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磨刀之夜,暗流涌动(1/3)
夜色在潮湿的寒意中愈发深沉,雨花台阵地上却是一番与寂静黑夜截然不同的景象。
如果说白日的阵地还带着溃败后的颓唐,那么此刻,这里正蜕变成一座巨大而高效的战争工坊。
火光点点,人影绰绰。
不是惊慌的奔逃,而是有序的忙碌。
挖掘声、夯土声、金属碰撞声、压低的口令声,交织成一首低沉而有力的战前交响曲。
朱赤行走在泥泞的交通壕里,靴子踩在混着碎石的泥水中,发出嘎吱的声响。
他的步伐沉稳,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
赵铁柱抱着那支用油布仔细包裹的狙击步枪,像个最忠诚的影子,紧随其后,眼神里充满了对旅座近乎崇拜的光芒。
他们首先来到左翼524团张绍勋部的防区。
这里的氛围与白日截然不同,少了几分绝望的喧嚣,多了几分隐秘的杀机。
在一处被巧妙伪装成灌木丛的掩体后,几个工兵正围着一盏用铁皮罩住光芒的马灯,埋头工作。
他们手中摆弄的不是枪械,而是各种铁皮、木板、铁丝和炸药。
空气中弥漫着硫磺和钢铁的冰冷气息。
一个年约三十、手指粗糙布满老茧的老兵,正小心翼翼地用锉刀打磨一块薄铁片。
他的动作极其轻柔,仿佛在雕刻一件艺术品。
那是制作“跳雷”破片的关键工序。
“角度要斜,边缘要利,”老兵头也不抬,对旁边一个年轻士兵低声道,“这样炸开来,破片才能像瓢泼大雨一样罩下去,让狗日的小鬼子躲都没处躲。
”他的声音沙哑,却带着一种传授独门秘籍般的郑重。
年轻士兵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节。
他叫李二狗,是个农家子弟,几天前还在为丢了家里唯一的老母鸡而懊恼,此刻却在学习如何更高效地收割人命。
不远处,另一组士兵正在布设绊发雷。
他们像最耐心的猎人,将近乎透明的细线隐藏在枯草断枝之间,连接着隐藏在碎石下的手榴弹。
一个士兵趴在地上,用一根长长的树枝,模拟着敌人脚步可能触碰的轨迹,反复测试着绊索的灵敏度和隐蔽性。
“这里,再往下压半寸。
”张绍勋不知何时走了过来,亲自蹲下指导。
这位平日里略显沉默的团长,此刻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光芒。
旅座提供的这些“阴损”招数,让他看到了在绝对劣势下,给予敌人巨大杀伤的希望。
他亲自督促,务求每一个陷阱都成为日军的梦魇。
“团长,这玩意儿……真能成吗?”一个刚布设完的士兵搓着冻得通红的手,忍不住小声问道。
张绍勋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你老家山里有野猪祸害庄稼吗?”
“有啊,可糟心了!”
“你是怎么对付的?”
“挖陷阱,下套子啊!”
“没错,”张绍勋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冰冷,“现在,我们要对付的,就是一群披着人皮、祸害我们家园的畜生。
对付畜生,下套子,天经地义!”
士兵愣了一下,随即恍然大悟,重重地点了点头,眼神里的那点犹豫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点醒的狠厉。
朱赤静静地看着这一幕,没有打扰。
他需要的,就是让这种“为生存而战,无所不用其极”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个士兵的骨髓里。
离开左翼,他们转向右翼523团程智部的阵地。
这里的景象又是另一番模样。
号子声更加响亮,铁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