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阁

首页 足迹
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丁邦文新疆> 第二章

第二章(2/3)

让朱主任欣喜异常。

    联想到自己当年也是从农村孤身一人出来,由于家境贫寒,业余时间拼命打工,挣足学费后才敢坐到教室。

    后来在船上做水手,闲来无事给航运局的报纸写稿子,从火柴盒子大的文章开始,一路才写出今天的结局。

    如此一来,他竟然从冯开岭身上找到若干当年自己的影子。

    首次交谈,朱主任对冯开岭的好感顿时大增。

     作者和编者一旦相互有了好感,马上就会热络起来,而热络的一个重要媒介或表现,就是作者的写稿积极性空前高涨,编者对作者的稿子也是钟爱有加,有时甚至到了偏爱的程度。

    这种偏爱,往往又不单纯体现在用稿或得奖频率的提高,而是相互间见面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有时,本来一个电话三五分钟就能说清楚的事,朱主任非得约了冯开岭过来面谈;又有时,本来把稿子往信箱里一投,或者往传真机里一塞,很方便就把稿子传到,可作者冯开岭也非得骑着那辆破自行车,大老远从东郊的师专赶到城市中心的报社。

    当然,有时正好赶上饭口儿,两人也在报社附近小酒馆,点几个小菜,要一壶小烧或一扎生啤,慢斟细饮一番。

    再后来,赶上那年中秋节,朱主任干脆发出邀请,让冯开岭到他家里吃团圆饭赏明月。

     第一次走进朱主任家里,前来开门的恰好就是朱洁。

    虽然过去快二十年了,可当时见到朱洁的情景和感觉,冯开岭至今仍清晰如昨。

    大概是晚上六点左右,天色将黑未黑,朦胧门灯下,但见立在面前的美人高挑身材,椭圆脸形,鼻梁高挺,一双大眼睛盯紧人看令你如电击一般,白嫩光洁的皮肤于微暗中更加耀眼。

    从发型到服饰,完全是那种高雅、时尚的城市女孩中的佼佼者。

    那一瞬间,冯开岭甚至有些后悔和犹豫了,他希望是走错了人家,更希望能有个合适的理由赶紧逃离。

    当然,直到结婚之后细想起来,他才知道那种心态完全是自卑心理作祟。

     中秋的晚饭吃得毫无味觉,平常的谈笑自如也忽然没了踪影。

    一边是朱主任夫妇热情的声音,一边是朱洁高傲、清冷的表情,冯开岭如同遭遇了两股强大敌人的夹击,完全乱了方寸,失去了招架与防守之力。

    不过,事后的情况证明,那个晚饭的作用和效果非常之大。

    原来,朱主任从冯开岭的文章开始,渐渐喜欢上了他的才能,又通过几个月频繁的接触,逐步喜欢上了他这个人,自然就想起家里那个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宝贝女儿,心想女儿要是能和这样优秀的青年结成秦晋之好,那可真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啊!回家后便把想法和夫人说了。

    朱夫人在家里是决策性人物,本意是希望女儿找个城里门当户对的人家,免得像自己这样,找个农村出身、家境贫穷的丈夫,一辈子跟着受穷受苦。

    可是,经不住朱主任老是在家里鼓吹,又经常把冯开岭的作品带回来给她欣赏,朱夫人也就勉强同意先见一面再说,于是约定中秋节让小伙子顺便来吃个便饭,成或不成彼此都不尴尬。

    哪里知道,一顿饭吃下来,朱夫人立即就喜欢上了冯开岭,因为在整个吃饭交流的过程中,这个有些腼腆的小伙子,言行举止非常大方得体,说话也很诚实,一点不回避和掩饰自己的农村出身和贫寒家境,甚至说起小时候过中秋节,父母把整块月饼让给子女,自己只舍得捡食掉落的屑儿,冯开岭竟然哽咽住了。

     自从那次中秋节晚宴之后,冯开岭就成了朱家的常客,频繁给他打电话的,不再是朱主任,而是朱夫人。

    到了朱家,冯开岭也很勤快,拖地、洗碗、抹桌子、搬煤气罐之类的力气活基本全包,一有空就陪准岳母聊天,有时还陪她上街买买东西。

    不消一个月,朱夫人就向女儿下达最高指示:这个女婿找定了,同意不同意都是他。

     朱洁在看到冯开岭的第一眼,确实没有把他当回事,只当是敲错了门的陌生客,或者是众多专程来给朱主任送礼的普通通讯员。

    吃饭的时候,看着父母和他聊得非常投机、热络,妈妈又时不时向自己投来有些暧昧的目光,朱洁才开始感觉有点不对劲儿。

    再用眼睛余光认真打量对方,发觉这个阳城师专的老师身高、长相大体也还说得过去,一口普通话听着也顺耳,就是眉眼、骨子里总有股说不出来的乡土气,一眼就能看出来自某个偏僻乡村的普通农家。

    而当时的朱洁,也刚刚中专毕业不久,正在省属重点学校的阳城中学做会计,年龄比冯开岭小三岁。

     刚开始,朱洁死命不肯和冯开岭谈,主要理由是土气,带不出去,再说如果像爸爸那样,家里总有一帮七大姑八大姨的上门,怎么受得了!可是,朱主任夫妇却不依。

    关于土气带不出去的问题,主要由朱主任出面化解,老人家亲自帮冯开岭把所有作品全部剪贴成册,摊放在女儿面前一一点评给她听,那些文章如何精彩耐读。

    “这样有才气的人未来前途肯定不可限量,现在的土气以后会随着地位变化而彻底改变,到那时带不出去的恐怕不是对方,而是你自己喽。

    ”对乡下七大姑八大姨的担忧,则由朱夫人亲自出马。

    她收起以前抱怨丈夫的那些陈词,反过来劝说女儿:“乡下人怎么啦,乡下人纯朴善良,你有什么大事小情,他们保准第一个上门帮忙,你偶尔下趟乡,他们像接财神一样热情迎着你,哪像周围这些势利的城里人呢?”——真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架不住父母如此轮番攻击,更主要的是,朱洁毕竟也是个中专生,又在阳中那样的重点学校工作,自然对冯开岭的那些文章并不真的熟视无睹、无动于衷,她也从中看出对方是个爱读书、勤思考、有学问、有志向的人。

    于是,慢慢同意和冯开岭接触。

    男女恋爱之事,最难便是开头,一旦起了头,后边就是男人们的天下了,彻底由不得女孩儿了。

    何况,冯开岭可不是一个等闲之辈,凭他过人的心计,拿下美人指日可待。

     如今,每每看着女婿步步高升如此长进,朱主任就要在女儿面前居功:“你看看,要不是老爸我报纸上慧眼识英雄,你能有今天的好日子?”朱夫人也不甘示弱:“都是我一锤定音嘛!” 11 杨副秘书长前脚离开阳城,冯开岭和黄一平马上就着手研究文章方面的事情。

     大凡懂些写作之道的人都清楚,文章之首要,在于主题与立意。

     “这篇文章不同于以往的那些东西。

    发表出来是一回事,主要是要有影响,收到奇效,而其中最关键之处是要引起省委龚书记的注意。

    这种注意,又不是一般的注意,而必须是高度关注。

    ”冯开岭进一步为文章的立意奠定基调。

     按照冯市长的这个基调,黄一平已经做了些前期准备工作。

    他先是从网上下载了一大堆相关信息,又到图书馆找了许多参考资料,多是各种各样的论文,有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有报纸理论版的,也有专门的论文集。

    而后,根据杨副秘书长餐桌上的点拨,拟定了几个题目,比如:新农村建设方面,阳城市的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劳动力转移与培训、农业规模化经营等,都走在全省前列。

    其中有的在大型会议上作过典型介绍,有的则是省里在阳城开过现场会。

    现代制造业、新兴服务业、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方面,阳城虽然在面上未必有很大优势,但在某些点上却也相当突出——阳北县以船舶为主体的现代制造业,占到全省的将近四分之一;阳东区的纺织企业升级,已经走到全国同行业的前列。

    此外,文化建设、环境保护、城市化进程等方面,也都能找出很多亮点出来。

     冯开岭虽说是由文章步入政坛,在官员里面也确是写作高手,可写文章也与唱歌、打拳一般,讲究个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常练常熟。

    自从当上常务副市长之后,客观上事情多了,工作繁忙了,主观上也因为有了黄一平这个满意的“替身”,很多文稿就不再亲自动手了。

    因此,按照平常写作讲话、材料的套路,一般是由黄一平提出几个题目和大体思路,交由冯开岭斟酌确定下来,就算万事大吉了。

    可对于这篇文章的选题,冯开岭却是慎之又慎,不肯轻易认可。

     “你说的那几个题目好是好,但是,有一样你可能没有考虑到,而且是犯了大忌。

    ”冯市长连连摇头,却又卖了个关子。

     黄一平眼睛瞪得大大的,目光里流露出一丝惊恐之色,等待市长下言。

     “这篇文章取得龚书记注意、重视当然非常重要,可也不能因此而得罪了另外一些人,产生太大的副作用。

    ”冯开岭说。

     “副作用?你是说别人会忌妒?”黄一平不解。

     “同僚之间眼红忌妒那只是小事,若是被人家抓住明显破绽当成攻击的武器,那就可能得不偿失了。

    ”冯市长的关子还没卖完。

     “哦?”黄一平更加迷惑。

     “你想过没有,就我现在的身份而言,虽说有市委常委和常务两个挡箭牌,可说到底还只是一个副市长,上边有洪书记、丁市长,市委那边有副书记张大龙也排在我前边,周围还有若干常委与副市长。

    按照市委、市府分工,新农村建设是市委洪书记的政绩工程,工业经济由丁市长主抓,现代服务业在张大龙手里,农业一块又归秦众。

    如果照你说的这几个题目做下来,他们会怎么想?实际效果或后果又会如何?”冯开岭终于点到问题的要害。

     原来如此! “呵呵,我还真没想到这些。

    毕竟您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否则我就会好心办坏事,帮了您倒忙了。

    ”黄一平说的是心里话。

     “那么到底该从哪里切入,才能既避开矛盾又收到奇效呢?”冯开岭这一发问,说明心里有底了。

     黄一平非常熟悉冯市长的这种思维方式,在不断的设问、否定中,思路越来越清楚,离最终需要的那个结论或答案也越来越近了。

     果然,冯开岭提出,不要触碰那些事关全局性的选题,以免让洪书记、丁市长他们感觉你有越位、擅权之嫌,也避免其他同僚、竞争对手觉得你是提前篡权、迫不及待了。

    更不要涉及别的常委、副市长分管的范围,包括自己过去分管过的农业口,否则人家会说你手伸得太长,有贪天功为己有的意思,或者说现在分管农业口的秦众副市长不如你冯开岭当年管得好,云云。

    总之,阳城官场与中国所有官场一样,显也好,潜也罢,规矩很大水很深,千万不要触碰了不该触碰的雷区,不要趟那些不该乱趟的浑水与深潭,否则,到断气了你都还不明白自己为何而死。

     听着冯市长一番分析,黄一平立马感觉根根汗毛直立,腋下冷汗如流。

     冯开岭顺着刚才的思路进一步往下分析,这下情况就简单多了,最终确定就在目前自己分管的范围内筛选题目。

     作为常务副市长,除了协助市长丁松处理一些日常性事务,冯开岭的具体分管范围主要包括交通、城建、国土、规划、房管等。

    总体上讲,他管的都是很有实权的一些建设部门,所做工作与业绩大都立竿见影看得见摸得着,从中选择几个亮点应该不难。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也都是双刃剑,毕竟文章是为竞争市长而做,又要取得省委主要领导的充分首肯,这就要保证既有足够的力度,又不能让另一面的刃口伤着自身。

    譬如交通这一块,这几年,高速路、沿江路、国道、省道纷纷建成,城乡公路四通八达,村村通工程也是全省领先,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可是每一个重大工程建设时,又总会有那么一两个人栽进去,内部有人戏说交通局在监狱里面的人都快组成一个加强班了。

    谁能保证万一文章出来,不会有人拿这个问题大做文章,或者还有更大的问题被捅破呢?城建、房管这两块,也都存在着同样的隐患。

    而且,市政建设投入量大,资金缺口也大,做了很多好事实事,群众不满意的地方也不少,还是尽量避开为好。

    至于国土部门,人事财务及主要业务已经划归条上管理,市里只是业务协管加党务管理,写成文章不太好放开讲。

    说来说去,好像也就剩下规划了。

     “对,就写规划!”冯开岭思路打通,一锤定音。

     “阳城市区护城河沿岸规划得到省里充分肯定,中央来的领导也专门表扬过,全国政协副主席还专门写过诗呢。

    ”黄一平也兴奋起来。

     “哈哈!对了,终于说到正题啦!”冯开岭很得意自己的这种诱“敌”深入式思维。

     “可是,护城河沿岸规划,又不能光写规划。

    如果实打实地就规划写规划,洪书记、丁市长的理念之争怎么处理?”冯市长提醒道。

     “是啊,就是。

    ”黄一平其实已经想到一个好的角度,但他不能马上道破。

    做秘书多年,他早已掌握一个诀窍:在和领导讨论问题时,越是接近真理越不能轻易多嘴快舌,最后的正确结论永远要让领导做,标准答案永远要由领导口里出,你的任务就是提出一个又一个接近真理的谬误,引导对方慢慢道出真谛。

    当然喽,这种戏法又要玩得恰如其分,否则,玩过头了,就难免露出蠢相,或让领导感觉受到愚弄。

    因此,黄一平就一再提醒自己,纵使眼下是在帮冯市长出谋划策,也还是要悠着点儿,让领导最终点题,绝不可图一时高兴喧宾夺主。

     “想想看,杨副秘书长报的那些选题,还有什么没有考虑进来?”冯市长明知故问。

     “他好像提到,龚书记对文化大省建设很感兴趣。

    ”黄一平假装努力回忆,还是只在鼓边轻轻用劲。

     “你终于把我的想法吃透了!对,就在规划和文化的结合上做这篇文章。

    还记得天津那个著名的冯作家吗?前年他来阳城时和我有过一番长谈,其中就说到城市建设中的文化记忆问题。

    我们就从这个角度入手,把触及很多具体矛盾的护城河规划来个避实就虚,同时又通过文化这个载体使之得以体现与提升。

    ”冯开岭说到兴奋处,竟然手舞足蹈起来。

     黄一平马上乘势在电脑上敲打出一行字:城市建设中的文化记忆——兼谈城市规划在建设文化大省中的功能与作用。

     冯市长看了很满意,说:“好,就是它!” 12 阳城市区的护城河改造工程,确是冯开岭在常务副市长任上的一个杰作。

    这个工程的成功,不仅激活了阳城这座千年古城,而且巧妙地避开了市委、市府两个一把手之间的矛盾。

     阳城是一座滨江小城,初建于宋代,成形于明朝,清代达到鼎盛的程度。

    因为濒临长江的缘故,借助于周围四通八达的水运,阳城的转口贸易历来相当发达,长年流转着大江南北的棉花、粮食、油料、家禽等等,同时也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驻足定居,随之带来了各地丰富的民俗与文化。

    加之,阳城当地人世代重视教育,历史上进士举人辈出,状元也有好几位,更是形成了非同一般的文化积淀。

    一千多年绵延下来,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互辉映,最直观的结果,便体现在城市建筑上,一条条从石板到青砖铺成的古街,一座座印记着城市年轮的建筑,无论是外观、线条、色彩还是内部架构,无不构成了阳城鲜明的城市个性,以及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选择冯开岭主持这样一座城市的规划建设,还是比较合适的。

    在冯开岭之前,洪书记和丁市长都曾经做过主管城市建设的副市长,后来又都做了市长,两人对城市建设的理念、风格却有着很大差异。

    洪书记主持政府工作时,正值全国性的旧城改造风潮,一时大拆大建风起云涌。

    按照他的设想,阳城面貌要想天翻地覆,必须实施“城市更新”,设法把城市从破烂中解放出来。

    而解放的唯一途径,便是大面积拆旧建新。

    丁松市长则强调“大城市”的概念,认为现代城市楼房唯高,马路唯宽,一切都应当讲究大气派大手笔,甚至提出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口号。

    好在阳城委、府两边的矛盾是个老问题,政府主官的想法一般很难兑现,因此,洪书记、丁市长的城建理念都未能顺利施行,否则,若是真的遵照执行起来,阳城早就不知变成什么样子了。

     冯开岭担任分管城建的常务副市长以后,一方面需要设法解决城市规划无序、建设思路混乱的问题,另一方面又要在洪、丁之间的矛盾夹缝中求得平衡与生存空间,委实吃了些苦头。

     虽说没有专门接受过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专业培训,过去在省市机关工作也从未涉足过城建领域,可冯开岭毕竟是接受过高等教育、善于吸收新知识的新生代,早在担任分管农业的副市长期间,他就发现阳城城建的混乱,完全是因为党政主官各自为政、相互拆台造成的。

    在冯开岭看来,阳城的城市建设既不在一味求新,也不在片面求大,而是应当考虑城市的历史与现状,着眼于未来发展,充分体现城市的特色与个性。

    阳城是江城、水城,也是一座有着丰厚历史的文化之城,如何把这两方面的特点既充分突显出来、又有机融为一体,应该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根本点。

    于是,走马上任之初,他悄悄出去走了一遭,考察城市保护、开发的样板,问计国内知名专家,最终决定围绕眼前这条纵贯阳城市中心的十里护城河做文章。

    具体说来,就是以这条城市内河为主线和媒介,把整座城市里星罗棋布且又相当分散的寺院、庙宇、塔楼、名人故居等等古建筑串接起来。

    如此,原本松散的城市布局马上就紧凑了,貌似死寂的建筑物让流动的水给带活了,断隔的城市发展脉络也一下变得清楚而连贯,即使是那些在过去拆建中遭到破坏的东西,慢慢也可以得到恰当的修复。

    冯开岭的这个城建理念,虽然得到上海同济、北京清华等著名高校几个建筑学泰斗的一致好评,在阳城却不敢冒昧端出。

     此前相当长一个时期,阳城的实际情况是,凡是有关城市建设方面的议案,大到拆除一片建筑、新建一条马路,小至搭一座桥、造一块绿地,丁市长说东,洪书记偏说西,政府这边定下一横,市委那边非得改成一竖,因此,要想真正做成一件事非常难。

     在夹缝中磨砺了一段时间,冯开岭慢慢也悟出了窍门。

    护城河改造方案形成之后,他即以增强城市规划、建设的科学性为名,提出建立一个城市建设智囊团,借助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设计单位的知名专家,广泛为阳城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出谋划策,甚至充当幕后决策者的角色。

    为了平衡委、府两边的心态,在组建这个智囊团的时候,冯开岭把开列专家名单的权力基本上一分为二,主要交给洪书记和丁市长定夺。

    这样,他的城建理念既可以得到智囊团的检验、论证与完善,又可以借助智囊团的名义来顺利推行,巧妙地避开了委、府两边根深蒂固的
热门推荐

书友正在读: 被贬去带菜鸟连?三个月练出全军第一! 我是大玩家 最牛古董商 都市超级少年 干物妹也要当漫画家 鉴宝大师 修真聊天群 资本对决 穿书回来我成了自己的替身 天才相师 我的极品女友们 诸天最强大佬 传奇再现 星光璀璨 超级玩家 重回80当大佬 秘书长 驻京办主任4 后备干部 凤兄 朝夕之间 生肖守护神 被照美冥挖了出来 魔法师的幸福时光5:绿色森林 魔法禁书目录第1卷 一路繁花相送 都市超级少年 上位 极品天王 宝鉴 被诅咒成猫后我成了万人迷 天才相师 星光璀璨 被照美冥挖了出来 我加载了恋爱游戏 春未暮 荒野直播 火影之最强震遁 我把女骑士养成死宅女 前世老婆找上门 幻符 魔法师的幸福时光3:空痕 少年医仙 青梅仙道 洪荒之妖皇逆天 六零年代炮灰小姨子[穿书] 反套路快穿 青城道长 狂仙 修真界败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