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铁轨初现(2/3)
枚刚打制好的、头部呈半球形的特制铁钉,我们采用之法。
此铆钉需烧至红热,迅速穿过钢轨底部预留椭圆孔洞,再在枕木另一侧用特制带凹坑铆钉模顶住,由大力工匠用重锤猛力砸击另一端,使其在高压下变形膨胀,牢牢扣死枕木。
如此连接稳固程度远超任何钉合,足承受火轮车长期往复冲击震动。
孙石头领命督办优质木材采购、枕木加工及桐油蒸煮池建造。
王铁臂带领得力铁匠批量打制特制铆钉和配套重型夹具、铆钉模。
整个昭铁厂从矿山到高炉,从轧钢工坊到木工场地,如每一零件上紧发条的庞大机器,为梦想协同轰鸣,空气中弥漫桐油、钢铁与汗水混合的独特气味。
历经近半月反复试验调整,在一个夕阳将奎河水染成金红的傍晚,第一根完全符合设计标准的工字钢轨终于诞生。
它静躺特制校准支架上,长约三丈,通体泛优质钢材特有的深沉均匀冷光,字形结构线条流畅精准,笔直身躯如出鞘利剑指向远方。
匠人们闻讯纷纷放下活计围拢过来,如瞻仰神迹般看着这根凝聚全厂上下无数心血智慧的钢铁脊梁,眼中充满难言自豪、敬畏,还有一丝恍惚——这冰冷钢铁造物真能改变世界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林昭亲自带领李老蔫、王铁臂等人进行最终检验。
他们使用拉直麻绳紧贴轨面检查平直度,用精密水平尺测量纵向坡度,还在轨面不同位置放置重达数百斤铁锭测试承重形变,结果皆令人满意,远超预期。
此物......此物真能铺在地上,让那未现世的火轮车如你所言般飞驰?李老蔫用粗糙手掌一遍遍抚摸冰凉光滑轨面,仍觉眼前一切不可思议,如置身荒诞梦境。
不仅能,而且其速快逾奔马,其力胜千牛,其载超舟船,其效将颠覆千古行旅方式。
林昭语气斩钉截铁,充满不容置疑信心,此轨之成,乃是万里征途第一步,坚实无比的第一步!
就在昭铁厂上下为这历史性突破欢欣鼓舞,甚至有人提议庆祝时,林昭却强迫自己从成功喜悦中冷静。
他清楚知道,单靠昭铁厂一己之力,倾其所有也难以支撑哪怕短短数十里铁路的庞大建设。
他需要更雄厚资本,更广泛社会资源合作,需将技术突破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程实践。
他再次修书,郑重邀请徽商汪承业。
这一次,他带去的不是空泛构想或简单样品,而是实实在在震撼人心的成果——一截长达一尺有余、做工精良、冷峻坚实的工字钢轨实物,及一份呕心沥血撰写、数据详实论证严密的《徐邳铁路利弊说帖》。
说帖中详细分析徐州至邳州段运河淤塞、漕运艰难现状,对比传统骡马运输与运河漕运成本效率,然后以昭铁厂实测钢轨性能数据为基础,推演铁路运输惊人潜力。
在昭铁厂简朴却隐透不凡气象的书房内,林昭将沉甸甸钢轨样品递给汪承业。
汪东家请看,亲手掂量。
此乃我昭铁厂最新炼轧钢轨,其强度、韧性、耐久度远超以往任何轨道。
若以此等钢轨铺设自徐州至邳州铁路,以我设计火轮车牵引货运,据学生反复测算,每日货物运量可达同等距离骡马大队百倍!所需时间仅其十分之一甚至更短!单位运费可降至眼下运河漕运三成以下!若能成网,其利更不可限量!
汪承业接过钢轨,入手冰凉沉重,精致字形结构和均匀材质无声诉说背后精湛技艺。
他翻阅厚厚说帖,里面不仅有文字论述,更有清晰表格、数据对比、路线草图,甚至对未来运营利润的保守预估。
每个数字如重锤敲打商人敏锐神经。
他经商数十载,太清楚运输成本对商品流通、利润空间的极端重要性。
若此铁路真能如林昭所言,哪怕只实现预估效益一半,带来的商业机会和利润回报都将令人眩晕!这已不仅是奇技淫巧,是足以重塑商业格局的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