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无与伦比的震撼(2/3)
那家背景成谜的“环太平洋”
是啊,太巧了!
巧得像精心设计的陷阱!
他急切地想要把自己今天的遭遇、那些冰冷的推脱和暗示,一股脑倒给李小川:“厂长!您说得太对了!我今天…”
就在这时——
“叮铃铃——!!!”
一阵极其独特、穿透力极强的蜂鸣声,骤然从李小川办公室的方向炸响!
“先按我说的做。
”
“之后我再跟你解释。
”
话音未落,人已转身,步伐迅疾而无声地消失在门口,直奔那部响彻着特殊频率的红色电话。
赵刚张着嘴,剩下的话硬生生卡在喉咙里。
这小厂长到底用了什么通天手段?
明天真的能拿到批文?
还有这电话…
又是何方神圣?
无数疑问如同沸腾的气泡,在他胸腔里翻滚、膨胀,却找不到出口。
第一次感到自己这个副厂长,离真正的核心漩涡,竟是如此遥远。
---
李小川抓起那部红色保密电话,指尖传来金属特有的冰凉质感。
“鹰巢吗,我307厂李小川。
”
听筒里传来一阵轻微的电流杂音。
接着,一个苍老、疲惫,却带着浓重冀北口音和急切求知欲的声音响起,每一个字都透着长期熬夜的沙哑和巨大的焦虑:
“小川院士!是我!老刘!歼九项目组的刘总工啊!”
他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语速快得像连珠炮。
“张上将说…说您可能有办法…我们卡在超音速巡航的进气道激波上了!还有那该死的机体过载震颤!试飞数据…数据太难看了!”
“再解决不了,项目…项目就要被上面叫停了!”
“小川院士,求您给指条明路吧!”
李小川没有寒暄,目光扫过桌上摊开的几张草稿纸。
那是他闲暇时随手勾勒的关于激波控制和结构强化的思路雏形。
对于这个在八十年代足以难倒全球顶尖航空实验室的“鬼门关”级难题,在他这个重生者叠加系统的思维里,却如同小菜一碟。
“刘总工。
”
“激波问题,关键在于进气道前缘的‘自适应涡流发生器’设计。
”
他语速不快,但每一个词都精准得像用卡尺量过。
“传统的固定式扰流片在跨音速区间效率骤降。
”
“改用压电陶瓷阵列,嵌入前缘蒙皮下方,根据实时马赫数和攻角变化,微秒级动态调整扰流片的高度和倾角。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