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神医妖道21(2/3)
不及待来到坊区学堂,周围都是与她一般满脸兴奋的男女。
——名门贵胄讲究的男女大防,对于但凡农忙时节便全家老小上阵、露胳膊露腿下地干活的泥腿子而言,形同放屁!生活起初就不曾给他们讲究的机会。
“……对,对,就在前面。
蔷薇姐今日下午不用上工,多半是到学堂去了……”
与此同时,得知王阿大的女儿在工坊上工,从未亲身来过工坊的常以周起了好奇之心,张重光三人亦乐得一观“父女重逢”的场面,一行人索性便一起来了。
哪知王阿大孤身一人进了纺织坊没多久,却领出来一个看着大约将将及笄的少女。
一问方知原是与王蔷薇相熟的工友,年纪不大,在坊中是出了名的能干。
听说王阿大来找女儿,这少女便顺路领了他们去。
王阿大走了一路,问了一路。
在女儿面前不好意思道出的关怀此刻却脱口而出,似乎要将女儿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记在心里。
被他问了一通零零碎碎的琐事,少女竟也没有丝毫不耐烦,王阿大颇为感激。
他咬咬牙从兜里摸出一角碎银子递过去:“叔也没啥好送的,就当请你下一回馆子。
”
“不用了,王叔。
”方渔没有收,反而正色道,“我阿母身体不好,弟弟年纪又小,蔷薇姐心善,前后帮过我们不少。
”
见她态度坚决,王阿大只好收起银子,对她的印象就更好了,他闲磕起来:“闺女你是哪里人,听口音不像是宁县的……”
“彭县?!那不是——”
“嗯,三年前发了大水被淹的彭县。
我们娘仨侥幸捡了一条命。
阿母当时眼看就活不成了,万幸赶上了义诊……”
说到这里,她妍丽的脸上绽放出一朵笑容,那是渡尽苦难、终见希望的笑容。
“后来流民返乡,我们孤儿寡母,不是开荒筑坝的料子,干脆留在宁县。
两年前县里开了工坊,阿母带着我入了工坊。
”
“……我们就这样活下来了。
”
越殊几人本是有一搭没一搭听着两人对话,心内对王阿大的交际能力颇为叹服。
突然听到关键词,几人不由齐齐一怔。
向豹下意识看向越殊。
却见后者清幽平静的目光已无声投向萍水相逢、甚至不知名姓的少女。
宛如一束幽幽落下的月光,照耀在望月之人头顶。
又是一个因他而改变命运的人?
“我听蔷薇姐说,义诊、工坊、学堂……都是归一观玄微小道长一手筹谋……”
越殊正思量间,忽听少女开口。
她的目光不知何时落在越殊身上。
其中闪烁着越殊曾在许多人眼中看见的光。
少女轻快的声音微微哽咽。
“……从前我总想着见一见这位神人下凡的玄微小道长,今日总算是得偿所愿!”
“…………”
这是头脑暂时一片空白的王阿大。
直到少女迈着轻快的步子入了学堂,他终于反应过来:……大意了,居然被一个足以当他女儿的小姑娘套出了东家的身份!
其实也怪不得他。
方渔从王蔷薇口中知晓不少常人不知的内情,知晓其父在归一观做事,今日见了王阿大,连带着猜出越殊的身份本就不难。
这就是传说中的被闺女背刺吗?
王阿大第一反应是替自家闺女请罪:“东家见谅,这丫头向来嘴没个把门的……”
“不必如此。
”越殊止住了他的道歉。
毕竟此事谈不上机密,只是常以忠代表州牧府顶在明面上更方便应对某些势力而已,“……说来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之事。
”
“长生说的不错。
”常以周想得更简单,“大丈夫坦坦荡荡,事无不可对人言!”
说话间,王蔷薇被唤了出来。
父女俩找了个角落说话,而越殊几人则透过洞开的窗扉好奇地打量着眼前的学堂。
只见堂中男女约摸二三十人,少则十一二岁,长则年逾不惑,皆着麻布葛衣。
不少人衣衫裤脚还沾着干过活的污迹,倒像是上一刻还在上工、下一刻就来上学似的。
“世上还有这样的学堂……?”从未见过这般景象的常以周不禁伸长了脖子。
没见过世面的岂止他一人?
张重光三人何尝不是如此?
一时间,几人杵在学堂门口探头探脑,若非衣着得体,看起来活脱脱一排街溜子。
“……”
这一联想令越殊不由莞尔。
却在此时,一道惊喜的欢呼声突然在他身后响起:“小先生何时竟是来了宁县?”
如此特殊的称呼唤醒了越殊并不久远的回忆。
他转过身去,看见一张眼熟的面孔。
“小先生不记得了吗?我是三年前曾到小先生门下求教的俞子枫……”
俞子枫主动凑到越殊面前自我介绍起来。
一张清秀中透着憨厚的面孔简直要放光。
任谁也无法怀疑他对眼前这少年的崇拜。
不,每一句都能带出一个“小先生”的学生,很难不记得……越殊一时默然。
此事说来便与他当初拿出的技术有关。
只有技术,没有技术人员自然是不行的。
而无师自通、自学成才的天才终究是少数。
第一批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果不其然落在了越殊手上。
而这一批由常以忠精挑细选的人才,初次登上归一观时还恭恭敬敬地称他为“先生”,越殊让他们不必如此拘谨,结果这帮人不知怎的就被观中的小道童所感染,开始一口一个“小先生”来。
常以周听得有趣,凑过来左右打量俞子枫:“你是长、你是玄微道长的学生?”
俞子枫点点头,又飞快摇头:“只是侥幸承蒙小先生指点几句,不敢说是学生。
”
“当初幸而得了小先生的指点……”他的目光依旧落在越殊身上不放,滔滔不绝。
什么在小先生门下学习半年顺利出师,从大字不识的文盲变成宝贵的技术人才;什么在实践中历经两年半的锤炼,顺利成为工坊首席技术员,带出数十位学徒;什么顺便兼任学堂讲师,将小先生教导他的知识与两年来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更多人……
某人源源不断的叙述,宛如洪水冲击着他的心灵,常以周的表情从惊讶到麻木。
此时此刻,他很想晃着小伙伴的肩膀问一句:“你还有什么惊喜是我不知道的?”
虽说他早就知道越殊与大哥常以忠之间的合作,但从前他只以为小伙伴扮演的是献策的“军师”角色,只是出出主意罢了。
从前他也知道越殊做过什么,如设义诊、开工坊、修学堂……但仅限于知道而已。
他不曾见过义诊队伍中喜极而泣的流民,不曾见到工坊与学堂中挥洒汗水的百姓。
直至今日见到方渔,见到王蔷薇,见到俞子枫,常以周突然意识到他忽略了什么。
“没想到长生你做了这么多。
”看了越殊一眼,他突然轻声道,“真了不起啊。
”
“……不是我,是我们。
”
越殊微微摇头,纠正道。
“能有今日,非我一人之功。
”
不说其他,在境内四处出击扫荡匪寇、保一方安宁的飞羽军,难道就没有贡献?
而俞子枫之流,又岂能无功?
“嗯,是大家共同的功劳!”
常以周面上的笑容愈发灿烂。
他重重点头应了一声,眼底隐隐多出几分明悟。
……
越殊在宁县多停留了一晚。
——俞子枫恳请他为大家讲讲课。
主要是工坊许多人在实践中都积累了颇多疑惑。
越殊本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