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遇伏(1/3)
队伍在沉默中加速行进。
一夜疾驰,人马皆疲。
拂晓时分,风雪稍歇,但寒意更甚。
他们避开大道,专拣偏僻小径,绕开沿途可能被曹军占据的坞堡和乡亭。
然而,战争的疮痍无处不在。
路旁开始出现被焚毁的村落残骸。
在一处小河边,他们遇到了第一批逃难的流民。
十余人,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看到全副武装的马队,他们眼中先是闪过极度的惊恐,纷纷跪伏在地,哀求饶命。
糜竺勒住马,示意护卫不必紧张。
他翻身下马,走到一个抱着婴儿的妇人面前。
那妇人怀中的婴儿脸色青紫,气息微弱。
“老人家,”糜竺对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问道,“你们从何处来?”
老者涕泪横流,声音嘶哑:“军爷……行行好……我等是……是彭城那边的……曹……曹兵来了……见人就杀……村子烧光了……我儿……我儿为了护住孙儿……”老者哽咽着说不下去,只是用枯槁的手指紧紧抓着身边一个同样面无人色的半大孩子。
“彭城……”糜竺和糜兰的心同时一沉。
彭城已陷落多时,曹军的屠刀果然未曾停歇。
糜竺默默解下自己的干粮袋和水囊,又示意护卫拿出一些食物分给难民。
他蹲下身,仔细看了看那婴儿,对护卫低声道:“取些温水,再拿点细糖来。
”
护卫依言照办。
糜竺亲自用温水化开一点糖,小心翼翼地喂给婴儿。
也许是这点温热和甜味起了作用,婴儿青紫的脸色竟缓和了一些,发出了微弱的啼哭。
妇人感激得连连磕头。
糜兰在一旁看着,心中五味杂陈。
前世救灾抢险也从没见过人间惨剧,但如此赤裸裸、大规模、毫无底线的屠杀,还是让他感到窒息般的愤怒和悲凉。
这就是乱世!人命贱如草芥!曹操,他可真狠啊!他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掌心,也就在这刻,他坚定了放弃投靠曹操的决定。
糜竺站起身,对难民们沉声道:“我等乃徐州糜氏,正欲往北海求援,以解徐州之难。
此地亦不安全,你们速速往南,或可寻山林暂避。
保重!”他翻身上马,不再回头。
队伍再次启程,将难民绝望而茫然的目光抛在身后。
糜兰最后看了一眼那被喂了糖水的婴儿,心中一个念头无比清晰:必须成功!必须阻止更多的惨剧发生!
接下来的路程,惨状愈发触目惊心。
路边的尸体开始增多,有的被胡乱掩埋,露出冻僵的手脚;有的则曝尸荒野,任由寒鸦啄食,那被啃噬过的空洞眼窝,无声地控诉着战争的残忍。
空气中弥漫的尸臭,即使寒风也吹不散。
护卫们脸色铁青,糜竺面沉似水,眼神中燃烧着压抑的怒火。
糜兰胃里翻江倒海,强忍着呕吐的欲望,强迫让自己适应这兵荒马乱的时代。
第三日午后,他们终于抵达了此行的第一道天堑——奔流不息的白马河。
河水果然如描述般湍急,冬日里非但未冻,反而因上游融雪和雨水显得更加汹涌浑浊。
河面宽阔,原有的渡口栈桥早已被破坏殆尽,只留下几根焦黑的木桩。
寒风呼啸着掠过河面,卷起冰冷的水汽,扑在人脸上如同刀割。
“家主,河深流急,强行涉渡恐有危险!”领头的家将糜忠观察着水势,忧心忡忡地禀报。
糜竺眉头紧锁,目光沿着河岸搜索。
糜兰也努力回忆着原主模糊的记忆片段:“大兄,我记得下游约三里处,似乎有一处河湾,水流稍缓,河床也浅些,往年冬季或有渔民结筏渡河……”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