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阁

首页 足迹
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英烈传 下载> 第337章 神凰二十七年冬月,新君临朝启长宁

第337章 神凰二十七年冬月,新君临朝启长宁(1/3)

神凰二十七年冬月,新君临朝启长宁 神凰二十七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更漫长。

    大行皇帝秦珪驾崩的哀恸尚未在朝野散尽,渤海秦王府的缟素还未换下,神都长安已迎来了新的主人——年仅十二岁的皇四子秦武。

    这位安澜皇后嫡出的幼子,在三位平庸兄长的衬托下,以“聪慧早慧、明达理政”被群臣拥立,于冬十二月,在太极殿举行登基大典,改元“长宁”,取“长久安宁”之意,为风雨飘摇的大唐,注入了一丝新的希望。

     登基大典:稚子临朝承大统 太极殿的金砖地,被无数双朝靴踏过,却从未像今日这般,承载着如此沉重的期待与忐忑。

    十二岁的秦武,穿着与他身形略显不符的十二章纹龙袍,头戴垂珠冕旒,一步步走上丹陛。

    珠串晃动,遮挡了他稚嫩的面容,却挡不住他眼中那份超乎年龄的镇定。

     安澜皇后——如今的安澜太后,站在侧殿的帷幕后,看着儿子走向那张象征天下至尊权柄的龙椅,指尖深深掐进掌心。

    她一生育有四子,长子耽于享乐,次子怯懦寡断,三子沉迷书画,唯有这最小的秦武,自幼便爱读史书,常对朝堂之事有独到见解。

    大行皇帝在世时,便常说“此子有太宗之风”。

    如今,这“太宗之风”的幼子,要扛起整个大唐的江山了。

     “请新皇登基!”礼部尚书的唱喏声,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

     秦武转过身,面对阶下黑压压的文武百官,深深一揖。

    他的动作略显生涩,却透着真诚。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齐刷刷地跪倒在地,山呼海啸般的朝拜声,震得殿梁上的灰尘簌簌落下。

     秦武走到龙椅前,在侍臣的搀扶下坐下。

    龙椅太大,衬得他愈发瘦小,但当他抬起头,透过垂珠望向群臣时,眼神中的坚定,却让不少老臣暗暗点头——这孩子,有股子劲儿。

     登基大典的流程繁琐而庄重:接受传国玉玺、宣读即位诏书、分封太后与宗室、赏赐百官……每一项,秦武都做得有条不紊,声音虽稚嫩,却字字清晰。

    当读到“改元长宁,愿四海升平,百姓安乐”时,他的目光扫过阶下的老臣,最终落在了一个空着的位置上——那是属于渤海秦王龙天策的位置。

     他知道,那位镇守东南的王叔,此刻正在千里之外的渤海,为父皇守丧,也为他这个新君,守护着大唐的海疆。

    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他握紧了手中的玉玺,仿佛握住了一份沉甸甸的传承。

     尊封太后:两宫垂帘定朝局 登基大典后,第一道诏书便是尊封太后。

     95岁的圣母皇太后杨氏,被尊为“圣母太皇太后”,移居更为清静的百福宫,不必再参与朝政,只安享天年。

    这位历经四朝的老人,在听闻新君尊封后,只是淡淡一笑,对身边的宫女说:“好孩子,有心了。

    ”她早已看透了权力更迭,只盼着这个孙子,能守住江山,让百姓安宁。

     76岁的费太后(大行皇帝生母),被尊 为太皇太后”,与新君生母安澜皇后(尊为“皇太后”)共同居住在长乐宫。

     按照祖制,新君年幼,由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辅佐处理国事。

     垂帘听政的第一场朝
热门推荐

书友正在读: 刚入截教,听到截教气运在抱怨 地府探案,坏妖骗钱 超级神医系统 洪荒:第十三祖巫?不!得叫老子巫祖! 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 八号当铺:从天龙八部开始! 如何报复一个炉鼎 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 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 全职武神 斩邪 貌美大师兄拒当万人嫌 大唐躺平王 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 护法他做不到啊 族谱太厚怎么办 小美人身陷修罗场一心死遁 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 冰临谷 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 无名剑主 玄武:从零开始 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 英烈传奇 综武从抓邀月开始 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 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 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 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 逆水行 重生之都市仙王 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 修仙大盗 穿越自带唐刀的我纵横世界 剑魄沉星录 手握剧本后,龙傲天竟成我小弟 综武:堵门道观,开局截胡五绝 剑荡江湖快意恩仇 状元一心打猎,皇帝三顾茅庐 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 穿越之原始之路 万浪孤舟,沧海一粟 靖康前夜:帝业重光 云起惊鸿客 无妄仙君 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 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 灵气复苏:全民海克斯 从天龙活到现代的武林神话 踏雪寻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