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舅舅一家人眼中的杨皓(2/3)
不许借债,手头紧了他自个儿贴补。
有多大本钱做多大买卖,就是不允许借钱。
这才把他劝回来的。
要不他不回来的话,家里还真拿他没辙。
不过你结婚还得谢谢你姑姑。
”
刘勇一脸疑惑地问:“为啥呀?”
舅舅语带不满地说:“啥‘为啥’啊?那会儿咱家那老房子不是拆迁嘛,按理说是该分给你姑姑一套的。
结果你姑姑啥话没说就推了,把本该她的那一套让给你了,你现在结婚住的那个窝儿,那可是你姑姑原先的份儿。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表哥恍然大悟,脸上露出感激的神情,点了点头说:“哦,是这样啊。
”
舅妈接过话茬儿继续说道。
“对对对,就是这么回事。
那套房子啊,说白了就是你姑姑的。
记得那时候你奶奶在世的时候,还特地把我拉到一边儿,跟我掏心窝子说这个事儿,生怕我心里疙疙瘩瘩的不痛快。
担心我会介意。
但我当时能有啥意见。
我那时候能有啥意见啊?分房子这事儿,讲究的是个户口簿上的丁口儿数量,那会儿你姑的户口还在咱们家那本儿上呢,她名下儿的房子,天经地义就该有一份儿。
你那前儿岁数小,算在咱们家,压根儿就没那分房的资格。
”
按说老房子拆迁的时候,姑姑已经嫁出去了,虽说房子是按户口本分的,可是按照中国的传统,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
跟家里的财产没啥大关系了。
房子这么大的事情,自个儿奶奶怕儿媳妇在意,先跟儿媳妇念叨念叨,自个儿妈也通情达理,压根儿没往心里去。
完后姑姑分了房也没要,直接就给了他了。
这要是搁一般人家啊,准得闹别扭,咱家没出啥幺蛾子,挺不错。
刘勇想明白喽,不禁感叹道:“家和万事兴啊!”
舅妈笑着说道:“咱们家小皓那孩子,在外边儿挣了多少钱啊?咋挣的啊?”她摇了摇头,一副琢磨不透的样子。
“估计比咱们想象的还要多吧。
这就是天赋啊!这孩子,就是有那命,有那本事,不服不行,没办法。
所以我说你姑姑可能管不住他儿子。
”舅舅总结道。
车里消停了一会儿,刘勇憋不住又问了一嘴:“你们猜姑姑家眼下啥状况,是不是鸡飞狗跳的了?”
舅妈一听,立马就不乐意了,提高了嗓音说道:“嘿,你怎么能这么说你姑姑呢,没良心的玩意儿!”不过,马上犹犹豫豫说:“再怎么样也不至于打孩子吧?那孩子都多大了啊!”
刘勇一看妈妈有些生气,赶忙解释道:“没有没有,我可不是那意思。
我就是想起姑姑的暴脾气,您忘了我小时候逃课,学习成绩也不好,姑姑那是怎么收拾我的。
她追着我满世界地疯跑,打得我嗷嗷直叫。
那时候谁说都不好使,连奶奶都跟姑姑打起来了,可还是没用。
不过就那么一次,从那以后,我再也没逃过学。
您都忘啦?”刘勇一边说着,一边似乎回忆起了当时的场景,脸上还带着些许感慨。
车里的氛围也因为他的这番话变得热闹了起来,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开始讨论起小时候的事情。
刘勇的爸爸笑着心想:“这小子,还记得那时候的事呢。
”
刘勇的妈妈心想:“可不是嘛,那时候你太调皮了,我说你你不听,就得有人管着你。
”接着说道:“是啊,你姑姑收拾你那天我躲在屋里没敢出来,哈哈,就怕我心疼,你姑姑让我躲起来,就是忘了给你奶奶说,把你奶奶气得够呛,要不是你姑,你现在也长废了。
你那时候太调皮了,就得有人管着你。
”
半天没听到爸爸的声音,“爸,您怎么不言语啦?”,刘勇问到,
“说什么”舅舅用肯定的语气说到:“你姑不会打小皓的”,“为什么”刘勇和舅妈异口同声问到。
“因为——不管用!”舅舅故意拉长了声儿,顿了那么一下下。
没等那娘俩在追问直接说道:“知道为什么小皓一直到上初中才回北京吗?”那娘俩一起摇头。
“那是因为小皓五六岁的时候吧,你姑姑得了一场大病记得吧,”“记得,挺厉害的,差点要了命”舅妈搭话说到。
舅舅接着说“那阵儿咱妈得伺候着她,您也上班,还要带小勇。
小皓他爸没辙啊,就把小皓送回老家让他妈给带两天。
谁知道这一带就是一年多。
刘芸完全康复了,恢复过来就想着把孩子接回来。
结果那小子在河北农村撒丫子野惯了,说啥也不肯回来。
我听你姑父说打得可狠了,但硬是没用,一般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