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煤矿工——地心星火(2/3)
我这次月考进了年级前十!他摸出贴身口袋里的照片,那是妹妹戴着红领巾的笑脸,边角已经被汗水浸得发皱。
照片背面,妹妹用铅笔写着:等我长大,换我照顾你们。
那天下午,林夏正在清理浮煤,突然听见头顶传来诡异的声。
经验告诉他,这是顶板即将垮落的前兆。
所有人,快撤!他扯着嗓子大喊,同时用力将身边的新工友小吴推向安全通道。
碎石如雨点般落下,林夏感觉背部被重物击中,眼前一黑便失去了知觉。
再次醒来时,林夏躺在矿区医院的病床上。
消毒水的气味刺得鼻腔发疼,母亲守在床边,眼睛哭得红肿。
傻孩子,咱不挖煤了行不行?她哽咽着说,手里还攥着浸透泪水的手帕。
林夏想安慰母亲,却发现喉咙像被砂纸磨过般疼痛。
床头柜上,老周送来的苹果还带着煤灰,旁边放着一封来自学校的信——妹妹在信里说,她获得了作文比赛一等奖,信纸边缘画着稚嫩的加油小人,还贴着一张小小的太阳贴纸。
养伤的日子里,林夏开始思考矿工的未来。
矿区图书馆里布满灰尘的书架间,他翻阅着《煤矿安全规程》和《智能化开采技术》,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公式旁边画着井下巷道的草图。
当他提出在井下安装瓦斯实时监测系统的建议时,遭到了许多老矿工的嘲笑:机器哪有人可靠?咱祖辈都是这么挖过来的!但林夏没有放弃,他连续三个月跟着技术人员学习编程,在宿舍里用废旧零件组装简易传感器。
深夜的矿区宿舍,只有他的窗口亮着灯,灯光下,他反复调试着电路板,手指被烙铁烫出了水泡。
转机出现在一次矿难演习中。
林夏带着自己改装的监测设备参与演习,当模拟瓦斯泄漏发生时,他的设备比传统检测方式提前三分钟发出警报。
这次成功引起了矿领导的重视,不久后,一套完整的智能监测系统在井下安装完毕。
林夏主动申请成为第一批操作员,每天盯着监控屏幕,分析瓦斯浓度、顶板压力等数据。
虽然不用再下到危险的回采面,但他依然保持着下井检查设备的习惯。
他记得第一次操作新系统时,老矿工们围在屏幕前,看着跳动的数据,眼里既有好奇又有不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随着技术的革新,矿区的安全系数大幅提升,但也有不少老矿工面临转岗。
林夏主动承担起培训工作,在简陋的教室里,他用粉笔在黑板上画着液压支架的工作原理,手把手教工友们操作新设备。
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他把复杂的电路图编成顺口溜,用矿工们熟悉的方言讲解。
夏子这娃,脑子灵光,心也热乎。
老周常常这样夸他。
他还会在课后留下,单独辅导那些理解较慢的工友,耐心解答他们的每一个问题。
生活的转机出现在一个暴雨夜。
矿区附近的村庄发生山体滑坡,许多村民被困。
林夏带领救援队连夜展开救援。
雨水混着泥浆灌进矿靴,他却凭借着对地下巷道的熟悉,在泥泞中开辟出一条生命通道。
手电筒的光束在雨幕中显得微弱,他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耳边是村民们的呼救声。
当他背着一位昏迷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