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犟不过、就顺从(1/3)
妈妈的脸上带着几分急切,看着杨皓终于松了口,同意找辅导老师了,生怕他回头又变卦,担心他会反悔。
赶紧插嘴说:“行了,这事儿就这么定了,明儿我就去找合适的老师。
咱们得找那种北大清华的高材生,那俩学校好,肯定学生也差不了。
”
杨皓听到妈妈的话,眉头微微一皱,他知道学习成绩好跟教得好可不是一码事儿。
于是连忙打断了妈妈的话:“得了得了,妈,您别光看成绩。
学习好的不一定能教得好,懂我的意思吗?”
杨皓说话的语气斩钉截铁,显得特别认真,就盼着他妈能听进去。
这时,杨皓的爸爸也加入了谈话:“对,对,不是学习好就能教好。
这点你听儿子的,你忘了赵磊他爸爸,他自己是北航的硕士,还在国外交流一年。
结果教起自家孩子来就是不灵光,连赵磊都教不好,还是他爸爸找的外人帮的忙。
”支持儿子的观点。
妈妈似乎有些不以为然,撇撇嘴说:“是的,连自己儿子都教不了,还不如北师大的一个学生,我记得给他儿子补习的就是北师大的学生。
咱姐也是,北师大的研究生,连自己孩子都教不好,我记得后来赵磊的学习就不让他们管了,结果人家凭自己考上了美国大学。
”
妈妈的话语中,不免流露出对姑姑姑父的轻视,仿佛在说他们虽然学历高,但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却不尽如人意。
杨皓看着妈妈的表情,心里明白她可能有些误解了。
他知道姑姑和姑父都是学识渊博的人,但他们的教育方式可能并不适合每个孩子。
杨皓深吸了一口气,准备给他妈好好讲讲教育和学习的道道儿,希望能够让她理解,优秀的学生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老师,而且每个孩子的学习方式和节奏都是不同的。
他希望通过这次对话,能够找到一种更加适合自己,也能得到家人理解和支持的学习途径。
爸爸赶紧说“你可别瞧不起咱姐姐姐夫,咱姐夫人家40岁就当上了研究员,现在好像做一个国家重点项目,就是那个cpu,研究那个芯片的,还是很厉害的。
咱姐人家现在是中央电视台编辑,没点本事能行吗?就是不会教人,自己干活没问题,学问还是有的。
”“是,是,我知道厉害,跑题了,刚才说到哪了?”妈妈说“对,找人,明天我找人问问。
”
“不用那么麻烦,妈,你去学校问一下学生会,每个学校的学生会都管这个,他们会给推荐,多省事。
”杨皓对妈妈说。
“周围这么多理工类大学,北航、北科、北邮、清华、北大、包括中国农大,随便找一个学校都能把这事办了。
不用到处托人,欠人情,还麻烦。
”杨皓接着说。
“你要是找熟人推荐,万一不合适,还没法辞退,辞退就得罪人,就直接找学校,上两节课就知道行不行,不行就换人。
”
“行吧,你觉得这样合适就行。
”妈妈说道“真不用找有经验的老师给你辅导?好多学校有经验的老师也在外面辅导学生。
应该比大学生强吧”。
“别,千万别,”杨皓打断妈妈的话“我可能习惯国外的那种学习方式,有疑问直接在课堂上提出来,讨论,咱们国内的老师都是灌输,很少让学生提出问题讨论,好像提出问题就是质疑老师,不尊重老师。
别到时候弄得不愉快。
大学生不存在这个问题。
”学习的问题定了,这个话题就此打住。
妈妈看了看那两张纸接着说“下一个问题,身体锻炼”看了一眼杨皓说“你在国外吃不饱吗?跟个麻杆一样,瘦的跟小鸡子似的。
”
“怎么吃不饱?”杨皓见妈妈又损自己,马上反驳道“我也没少吃呀。
而且吃的很好的,捡好的吃。
他不长肉我也没办法。
”想起自己的身体,两肋排骨清晰可见,脊柱都突出来了。
没法说,吃的也不少,就是不长肉,也没少锻炼。
感觉吃的营养都供给大脑了。
记忆刚觉醒时,每天脑子乱成一锅粥,信息量太大了。
不过也有个好处,等他理顺脑子里的信息,记忆力惊人。
这也算他穿越的福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