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盐滩绿影!(2/3)
此时,另外三架无人机也陆续发现目标,四个编队将盐滩划分为四个区域,光点的位置被实时标注在电子地图上。
蔚林峰站在停机坪上,手里攥着平板电脑,看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绿点,眉头拧成疙瘩——这只是第一波,谁知道深海里还有多少卵虫被核污染催生?他摸出父亲留下的旧怀表,表壳的冷金属贴着掌心,仿佛能感受到父亲当年面对困境时的坚定:“爸,这次我不仅要守住工厂,还要守住这片海。
”
半小时后,老K带着特种小队赶到盐滩边缘。
队员们穿着CMC300防酸动力甲,钛钢装甲在晨光下泛着冷光,液压关节活动时发出“咔嗒”的轻响。
老K弯腰检查靴底的防腐蚀涂层,指尖划过涂层表面的纹路——这是蔚林峰昨天连夜升级的配方,能抵御pH值1.5以下的强酸,他用指甲抠了抠,涂层没有丝毫脱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小杨,你跟阿哲一组,负责东侧区域,用火焰喷射器清理,注意别烧到盐蒿根——后面还要恢复生态。
”老K的声音透过头盔通讯器传来,他抬手拍了拍小杨的肩甲,金属碰撞声在盐滩上回荡,“记住,幼虫的体液有腐蚀性,别让它们的黏液粘到装甲缝隙,发现异常立刻撤退。
”
小杨点头,右手握住动力装甲小臂上的火焰喷射器开关,指腹在红色按钮上顿了顿——上次演习时他还会紧张,可这次想到沿海的养殖户还在等着消息,掌心反而稳了。
他弯腰钻进盐蒿丛,动力装甲的传感器自动开启,头盔全息屏上跳出“酸浓度0.1mol/L”“生物信号10米外”的提示,像一双无形的眼睛在帮他探查。
阿哲跟在后面,手里提着便携式探测仪,屏幕上的绿点正随着他们的移动逐渐清晰。
突然,探测仪发出“嘀嘀”的警报,阿哲立刻停下,抬手示意小杨:“左前方5米,有幼虫在动!”小杨屏住呼吸,缓缓转动身体,头盔的夜视仪里,一只半透明的幼虫正从泥里钻出来——身体约20厘米长,头部有两根绿色的触须,黏液顺着身体往下滴,落在泥地上,发出“滋啦”的轻响,冒出细小的白烟。
“开火!”小杨按下火焰喷射器按钮,橘红色的火焰瞬间喷出,裹住幼虫的身体。
幼虫发出尖锐的嘶鸣,身体在火焰里扭曲,黏液被高温烤成黑色的硬块。
小杨保持喷火3秒,直到幼虫彻底变成焦炭,才松开按钮:“清除完毕,装甲无腐蚀痕迹。
”阿哲走过来,用探测仪扫了扫,屏幕显示“生物信号消失”,他松了口气:“还好防酸涂层管用,不然这黏液粘到装甲上,麻烦就大了。
”
蔚林峰赶到盐滩时,大部分幼虫已经被清理,但无人机传来的信号显示,西侧的潮沟里还有三个漏网的绿点——那里水流湍急,盐蒿丛茂密,无人机无法精准定位。
他穿上备用的防酸动力甲,扣紧头盔时,耳边传来陈教授的通讯:“小蔚,刚才检测到幼虫的体液里含有硅基成分,和草原晶体一样,核辐射让它们的外壳更坚硬,火焰喷射器要持续5秒才能彻底烧死。
”
“收到。
”蔚林峰应着,弯腰走进潮沟。
水流没过动力甲的靴底,传感器显示“水温12℃”“酸浓度0.2mol/L”,比其他区域高了一倍。
他打开装甲的“生物探测模式”,指尖在操控面板上滑动,全息屏上立刻出现潮沟的3D模型,三个绿点分别藏在三块礁石后面。
靠近第一块礁石时,蔚林峰放慢脚步,动力装甲的液压关节几乎听不到声音。
他探头一看,一只幼虫正趴在礁石上,触须对着水流方向,像是在感知猎物。
蔚林峰握紧小臂上的合金刀,猛地探身,刀刃精准地刺穿幼虫的头部——黏液喷溅在装甲上,发出“滋啦”的声响,全息屏立刻弹出“防酸涂层完好,无渗透”的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