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阁

首页 足迹
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大秦:扶苏的两千年救赎!> 第8章 割席断义与深夜独思

第8章 割席断义与深夜独思(1/3)

忙碌了一整日,与淳于越的激烈争执更添了几分心神消耗。

    当扶苏踏着夜色回到自己的府邸时,已是月上中天。

     府内灯火通明,却透着一股不同往日的凝重。

    他刚踏入前厅,便见数十名身着儒袍的青年学子齐刷刷地跪坐于席上,为首的正是他几位较为年长、素有才名的门客。

    他们神色肃穆,眼神中带着忧虑、不解,甚至是一丝悲壮。

     扶苏脚步微顿,心中了然。

    该来的,终究是躲不过。

     “公子!”为首的门客,名为叔孙通(此处为剧情需要借用历史人物名,时间线略有调整),见扶苏归来,立刻带领众人躬身行礼,声音整齐却沉重。

     扶苏走到主位,并未立刻坐下,目光平静地扫过这些熟悉的面孔。

    这些都是以往围绕在他身边,与他一同研读诗书,探讨仁政理想的年轻士子,是他“仁德”名声的重要组成部分。

     “诸位在此久候,所为何事?”扶苏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依旧沉稳。

     叔孙通抬起头,脸上满是恳切与痛心:“公子!我等听闻,今日淳于师与公子在天工苑……有所争执。

    又闻公子近日所为,皆与匠人为伍,行那‘格物’之事,甚至……甚至与淳于师之道背驰。

    我等心中惶恐,特来向公子进言!” 另一名门生接口道:“公子!您乃帝国长子,天下仰望。

    当以圣贤之道为根本,以仁德教化天下。

    那‘格物’之说,闻所未闻,实乃方士蛊惑之言,奇技淫巧之术,绝非治国正途啊!长此以往,只怕会损及公子清誉,背离天下士人之心!” “是啊,公子!”众人纷纷附和,言辞恳切,引经据典,无外乎是重复着淳于越那套“君子不器”、“重道轻器”的理论,劝扶苏迷途知返,重回儒家正道。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将扶苏近日的作为批驳得一无是处,仿佛他已然堕落,即将万劫不复。

     扶苏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

    他看着这些年轻而激动的面孔,他们怀抱着“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理想,他们所认知的世界,就是诗书经典构筑的世界。

    他们无法理解,也无法接受他如今选择的道路。

     直到众人的声音渐渐平息,都用期待而紧张的目光望向他时,扶苏才缓缓开口,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诸位所言,皆出肺腑,扶苏感念。

    ”他先肯定了他们的动机,随即话锋一转,目光变得锐利,“然,尔等口口声声仁德教化,可曾亲眼见过北地边民因严寒冻毙于荒野?可曾亲耳听过关中大旱时,饥民易子而食的哀嚎?可曾想过,一场瘟疫,便能令一村一邑十室九空?” 一连串冰冷而残酷的现实问题,让满座的门生哑口无言,有些人脸上甚至露出了不适的神色。

    他们读的是“仁者爱人”,但何曾真正直面过这人间的极致苦难? “你们告诉我,”扶苏的声音提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当饥民濒死,我是该对他们诵读《礼记》?还是该想办法种出更多的粮食?当将士戍边,受尽苦寒,我是该对他们空谈‘王于兴师’?还是该想办法让他们住得暖和,穿得保暖?!” 他猛地一挥袖,指向窗外咸阳城的方向:“这咸阳宫阙,这万里江山,不是靠诵读诗书就能稳固的!是靠实实在在的粮食,锋利的兵器,坚固的城墙,以及能让万民安居乐业的‘术’与‘器’!” “我所行‘格物’之道,就是要找到这些能让百姓活下去、活得好的‘术’与‘器’!让仁德不至于流于空谈,让教化有坚实的根基!这,难道不是最大的‘仁’?最根本的‘德’吗?!” 他的话语如同
热门推荐

书友正在读: 反击皇宫 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 穿越大夏秀诗词 军工帝国:从流放边疆开始 墨苏传 穿越苻坚:第八十一万大军 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 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 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 两个失忆的百岁老人:门后终极 穿越之边疆崛起 三国:第一革命集团军 六州风云季 大秦:穿越成徭役,献药封丞相 我自己搞,新大魏! 鬼王爷 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 卧龙北伐:开局召唤万界名将 我,刘协,三造大汉 大明工业导师 软饭硬吃?女帝夫君是苟王 红楼:聚宝盆助我纳群芳 玄黄十二域 重生觉醒神医之我在民国救华夏 董卓刚死,朕就收了西凉军 斗罗大陆之灵焰 大唐,我真的是来作死的 秦始皇的小伙伴好难 三国:美女收集者 这饷,李自成拷得我崇祯拷不得? 渺尘(1v1) 三国:吕布在此,诸侯谁敢称雄 大明日不落帝国:我能辨忠奸 拜师九叔降妖除魔 穿成阿斗,开局弄丢出师表! 儒心弈世 大唐:兕子的农村捣蛋生活 大唐状元赘婿 白马大祭师 穿越大唐,我是李建成? 综武:写个日记,仙子人设崩了 香江:从街头到全球之巅 隋未:我穿越皇孙,携系统复隋 高铭远传奇 红楼第一宗师 大明神医 阿飘有什么可怕?明明都是小可爱 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 洪武末年:我,蓝玉,屠龙 杨过:头戴虎头帽,谁来和谁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