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躲在大学寝室创业(2/3)
东北雪地里捅羽绒服大单子的贵人!机会,很多时候是蹲摊蹲出来的。
传言的“严打”雨夜,成了“跑酷”现场。
林夕蜷在防雨棚下,像老母鸡护崽似的护着几件“青城派”水墨外套(当季新款!)。
我玩命蹬车,雨水汗水糊一脸。
车把滑不溜秋。
身后几道强光像追命符——城管的探照灯来了!链条“嘎吱”惨叫着,三轮载着咱一头扎进暴雨深处…这种跟“有关部门”的躲猫猫游戏,恐怕是无数地摊小老板的共同记忆,充满了生存智慧和肾上腺素飙升的刺激。
后来林夕把车把上褪色的蓝丝带,系成个蝴蝶结。
我也没闲着,在《土木工程》作业本边上,画了SUDU的第一个Logo——这是我们的首个标识,三个环形的圈紧密相连,代表三象——万物之始,三生不息。
在东方古老的哲学中,是万物衍生的原点。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个圆环的交叠,既是宇宙的缩影,亦是生命的循环。
SUDU品牌的LOGO以此为灵感,将天地人、过去现在未来、形色意融为一体,用三环相扣的图腾,诠释服装与生命的共生哲学。
三环之形:无限可能的起点。
三环交叠,寓意碰撞、融合、新生,正如服装成为人与世界的媒介。
三生万物:服装即宣言,我们相信,衣着是内在精神的延伸。
非万象,而是回归本质的勇气。
当三个圆环烙印于衣襟,我们穿着的不仅是服饰,更是对生命循环的敬畏,对无限可能的笃信——三生万物,而你,自成宇宙。
当“SUDU号”碾过满地梧桐叶时,图书馆楼顶那个怪模怪样的流速仪,正死盯着东南风的方向。
我把厚厚的《工程力学》塞到发货箱下垫平,掏出“长期借用”的环刀仪,“刺啦”一声划开封箱胶带,声音吓得对面打盹的戴君斌一哆嗦。
他那满眼红血丝和深重的黑眼圈,活脱熬了几个大夜——咱刚咬牙吞下开业头一单跨省买卖!哈尔滨一位仗义老哥,定了八件加厚加绒、印着雪夜白马啸西风图的SUDU武侠风羽绒服!正等着打包、套袋、做防水加固呢。
“淘宝这流量啊,兄弟,”戴君斌敲着他那贴满五颜六色便利贴的破机箱,“淘宝流量像新安江泄洪!闸门开早一秒淹死,开晚一秒渴死!”这比喻,深得工程师转行卖衣服的精髓!我跟戴君斌吵得面红耳赤:三环Logo印卫衣胸口显眼?还是后背下摆低调?林夕踹门进来时,估计觉得这哥俩有病。
夜市的场子,水比《水工钢筋混凝土》里讲的“温度应力”还复杂。
紫色貂皮大姐挑剔我的“峨眉刺”T恤线头粗犷,我立马递上劳保手套:“大姐!这叫大巧不工!重剑无锋!懂不懂?今年最硬核的工装风!穿的就是这份真!”林夕躲在货箱后,肩膀抖得跟触电似的——憋笑呢!君斌此刻不在现场,在三站地外宿舍里,“夜市特供款”正被他噼里啪啦地塞进我们那个简陋得像毛坯房的淘宝小店——渠道分割,线上线下,分工明确,这也是草台班子的生存智慧。
淘宝店炸了!毫无预兆!戴君斌狂拍桌子喊:“操!日销两千!转化3%!”我们挤在消防通道打包,我趴地上算江浙沪包邮的运费平衡点。
宿管阿姨的光柱“唰”地扫进来!墙角那堆快递包,伪装成防汛沙袋垛!刚松口气,戴君斌哀嚎:“卧槽!快看!咱的第一个……差评!”哈尔滨那位刚成为我们客户的大哥怒不可遏,指责羽绒服严重钻绒。
但诡异的是,他配图里那些在东北大雪背景中肆意飞舞的雪白绒毛,竟显现出一种异样的、与暴风雪共舞的凛冽美感。
差评风波还没摁下去,宿管科突击查寝的脚步声就到了门外。
当那熟悉的大号手电光柱再次像手术刀般切开楼梯间的黑暗时,我正佝偻着腰,拿实验室做的水泥硬化模型压着一叠快递单(怕被风吹跑)。
下铺小康绝对是个人才!电光火石间,他抄起卷边儿的《土工试验指导书》,跟扣绿头苍蝇似的,“啪”一声严严实实盖住了旁边散落的新款武侠风卫衣!紧接着那嗓门洪亮得能穿透三层楼:“老师!我们……正预习击实实验标准流程呢!理论结合实践!”巡查老师那锃亮的黑皮鞋在堆满养护水泥块试模的角落顿了顿,终于“嗒、嗒、嗒”踱了出去。
林夕的客服号“钱塘江小浪花”,把退货政策写成了《防汛应急预案》!用五年一遇洪水对应轻微色差:“亲!启动三级响应啦!”波浪表情随着她敲键盘的节奏起落。
这场危机公关,硬是让她用“水工术语”搞出了点喜感。
这说明啥?专业背景有时候是桎梏,换个角度用,就是杀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宿舍里混合着混凝土养护室的霉味和廉价香草包味儿,成了SUDU独特的“背景味”。
上《水工钢筋混凝土》,老师讲温度应力,我缩下面偷偷拿红外测温仪扫描新到的山水意境薄夹克,林夕戏称这是“水工街头风”!
2004春天,冷飕飕。
宿舍老显示器里,定格着陈冠希那张痞帅带点躁的脸。
他扯开西装,露出红衬衫领的瞬间,冻僵的血似乎“噌”一下着了。
二十岁的我,白天夜市卖“武侠”,晚上客服“噔楞”响。
看《无间道》里的刘建明(陈冠希饰)对着警容镜整领带,想起自己出摊前在公共水房破镜子前,用劣质发胶压那撮倔强头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