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那些人和事(7)(2/3)
不宣的“密语”。
里面夹了张草稿——董知瑜昨晚回家,按照张骑鹤的批注思路,重新构思并起草了《“愚公”新解》的作文。
但她对其中几个关键转折和立意深度的把握仍感不足,又无法像以前那样直接找张骑鹤讨论,只能用这种隐蔽的方式“求助”。
回到座位,张骑鹤翻开物理笔记,果然在电磁感应定律那一页的后面,发现了一张折叠整齐的稿纸。
展开一看,正是董知瑜重新起草的作文,字迹清秀工整,但明显能看出思考和修改的痕迹。
他在心中快速浏览,敏锐地捕捉到了几处逻辑衔接不够顺畅、立意挖掘不够深刻的地方。
下午课间,张骑鹤去办公室问数学题回来,经过董知瑜座位时,仿佛随手将笔记本放回她桌上:“董知瑜同学,笔记看完了,谢谢。
里面有个例题的解法很巧妙。
”
董知瑜“嗯”了一声,拿起笔记本。
当她回到座位,悄悄翻开时,发现那张稿纸还在原处,但旁边多了几行用极细铅笔写下的、力透纸背的批注。
批注一针见血,寥寥数语便点破了她构思的瓶颈,并提出了更具冲击力和思辨性的修改方向,甚至勾勒出了一个更宏大的文章框架。
心中一阵悸动,偷偷抬眼看向后排那个低头看书的清瘦身影,一种难以言喻的、带着刺激和安心的复杂情绪悄然蔓延。
这是只属于他们两人的秘密通道,在压抑的氛围中,维系着那份独特的联系与默契。
周末,天空阴沉。
张骑鹤窝在出租屋里,争分夺秒地啃着物理题。
房东孙大爷出摊去了,小院格外安静。
突然,院门外传来几声沉稳的汽车喇叭声,紧接着是敲门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张骑鹤有些疑惑,周末很少有人来找他。
他放下笔,走到院门口打开门。
门外停着一辆黑色的老式桑塔纳轿车,虽然不算高档,但在2003年的小县城,尤其是停在这样一片破旧的民房前,依然显得格格不入。
车旁站着两个人。
司机模样的年轻人站在车边。
而站在门前的中年男人,约莫四十七八岁年纪,身材匀称,穿着笔挺的深色夹克和西裤,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一种久居人上的沉稳气度,眼神锐利地打量着张骑鹤和他身后的环境。
张骑鹤心中微微一凛。
他自然不认识眼前这人,但这气派、这做派,以及这个时间点找上门来……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你是张骑鹤同学吧?”
中年男人开口了,声音平和,却自带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目光扫过张骑鹤洗得发白的校服和身后简陋的屋子,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但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
“我是。
请问您是?”
张骑鹤心中念头飞转,面上却不动声色,语气平静,既无谄媚,也无畏缩。
“我是董知瑜的父亲,董振中。
”
中年男人直接亮明身份,目光如炬地盯着张骑鹤的脸,似乎想从他眼中看出些什么。
然而,他失望了。
张骑鹤的眼神清澈而平静,只是适当地露出了一丝恰到好处的惊讶:“原来是董叔叔,您好。
请问您找我有事?”
他的镇定远超同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