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阁

首页 足迹
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楚汉争霸演义> 第12章 刘邦约法三章 秋毫无犯收民心

第12章 刘邦约法三章 秋毫无犯收民心(2/3)

饥民发放米粮三斗、棉衣一件,孤寡老人加倍,由乡绅监督发放,不准克扣一粒米;三是接管秦廷旧吏,凡愿归顺、愿为民办事者,一律留用,官阶不变;若有敢欺压百姓、私吞粮草者,当场斩杀,首级悬挂县城门口示众!”萧何高声领命:“臣遵令!”声音透过晨雾传遍全场,百姓们的欢呼声更盛了,有白发老人领着子孙跪地叩首,口中喊着“沛公万岁”,一时间,叩首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尘土在晨光中扬起,却挡不住百姓眼中的光亮。

    散会后,不少百姓仍围在营外不愿离去,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反复念着“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有人还特意用树枝在地上写这几个字,教孩童认读。

    路边的野草沾着晨露,在阳光下泛着光泽,仿佛都多了几分生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此前秦廷官吏仗着严刑峻法,对百姓敲骨吸髓,盘剥手段层出不穷:春天刚出苗,便来收“青苗钱”,说是“为禾苗祈福”;夏天烈日炎炎,要征“避暑税”,声称“为官吏消暑备冰”;秋天刚收割,衙役便带着刀枪上门抢粮,美其名曰“军饷储备”;冬天天寒地冻,还要逼百姓服徭役,修宫殿、筑长城,冻死饿死在工地上的人,十不存一。

    即便百姓被搜刮得家徒四壁,连掺着沙土的糠麸都吃不上,也只能忍气吞声——秦法规定“妄议官吏者,诛三族”,当年咸阳城东有个书生,私下骂了句“税重”,便被邻居告发,全家十三口全被斩首,尸体扔在渭水喂鱼,谁敢有半句怨言?如今刘邦不仅废除了所有苛法,还派萧何带着吏员挨家挨户送粮送衣。

    萧何特意挑选了十名关中本地出身的吏员做向导,每到一户,先出示刘邦的手令,再当面清点米粮和棉衣,签字画押后才离开。

    那些曾欺压百姓的秦吏,有两人仗着自己是旧官,私藏了两仓粮草,被巡查的周勃当场查获,刘邦下令“斩立决”,将两人首级悬挂在咸阳、蓝田两县门口,旁书“私吞粮草,欺压百姓者戒”,百姓们扶老携幼前去观看,无不拍手称快,更是对刘邦的新政深信不疑。

    几日后的清晨,灞水岸边的农户李老汉揣着自家刚蒸好的黍米饼,饼还带着灶膛的余温,用粗布包着,又装了一罐腌芥菜,菜香混着饼香,引得十岁的孙子狗蛋直咽口水。

    “爷爷,这饼真香,咱们自己都不够吃,为啥要送给士兵啊?”狗蛋牵着李老汉的衣角,仰着小脸问。

    李老汉摸了摸孙子的头,叹气道:“当年秦兵路过,抢了咱们最后一袋米,你爹就是追着要粮,被他们打死的。

    如今沛公的兵不一样,进城时踩坏了王大爷的菜苗都赔钱,这样的好兵,咱们得记着情。

    ”爷孙俩来到军营外,李老汉望着营门口持戈的士兵,犹豫了半晌才上前,陪着笑脸道:“将士们辛苦,这点粗粮,给大伙儿尝尝鲜。

    ”守营的士兵是沛县出身的周能,年纪不大,脸上还带着稚气,连忙笑着摆手:“老丈,沛公有令,不得接受百姓馈赠,一粒米、一口水都不能要,您的心意我们心领了。

    ”李老汉急了,把食盒往周能怀里塞:“将士们为我们打天下,赶走秦狗,吃点粗粮算什么?这饼是刚蒸的,还热乎着呢!”周能不敢接,又怕推搡间碰倒老人,只能侧身躲闪,两人正推让间,刘邦带着樊哙巡查至此。

    刘邦见状,连忙走上前,笑着拍了拍周能的肩膀:“周能,老丈的心意诚恳,若是不收,反倒伤了百姓的心。

    ”他转头对李老汉拱手道:“老丈厚爱,我军感激不尽。

    只是军纪如山,不能白受您的东西,取五十钱来,作为买饼的酬劳。

    ”随行的亲兵连忙从钱袋里数出五十枚沉甸甸的五铢钱,递到李老汉手中。

    那铜钱带着体温,沉甸甸的,李老汉拿着铜钱,手指微微颤抖,眼眶泛红——他活了六十多岁,见过秦吏抢粮抢钱,见过贵族作威作福,见过士兵打骂百姓,从未见过当兵的吃百姓一口饼还要付钱。

    他擦了擦眼角,哽咽道:“沛公这般体恤百姓,真是我们的救星啊!”狗蛋也学着爷爷的样子,对着刘邦深深鞠了一躬,逗得樊哙哈哈大笑。

    消息像长了翅膀般传遍灞水两岸,次日,便有十几个百姓带着酒肉、粮食来到军营外,有送自家腌菜的,有送刚猎到的野兔的,还有送手工布鞋的。

    刘邦见状,索性定下规矩:百姓馈赠一律按市价付钱,粮食按官价收购,酒肉则以等量粮草回赠,布鞋这类物品,也按做工付工钱。

    有一次,咸阳城的商贩张五郎送来十坛好酒,这酒是他祖传的酿法,平时舍不得卖。

    刘邦不仅付了双倍的价钱,还让萧何回赠了两石大米,张五郎回去后逢人便说:“当年秦吏买酒不给钱,还砸了我的铺子,如今沛公买酒付双倍价,这般贤主,咱们得跟着他干!”他还主动帮着宣传新政,不少商贩都重新开张,市集渐渐热闹起来。

    半月后,关中各县的百姓自发组织起来,蓝田县的乡绅王老爷牵头,用百年檀香木做了一块“贤明之主”的牌匾,漆上金粉,四个大字熠熠生辉。

    数十名百姓抬着牌匾,前面有吹唢呐的、敲锣鼓的,后面跟着数百名自愿随行的百姓,浩浩荡荡地送到霸上军营。

    王老爷曾因反对秦吏强征土地被打,是萧何送粮时帮他讨回了土地。

    他跪在刘邦面前,高声道:“沛公废除苛法,赈济灾民,军纪严明,我关中百姓恳请沛公就任关中王,统领关中,保一方平安!”身后的百姓纷纷跪地,齐声喊道:“恳请沛公就任关中王!”声音震得营前的旗帜都微微晃动,连营内的士兵都跟着动容,不少人眼中泛起泪光。

     就在刘邦收拢民心、百姓拥戴之时,萧何正带着二十余名精通文书的吏员,埋首于咸阳宫的典籍库中。

    典籍库在咸阳宫西侧,虽因战乱有些杂乱,屋顶漏了几处,雨水打湿了部分册页,却未遭大肆破坏——刘邦进城时特意下令“保护典籍库,擅动者斩”,才让这些珍贵典籍得以保全。

    秦廷历经百年积累的户籍册、土地图、财政账簿、山川地形图堆满了三间大殿,木架上、地面上,甚至窗台上都摞着册页,不少册页用帛布包裹着,还带着淡淡的樟香,那是秦人为防虫蛀特意熏的。

    萧何让人在殿内搭起新的木架,用带来的桐油涂刷防腐,又将典籍分门别类整理:黄色封皮的是户籍册,按郡县编号,每本都标注着年份;红色封皮的是土地图,用丝线标注田埂、河流;黑色封皮的是财政账,详细记录着每年的赋税、开支;蓝色封皮的是地形图,山川关隘用朱砂勾勒,清晰明了。

    有个年轻吏员不解地问:“丞相,这些旧籍繁杂,有的册页都发霉了,何必如此费心整理?”萧何正小心翼翼地用毛笔修补残缺的字迹,闻言抬起头,眼中满是郑重:“你有所不知,秦廷能统一天下,靠的便是这些典籍——知人口便知兵源多少、赋税多少;知土地便知粮草产量、可耕面积;知山川便知何处可守、何处可攻,这些都是治理天下的根基啊!”他指着一本泛黄的户籍册,“就说这本,记录着蓝田县的人口,壮年男子有多少,老人孩童有多少,若要征兵或赈灾,一目了然。

    ”他亲自校对每一卷账簿,发现有残缺的,便让人去民间寻访当年的吏员补全,连日来不眠不休,眼睛熬得通红,布满血丝,袖口磨出了毛
热门推荐

书友正在读: 反击皇宫 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 穿越大夏秀诗词 军工帝国:从流放边疆开始 墨苏传 穿越苻坚:第八十一万大军 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 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 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 两个失忆的百岁老人:门后终极 穿越之边疆崛起 三国:第一革命集团军 六州风云季 大秦:穿越成徭役,献药封丞相 我自己搞,新大魏! 鬼王爷 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 卧龙北伐:开局召唤万界名将 我,刘协,三造大汉 大明工业导师 软饭硬吃?女帝夫君是苟王 红楼:聚宝盆助我纳群芳 玄黄十二域 重生觉醒神医之我在民国救华夏 董卓刚死,朕就收了西凉军 斗罗大陆之灵焰 大唐,我真的是来作死的 秦始皇的小伙伴好难 三国:美女收集者 这饷,李自成拷得我崇祯拷不得? 渺尘(1v1) 三国:吕布在此,诸侯谁敢称雄 大明日不落帝国:我能辨忠奸 拜师九叔降妖除魔 穿成阿斗,开局弄丢出师表! 儒心弈世 大唐:兕子的农村捣蛋生活 大唐状元赘婿 白马大祭师 穿越大唐,我是李建成? 综武:写个日记,仙子人设崩了 香江:从街头到全球之巅 隋未:我穿越皇孙,携系统复隋 高铭远传奇 红楼第一宗师 大明神医 阿飘有什么可怕?明明都是小可爱 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 洪武末年:我,蓝玉,屠龙 杨过:头戴虎头帽,谁来和谁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