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绝境逢生智(2/3)
名号的畏惧。
果然,听到“黑山义”三个字,那三人脸色顿时一变,眼神中露出了明显的忌惮。
那个被指着的带头人,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语气也软了下来:“……黑……黑山义?兄弟,误会,绝对是误会!我们……我们就是路过,找点水喝……”
陈远心中稍定,知道赌对了,但面上依旧凶狠,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快滚!别碍老子的事!”
那三人如蒙大赦,连滚带爬地转身就跑,很快就消失在了晨雾弥漫的沟壑中。
直到确认对方真的走远了,陈远才双腿一软,差点瘫坐在地上。
刚才那短短几十秒的对峙,几乎耗尽了他全部的力气和勇气。
后背早已被冷汗湿透,心脏还在狂跳不止。
好险!如果不是急中生智,利用信息差和气势唬住了对方,他现在恐怕已经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
这次经历给他上了深刻的一课:在这个时代,智慧和胆识,有时候比体力更重要。
同时,也让他意识到,完全独善其身是不可能的,必须尽快找到某种形式的“保护色”,或者建立起自己的微小势力。
天光渐渐放亮,流民聚集地也开始有了动静。
幸存的人们挣扎着爬起来,继续着日复一日的求生挣扎。
那个昨晚哭泣的孩子也从土窝里爬了出来,是个面黄肌瘦的小男孩,眼睛很大,却空洞无神,怯生生地看了陈远一眼,就飞快地跑开了。
陈远没有理会他,他现在自身难保。
他走到小溪边,再次喝了几口浑浊的水,冰冷刺骨的液体让他稍微清醒了一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需要食物,迫切需要。
那半块饼子最多还能支撑一天。
他开始在聚集地的边缘小心翼翼地活动,观察着人群,倾听着零星的交谈,希望能获得有用的信息。
大多数人都是麻木的,但也有少数人眼中还残留着一丝活气,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低声商议着什么。
“……往南走?南边听说闹得更凶,李阎王(李自成)的人马正在那边打粮……”
“……东边呢?过了黄河,山西那边能好点不?”
“……好个屁!哪都一样!听说府谷那边王大王(王嘉胤)刚破了城,可也没见散多少粮出来,都被大头领们把持着……”
“……唉,这鬼老天,是不给活路了啊……”
“……我听说,北边几十里外,有个废弃的土围子,以前是个屯堡,说不定能找到点啥……”
北边?废弃屯堡?陈远心中一动。
明末卫所制度崩坏,许多边地的屯堡都被废弃,里面或许真的能找到一些遗留的物资,比如工具、甚至可能藏有粮食。
而且,相对于流寇大军活动的南边和东边,北边虽然靠近边墙,有蒙古人骚扰的风险,但或许反而因为地势偏僻,能暂时避开大规模的战乱。
这个信息,或许有点价值。
他不动声色地靠近那几个正在议论的人。
这是几个看起来还算齐整的流民,大概有五六个人,像是一个小家族或者同村逃出来的。
其中一个年纪稍长的汉子,似乎是领头的。
陈远整理了一下情绪,尽量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具有攻击性,走上前,拱了拱手——这是他模仿古人的礼节,虽然生涩,但姿态要做足。
“几位大哥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