的?买这么多罐子。
”老陶匠一边数钱一边随口问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钱镠早就准备好了说辞:“在海边捞些小鱼小虾,晒干了卖。
”
老陶匠点点头,没再多问。
在这靠海的地方,类似的小营生太多了。
离开陶器摊,一阵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吸引了钱镠的注意。
街尾的空地上支着个简易的铁匠炉,炉火正旺,火星四溅。
一个约莫五十岁的黑脸大汉带着两个年轻后生正在忙活。
大汉抡着大锤,两个年轻人一个拉风箱,一个小锤修边,三人配合默契,正在打造一把剪刀。
钱镠站在一旁看得入神。
铁匠铺的货物不多:几把柴刀、镰刀、锄头挂在木架上,地上堆着些铁钉、门环之类的小件。
最吸引钱镠的是摆在木箱里的几把小工具——铲子、锤子和小刀。
“师傅,这小铲子怎么卖?”钱镠拿起一把约莫一尺长的平头铲问道。
铲头被打磨得发亮,木柄上还带着新鲜的木屑。
黑脸铁匠停下锤子,用挂在脖子上的破布擦了擦汗:“十五文一把,买两把二十五文。
”
钱镠又拿起一把小锤子掂了掂。
锤头不大,但重量适中,很适合精细作业。
“这个呢?”
“二十文。
“铁匠喘着气说,“小刀二十五文,菜刀四十文。
”
钱镠选了一把小锤子、一把小刀和一把菜刀,老板降了点价,总共收了八十文。
铁匠用破布把工具包好,又额外送了几根铁钉。
“小伙子是做啥营生的?“铁匠看了一眼钱镠腰上的柴刀,一边打包工具一边问,“一次买好几样家伙什。
”
钱镠笑了笑:“在海边讨生活,什么都得自己动手。
”
铁匠点点头,突然压低声音:“看你是个实在人,提醒一句。
最近有盐铁使的人在附近转悠,小心别被抓了把柄。
”
钱镠心头一紧,脸上却不动声色:“多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