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十四 杀伐事(2/3)
…姑娘休要动粗,有事好商量,好商量!”
玉童将酒坛重重在案上一放,不耐烦地道:“不就是找你喝两碗酒吗?怎地这么婆婆妈妈的!”
她随手翻出来两个大海碗,倒满,递了一碗给济天下。
济天下唯唯喏喏的接了,与玉童一碰,愁眉苦脸地一口一口慢慢喝干。
玉童当然是一饮而尽。
两人你来我往,连干数碗后,玉童忽然叫道:“好不容易摆平一个冰美人,却又从上掉下一只小狐狸!这还让人怎么活!”
济天下余惊未去,支吾应着。
玉童本就是在自言自语,也没指望他会回答,一仰碗却是空空如也,再抓过酒坛,个中涓滴全无。
她摇摇晃晃地站起来,便要再去找酒,却是只觉一阵天旋地转,栽倒在地,沉沉睡去。
济天下屏息静气,过了片刻见玉童确已睡熟,方扎起衣襟,高抬腿,轻落步,好不容易出了营帐,立刻狂奔而去。
夜凉似水,山风萧瑟,秋寒逼人。
吟风独立青城之巅,也深切感受到了一线刺骨的寒意。
此刻他体内氤氲紫气已然大成,金丹化莲,莲开花灭,元神成形,神通俱现,再加上重新领悟七卷天书,此刻的吟风,实际上已相当于大半个真仙。
尘间修道者经历天劫脱胎换骨、羽化飞升之后,也不过与吟风此刻相若而已。
对他来说,此刻,飞升已是件可有可无之事,只不过经历天劫淬炼后可以舍却人间界这副局限的皮囊,元神金丹更加凝练而已。
换句话说,对此时吟风而言,飞升不过是个过场罢了。
可是过场也还是要走一下的,吟风重修天书有成已有些时日了,就连青宵之雷都能引下来,却始终未得到仙界关于飞升的分毫讯息,实在有些奇怪。
纵是如紫微这等要飞升的,如若出了死关,也必会风起云动,天雷隐隐,此即是古语中的圣人出、风云动。
而且,吟风望着黑漆漆的夜,越来越觉得有些战栗不安,似乎在那无边无际的黝黑深处,隐藏着绝大的危机,竟然令他这个真仙也不寒而栗!
“你在害怕什么,有什么值得你害怕?”吟风默默地问自己。
他一身超卓仙术,七卷天书则包含无上大道,虽然至今他尚未悟全,但这天书七卷此时并非重新领悟,而只是拾起了身为四方巡仙时既有的道法而已。
那时的吟风,也仅仅领悟了全部天书中的六卷而已。
可是休说六卷,便是胸怀一卷天书,也当在人世间纵横无敌。
然而大道苍茫,天上真仙也好,九幽神魔也罢,无论神通如何广大,大道总有令人敬畏之处。
依仙界所载,凡是修为超凡脱俗,上体无上仙心之士,无论是否本心所愿,都会引下天劫。
只消历了天劫,便不能再存于此世,或是羽化飞升,或是劫中化灰。
也即是说,修至吟风这等地步,本不该存于此间,早该回仙界去了。
可是如今却什么都未发生。
夜漫漫,月生寒。
脚下是奇峰叠嶂、苍岩重峦,暗夜里的青城山只有黑白两色,如霜般月华的背后全是大片大片的阴影,高峻峥嵘,嶙峋突兀,仿佛盘踞在暗处的硕大妖兽。
吟风只觉越是细想,疑团迷雾便是越多,似乎重重夜幕,便是由一团团迷惑疑云织成。
他纵有移山填海的仙术,这世间便没了忌惮吗?瞬间,那深不可测、却强横辈出的无尽海,那毁去自己镇妖塔的天狐,受尽苍天诅咒的天刑山,蛰伏死关不出的紫微,一一自心头掠过。
且在九地之下,黄泉尽头,那些深藏九幽的大妖巨魔又在想些什么?
而且,吟风虽不曾用眼去看,却无时无刻不清晰地感觉到正全心凝炼紫莲的顾清。
他最大的忌惮,便在这飞来石顶!
若不是她,吟风何以会舍下那已被收于镇妖塔中的天狐,全力赶回?虽然他距离青城山尚有数百里时那数道妖气便消失得无影无踪,现在回想,不过是围魏救赵之计而已。
可是即便他明知道这是计又如何,一样得回来!
吟风最怕的,并非围魏救赵,而是调虎离山。
虽天下大乱,哀鸿遍野,他亦曾有心放任不理,只护定她一个重返仙界,了却了这百世尘缘。
世间事,茫茫中自有定数,本也不该他这不应存世的真仙去管。
可是吟风担心,若是这天下出了变乱,便与定数不合。
一旦这定数乱了,又有什么是不可发生的?运势牵引之下,她又岂会不受影响?
这一块青石,于无定天河之畔不知汲取了几万万年的灵气精华,又受了七卷天书的法门,才得脱去石衣,还需承受百世轮回之苦,方能得列仙班。
千万年来,又要多少机缘,多少辛苦,才能化成如今的一颗正果?
他如何能够,如何可以,如何忍受,让人毁却了她这千千万万年来惟一的登仙之途!休说此时是顺天而行,就是与世为敌,那又如何?
吟风深吸一口夜风,任那刺骨的寒浸透全身上下。
他索性盘膝坐下,伸手一抓,手中已多了坛酒,酒浆垂落如瀑,顷刻间已尽数入腹!
吟风喷出一口浓浓酒气,腹中酒意如怒海潮生,层层涌上,永无止歇。
吟风有此诧异,举起酒坛一看,坛上书就铁钩银划的两个大字:醉乡。
“他奶奶的,道德宗这些杂毛虽然肚子里都是些阴谋诡计,酿的酒倒真是不错!”吟风笑骂,手一扬,将空酒坛远远掷入绝崖。
于这暗夜之中,豪气横溢。
他便是要守在这里,看看还有谁胆敢前来阻她飞升,一年,十年,或是百年,又有何妨?
在这茫茫长夜,青墟宫中依旧是灯火辉煌,人声鼎沸。
青墟宫西北角立着一间偏殿,没什么装饰,只在殿门上方处挂着两个昏暗的灯笼,光亮不出三尺之地。
殿中立着个朴素香案,案上摆了一套道袍、一顶道冠。
香案前,虚玄手持三柱线香,默立片刻,方将线香插在香炉中。
案上供着一个牌位,上书虚度。
虚度在张殷殷攻山之役,为救虚玄陨于一之手,尸骨无存。
无奈之下,青墟宫只得取了他生前的道袍道冠,做了个衣冠牌位,供人祭奠。
虚度辈份虽高,职衔却低,在青墟宫中不是什么重要人物,宫中又有众多宾客往来,络绎不绝,不宜大排丧席。
因此便在这个偏僻角落立了香案,七七四十九日后便将衣冠葬入后山墓园。
过了前三日,就连虚度几个亲传的弟子来祭拜的也不如何勤了。
此时又是夜深人静,更不会有人来。
不过每当三更后,夜半无人之时,虚玄便会悄然到来,上三柱香,扫一扫案周。
虚玄记得,这个师弟虽然极是勤勉用功,可是天资实在是平庸,修为进境在虚字辈众道中一直垫底,直至今日,连个真人都没有混上。
因为恨其不争,前一代青墟掌教便给他取了个道号虚度。
休说虚字辈的师兄弟们瞧不上虚度,就连后辈弟子也不愿跟随他,虚玄曾经有意挑选些资质出众的弟子拜在虚度门下,虚度也悉心教导,可是一旦学有所成,这些弟子便都谋求另攀高枝。
其实也不能怪他们,虚度自己修为平平,于许多玄妙境界上的讲解便有些不清不楚。
虚度也有自知之明,不愿误人子弟,每当弟子想要另投门墙,又或师兄弟们来讨要某个弟子,虚度从来都是满口答应。
弟子改投是要报知掌教的,虚玄每次知道,惟有暗中叹息,等来年招了新弟子,再选一两个不错的给虚度。
虚字辈群道中,惟有虚玄会照拂虚度,但认真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大恩惠。
没想到平日见到时顺手扶一下、拉一把的情义,虚度竟全记在心底,最终报之以血肉之身挡去一灭仙诛魔的一拳!如果没有张殷殷攻山,或许虚度也就这样默默地记一辈子,就连虚玄也不知道。
若无当日事,焉知君心意?
虚玄又取过扫帚,将香案周围扫得一尘不染,方整理道袍,向殿外行去。
到殿门前时,虚玄忽然叹了口气,周身清气升腾而起,须发飘飘,面上透出润红,双目灿若星空,方才的老态疲意,尽数消隐。
虚玄哼了一声,袍袖一拂,缓步跨过殿槛。
此时的青墟掌教,举手投足间皆若渊停岳峙,自有大气势、大威严在,令人不得不仰之弥高。
夜虽深,青墟宫中仍是人流涌涌,时时可见宾客乘夜出游,赏月论道,不亦乐乎。
见到虚玄经过,无不为虚玄的气度风仪所折,纷纷凛然而起,恭敬施礼。
虚玄含笑还礼,一个也不曾漏过了,不论对方是谁,礼数都分毫不马虎。
虚玄去后,众宾无不大赞青墟掌教果然虚怀若谷,胸襟似海,不愧是天下第一大派的领袖,将来迟早会超越道德宗的紫微,先一步登临仙境。
虚玄徐步前行,自然早将这些议论都收入耳中。
他殊无欢愉之意,心中沉甸甸的,全是虚度的一块牌位。
至于这些宾客,虽然都不是什么大人物,修为也没啥出奇之处,可是这就是江湖,江湖中十个修士有九个半是平平常常,注定没什么成就的小人物,这些人的所思所想,就是人心。
得了人心,日后青墟便有了兴盛之基。
因此这些宾客们心目中的有道高人是什么样子,虚玄便将自己显现成什么样子。
如若当真有得道高人立于这些人面前,却是与他们所思有异,所想不同,他们定会讪笑讥嘲,言道这等人物也算得了大道?
所以一切辛苦,种种伪装,只是为了人心罢了。
满山宾客,不知何时宴罢人散,正如这漫漫长夜,也不知何时方到尽头。
中军帐中,纪若尘望着这俯卧的少女,面色变幻不定,不知过了多久,终于咬了咬牙,一把抓住她背后金环,轻轻一震,金环应声而动,瞬间已是跃动千万次,随后嗡的一声从她背后跳出,只留下那道触目惊心的创口。
不光断骨经络清晰可见,内部脏器也受创严重。
如此创口,却不见多少鲜血涌出,显见在受创过程中,她身上血液已差不多流尽了。
纪若尘回想着三清真诀中种种愈疾患、肉白骨的法诀,不论三七二十一,统统用在了她身上。
他周身光华流转,真元似发疯一样涛涛而出,源源不绝注入她体内。
可是术业有专攻,前世今生他杀人无算,又救过几个人?伤她之人又是青墟宫中修为高深之士,下手之时惟恐不能斩尽杀绝,因此金环本身质器猛恶不说,上面附加的道法又是灭绝一切生机的。
此刻尽管纪若尘真元如潮涌入,却是收效甚微。
纪若尘面色阴沉,万千魂丝骤然散出,疯狂掳掠百里内一切灵气,在胸中山河鼎内环绕三周,便化作活泼泼的生机灵气,然后一股脑儿强注入她体内。
如此一来,她的生机终于微弱跃动,逐渐压过了死气。
可是只消纪若尘道法运使得稍慢,死气便会重新漫延。
然而此刻纪若尘已尽了全力,如此疯狂转换灵气,即使以他来说,也极端凶险,那是以损伤已身修为作为代价。
纪若尘不为所动,持续不绝地掳掠、转化、注入,维持着她身上的道法。
忽然纪若尘身后传来姬冰仙那清冷的声音:“你这样子是没用的。
”
纪若尘依然维持着道法,双眉皱起,杀气渐生。
他从来不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此刻又有些不知所措,撇开姬冰仙屡次烦人的挑战不说,这个时候还要来啰嗦,哪由得纪若尘不怒?他松了星链,是让她自行离去的,可不是想和她再较量一次。
姬冰仙何等敏锐,怎会感觉不到纪若尘的杀气,但她并未退后,而是跪坐在纪若尘身侧,双手在空中织出一个个符箓,道道灵气如雨纷落,洒在少女身上各处创口上。
姬冰仙所用道术源出三清真诀,纪若尘全都识得,也都会运用。
然而这些道术都不算是威力大、收效快的道法,纪若尘便自动忽略,尽是捡些大威力的道法运使,根本没将这些看上去没什么效用威力的小法术看在眼里。
姬冰仙数个道法一出,少女身体里那丝若断若续的生机立时变得活泼了许多,稳稳压制住了死气,至少暂不会有性命之忧。
纪若尘面色不变,不过弥散的杀气已悄然散去,催动的道法也渐渐放缓,最后干脆收了真元,且看姬冰仙发挥。
纪若尘此时道行虽并不算高,然而道心却已臻至极高境界,眼力绝非寻常,一看姬冰仙手法便知救人的奥妙全在选取对症的法术,以及道法施放的先后顺序,法术本身威力大小并不重要。
这等运用法门三清真诀是不会记载的,他便也不知。
若非姬冰仙精擅各脉道法,纪若尘此次只怕又要大损道行。
半柱香功夫眨眼间过去,少女背上伤口已然合拢一半。
施法至此已是够了,她接下来需要的便是静养了。
姬冰仙纤纤十指轻拂过她背上肌肤,柔若轻风,指尖所过处,创伤若花瓣合苞,一一合拢。
直至她背后全部伤痕都已收拢,姬冰仙方收了法术,双手轻托,少女已悠然翻了个身。
此时她伤势已稳,早沉沉睡去,只黛眉间还残留着一丝痛楚。
看到她的面容,姬冰仙一怔,双眸中掠过一丝复杂神色,道:“是殷殷啊,怎么伤成这样?”
姬冰仙将张殷殷抱起,交在纪若尘手中,轻叹道:“殷殷当日曾挥剑自刎,只为下地府寻你魂魄。
我知道她这些年过得很苦。
你……待她好些吧。
”
自始至终,姬冰仙未曾与纪若尘的目光接触,便向帐外行去。
“等一下。
”纪若尘叫住了姬冰仙,低沉地道:“今次的赌约就此作罢,你也当知非我敌手,以后不要再来挑战了。
张殷殷的事……嗯……谢……谢。
”
这谢谢两字,纪若尘说得颇为艰涩,自苍野苏醒时起,他便凭一已之力纵横八荒,从未说出过谢谢两字,也无须感谢何人。
他也不会容许自己欠下什么,若是如此,一颗绝决道心便会有了挂碍。
即便重回到人间,也是依此行事。
不过这一次,虽然十分艰难,纪若尘终是说出了这两字。
姬冰仙默然,忽然奇异地轻笑一声,道:“殷殷与我同门,就算不是因为你,我也会出手相救。
这只是举手之劳而已,与我们的赌约无关。
我既然败了,定当履约!你何时要收赌注,尽管告知我便是。
”
纪若尘皱了皱眉,没有说什么。
姬冰仙又淡淡地道:“你道心已有破绽,再非战无不胜。
等我想得明白了,自会再战。
”
纪若尘双眉锁得更紧了,沉声开口,有若九幽狂魔在低声咆哮:“休要不知好歹!这次放过你,你便当我好欺吗,还敢来纠缠?今日不妨告诉你,我即便道心已损,你也永无胜我机会!若再敢来战,来一次我便会要你一次,决无纵容!”
“冰仙虽然不算什么人物,对自己还是看得极重的,即以此身设赌,便绝无反悔之事。
难道我清白之躯,便是这般的不重要?!”
姬冰仙说完,便扬长而去,再无回头。
纪若尘哼了一声,也不去理会姬冰仙,而是将张殷殷小心地放在榻上,再从一地凌乱中找出一席貂裘,给她轻轻盖上。
帐中烛火摇曳。
不知过了多久,张殷殷轻轻地动了动,面上微现痛楚之色,随后又沉沉睡去。
纪若尘一直坐在榻旁,凝望着她熟睡的面容,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良久,他轻叹一声,为她理理几丝散乱青丝,长身而起,熄了烛火,掀帘出帐。
夜仍深。
纪若尘负手而行,足下全无声息,宛若幽魂夜行。
那只金环,则在他负着的双手间慢慢旋动着。
他只想漫无目的走走,却不想心不在焉中不曾控制行止,以他如今道行,一动便如疾风,眨眼间已将整个军营都转了个遍。
他停下,仰头望天,依是月朗星稀,一时之间,不知该去哪里。
纪若尘忽然闻到一阵隐约酒香,心中微动,人已在一座用作储藏食酒的营帐中。
帐侧案几上,放着个古朴酒坛。
坛上两个大字:醉乡。
看到这坛酒,纪若尘微微一怔,他明明记得姬冰仙来到军营时,一共携了三坛酒过来,怎么现在只剩下一坛了?
不过他素来不理会这等细枝末节,一坛还是三坛,也没什么不同。
随手提过酒坛,纪若尘便信步出了军营,要寻一处合适的地方饮酒。
这营盘依山傍水,不远处就有一条小河,顺山势而下,蜿蜒向东流去。
纪若尘徐步前行,转眼间已到了河边,遥遥便看见有一人正坐在河边垂钓,一副极有山野闲逸之风的高士模样,看背影,便知是济天下。
可是此刻方过中夜,夜风凄寒,一轮弯月也早早隐入浮云之后。
在这月黑风高、荒寂凄寒之地,钓哪门子的鬼鱼?现下伸手不见五指,如是眼神差些的,连鱼漂动没动都看不到。
咣当一声,纪若尘将金环随手扔在河边岩石上,在济天下身旁盘膝坐下,掀开酒封,先自饮三大口,将酒坛递给了济天下。
济天下接过酒坛,也不多话,咕嘟咕嘟连喝几大口,将酒坛又还给了纪若尘。
两人喝得极是豪气,一个来回一坛酒便去了大半。
纪若尘接过酒坛,却不再饮,只怔怔地望着黑深深的、缓缓东去的河水,过得片刻,重重地叹了口气。
谁知恰在此时,济天下也同样沉重地一声叹息。
纪若尘缓缓转头,望向济天下,见他满面倦容,眼框深隐,眼中遍布血丝,便似一夜未眠。
不过说来也不奇怪,他深更半夜在这摸黑钓鱼,当然是一夜未眠了。
纪若尘又见济天下身衫单薄,连御寒的棉袍都未穿上,在这夜半时刻,独坐湿寒河边,自然冻得嘴唇发青,连呼吸都重了。
好在喝了小半坛醉乡,烈酒下肚,济天下面色才算好了些。
纪若尘回想所读史书,作主上的当为臣下解忧。
可是怎知臣下何时有忧?这就要看臣下的智慧了。
跑到主上常去的地方借醉装疯、独坐垂钓都是好办法。
而这些史书都是济天下给自己看的,他又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钓鱼,不用都知道有心事。
何况他刚刚还叹得如此沉重?
纪若尘忽然觉得有些好笑,便依书上样子问道:“先生何故叹息?”
谁知这一问却似勾起了济天下伤心事,他怔怔望着河面,面色变幻,又似害怕,又似侥幸,忽然抢过纪若尘手中酒坛,痛饮一口,方苦笑道:“些许小事,哪敢劳主公费心,我自己想法了解了吧。
”
过得片刻,济天下忽又长叹一声,喃喃道:“女人,女人……真是麻烦啊!”
纪若尘又是一怔,油然间,姬冰仙、张殷殷一一自心中掠过,于是深有所感,同叹一声,夺过济天下手中酒坛,仰头饮尽,然后嘿的一声,将酒坛远远掷入河中。
扑通一声,酒坛在河上溅起数尺高的水花,方不情不愿地沉下去。
可是在那飞溅珠玉中,纪若尘分明看见那柄穿心古剑,正载沉载浮!
济天下此时方想起臣子本份是为主上分忧解难,忙问道:“不知主公因何烦恼?”
纪若尘笑笑,道:“我道心已破,怕是要打不过很多人了。
”
“道心已破!”济天下失声惊叫,然后方发觉自己失态,急急补救道:“圣人有所谓大道缺一,可见圆满并非好事。
道心破了一点,正是暗合天道,主公何须担心!再说了,就算真有厉害敌人,也可遣玉姑娘去应对,至不济也可拖延一段时间嘛。
”
纪若尘笑而不答,只看济天下钓鱼。
不知是否纪若尘带来的运气,一夜无获的济天下手中钓竿猛然一沉,显是大鱼上钩。
济天下登时精神一振,他从竿上传来的大力已知此鱼不小,于是站起身来,吐气开声,全力与这大鱼搏斗起来。
一人一鱼你来我往,缠斗数合,也不分胜负。
济天下吹了一夜寒风,早有些受了风寒模样,渐渐便有些支持不住,居然被这鱼一分一分向河中拖去。
夜已至最深时。
眼见前脚都已没入冰冷的河水中,济天下不知哪来的勇气,猛然大喝一声:“大丈夫生当涤荡九州!焉有对付不了一条小鱼之理?!”
借这一喝之威,济天下双膀发力,钓竿弯成满月,忽听哗啦水声响起,一条二尺大鱼离水飞出。
在纪若尘眼中,此时的济天下竟然真有几分指点江山,笑谈间天下底定的气势!
斗败这条大鱼,济天下欣喜若狂,又现狷狂之态,怀抱大鱼,也不向纪若尘告别,便狂笑高歌而去。
夜风习习,将济天下歌声断断续续的送来:“仰天犹恨……雨无锋……万丝青干剑……斩罢落残红!……”
狂歌余音袅袅,萦而不散。
纪若尘正入神间,忽然眼前光芒大作,一轮红彤彤的日头自云海中鱼跃而出,将万道霞光洒遍九州!
纪若尘霍然立起,仰天长啸,音上九宵!
万里之外,但听一记同是响彻九天的鸣啸应和,一道黑影自那孤峰绝顶处冲天而起,刹那间跨越万山千川,飞入纪若尘高举向天的掌中。
纪若尘轻轻抚摸着这根曾跟随过自己的三尺神铁,右手一抖,直指前方!神针便自行伸长,直至丈半方止。
神铁一端自行生出矛锋,于是这块重一万零八百斤的定海便化成一根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的战矛,即无纹饰,也无锐锋。
纪若尘徐徐道:“吾曾有矛,名为修罗。
今日便将此名赐你,以承吾杀伐灭绝之意!”
神铁嗡的一声低鸣,便作了应答。
重重杀伐之气,由是而生。
东方发白,晨光未曦,雄鸡尚未报晓。
哥舒翰已是穿戴整齐,出寝堂入书房,奋笔疾书做一日早课,直至曙光大盛,朝霞染遍东边天穹。
哥舒翰掷下笔,满意地看了看墨汁淋漓的宣纸,踌躇满志地踱出房门。
他习惯性地向天上望了望,一轮巨大的红日已经浮起在地平线上方,今天的朝阳虽然有些刺眼,但他心情正佳,便觉得这阳光刺眼得也很有气势。
哥舒翰迈着方步,踱入正堂,居中坐定,早有下人奉上香茶。
哥舒翰漱了口,神清气爽,便吩咐亲兵去召集军中诸将到府议事。
在哥舒翰看来,这几日皆是黄道吉日,无论哪一日都适宜大军出关,平叛,然后……安天下!
不到一柱香时分,府外已是蹄声如雷,数十位军中大将得了召唤,立刻飞马而至,人人精神抖擞,牢甲利兵,视瞻不凡,绝无人因这临时召唤而现出散乱之像。
看着堂下这些随着自己出生入死数十年的老兄弟,哥舒翰大觉满意。
离开西域这几年的承平日子,看来没让自己手下这些悍将荒废了弓马。
有猛将如云,有仙宝在手,有大军若蚁,他何愁大事不成?
诸将望向哥舒翰的眼神中,也尽是兴奋。
他们闷在关中数月,早浑身上下都在发痒了,关中云集大军数十万,却只能眼睁睁望着关外那点寥寥北军耀武扬威,这算怎么回事!今日大帅突召,他们立刻知道定是要有仗打了,人人都恨不能插翅飞到帅府。
哥舒翰咳嗽一声,正要发话,忽然堂外脚步声急起,亲兵快步跑进,叫道:“大人,监军玉大人奉旨入府,已经过了中门了!”
哥舒翰心中狐疑,这大清早的,哪来的圣旨?此时堂外响起了内侍独有的尖细、悠长的音调:“圣——旨——到!”
便见王进礼一身正服,高举一卷明黄圣旨,昂首阔步进了正堂。
他身后十余个太监亲随,跟着冲进,人人趾高气扬,个个气焰冲天。
堂外守着的亲兵见王进礼手捧圣旨,哪里敢拦?
哥舒翰立即端帽整衣在堂中跪下,口称接旨。
数十员猛将黑压压地在他身后跪了一片。
王进礼低不可闻地先“哼”了一声,方停在哥舒翰身前,展开圣旨,拉长声调道:“哥舒翰接旨。
”
“维天宝十四年,岁次丙申,十二月丙子朔,五日戊辰。
皇帝诏曰……”王进礼扯着尖细得有点刺耳的嗓音抑扬顿挫地宣读了一遍,大意便是哥舒翰拥重兵、据雄关,却被数千老弱残兵堵在关中,不敢出关决战,实是朝庭羞耻。
着令哥舒翰即刻领军出关,平定安逆叛党,若再有迟疑,便即革去军职,解送西京问罪。
这圣旨中措辞极是严厉,哥舒翰心知必定是王进礼私下密奏明皇,进了不少谗言,说不定那奸相杨国忠也跟着敲了不少边鼓,才弄出这样一篇不知兵事,不通时局的圣旨来。
王进礼圣旨读完,皮笑肉不笑地道:“哥舒大人,这圣旨可说得明白了,着您即日领军出关。
这可不是咱家逼迫于您了吧?您若还是觉得关外纪小贼兵马太多,那也不妨,咱家代您出兵便是。
那时您交了印信,便可自去西京向皇上交差了。
”
哥舒翰没恼,依足礼数接下圣旨。
身后那数十员猛将可都是杀人如麻的角色,哪会将一个阉人放在眼里?当下一名大汉绽舌暴喝道:“哥舒大人裂土封王,是你说去印信便去印信吗?”
这一喝恰如平地起雷,冷不防间,吓得王进礼浑身一颤,脚下发软,险些坐倒在地。
他受惊过后,羞怒顿生,可是放眼望去,堂中人人面目狰狞,个个神色凶恶,哪有一个善茬?王进礼便有些惧意,生怕这些百无禁忌的莽夫一怒之下拔拳行凶,他王大监军浑身上下可都金贵得狠,哪怕被伤了一根小指头,都是宰了这满堂恶汉也弥补不过的。
王进礼对付哥舒翰倒是很有胆色,当下厉声喝道:“哥舒大人这是什么意思,想造反哪?咱家的尚方宝剑虽奉在府中,未曾请来,但凭一双肉掌,也要搏上一搏,以维天子之威。
”
他说得义正词严,却是声音发颤,色厉而内荏,任谁都听得出来。
哥舒翰微笑道:“监军大人且息怒,圣旨在此,我等岂有不尊之理?我这些手下都是西北过来的莽人,但知杀人,不晓礼仪,非是有意冲撞监军大人,更不敢有二心的。
大人尽管放心,今日我召集众将,便是商议出关决战之事。
现下诸事齐备,三日之内,便当开关决战。
”
王进礼实有些疑惑,这哥舒翰枯守数月,眼睁睁看着关外的敌军从五千变成了五万,现在敌军多了十倍,他怎么反要出关决战了?但不管怎么说,二十多万拥出关去,就是踩也将那五万人踩死了,且先出了自己多日受辱骂的这口恶气再说。
至于这哥舒翰倒不着急,现下王进礼已和杨国忠联成一气,到时内外联手,不管哥舒翰是胜是败,总要弄他个家破人亡,方是罢休。
清晨时分,中军帅帐帐帘无风自开,纪若尘麾下众将早已候在帐外。
他们经过道法洗礼,又为纪若尘以阴气点化,杀力大增同时,也与自家主将心意相通。
无须鸣鼓,他们清晨时心中一动,已知是主帅相召。
这些将军天天日出即起,日落则息,顿顿饱餐,时时休息,已养得精力十足。
他们与哥舒翰手下西域猛将不同,体内多了纪若尘赐的一点阴气,越养杀气越是深沉。
纪若尘这中军帅帐面西而立,他所坐方向正是潼关。
纪若尘端坐大帐中央,待众将及玉童、孙果等人在帐内立定,双目徐徐张开,缓缓道:“我观潼关关中杀气冲天,必是大军出关决战之兆。
你等今日做好万全准备,明日一早,便与哥舒翰决一死战。
”
他这番话说得平平淡淡,然在诸将心中却激得波涛渐起,杀气漫溢。
此刻营中妖卒不过四万出头,面对却可能是超过三十万大军,纵然众将早已心如槁灰,但得与如此强敌当面决战,又怎能不壮怀激烈。
孙果上前一步,沉声道:“明日吾当为先锋,誓取哥舒翰项上人头!”
纪若尘颔首道:“很好。
”
即已议定明日决战,诸将便鱼贯出帐,自去安排士卒擦亮甲胄,磨快刀剑。
此时忽见一人大呼小叫,飞奔而来。
离帅帐尚有十余步即高声叫道:“主公!大事不好……吾晨起观气,见潼关杀气大作,明日当有一战啊!主公,万万早作准备……”
济天下风尘仆仆,一身文士服上满是灰泥,头发散乱,面色灰败,连气都有些喘不上来,显然累得不轻。
也不知他昨晚子夜刚于伸手不见五指之处钓完鱼、今天一大早又去了那个势高便利之处望气了。
不过不管在哪里,显然路都不近。
他断断续续一番话说完,才见众将正从帅帐中一一走出,人人身带杀气。
济天下登时愕然,道:“你们……已经知道了?”
有那平素与济天下交好的将军,便过来拍拍他的肩,含笑而去。
这些将军虽已是半鬼之躯,毕竟不是毫无思想的行尸走肉。
在河北道时,这济天下算无遗策,众将在他指挥下十荡十决,无论攻守城防还是野战对垒,均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可谓威风八面,痛快淋漓。
众将皆是从军之人,最敬有真才实学之士,最恨无能庸碌之徒,虽这济天下手无缚鸡之力,又有些贪财好色,然无人不是真心敬佩。
纪若尘也微笑道:“明日一早,便与哥舒翰决一死战。
先生好好休息,明日还要仰赖先生阵前指挥。
”
帐中人敏锐的,如姬冰仙,孙果,玉童,甚至于济天下,都感觉到一夜之间,纪若尘似乎有些微改变,这变化,若细心玩味,似乎是多了些人味。
纪若尘回到后帐,坐在了张殷殷榻边,静静看着这劫后余生的女孩。
张殷殷面色仍然苍白,不过唇上已有了一点血色。
她望着纪若尘,片刻后幽幽一叹,道:“以前的事,你都记起了?”
纪若尘道:“还没有全记起,不过我们之间的事,已经都知道了。
”
“我也记起了那些本该忘记的事。
你……你是他吗?”
纪若尘沉吟片刻,然后轻轻握住了张殷殷冰凉的手,道:“一半不是,一半是吧。
”
她怔怔地看着纪若尘,眼角一滴清泪悄然而下。
她的纤手反过来抓紧了他的手,虽然仍是虚弱,抓得却极是大力,长长的指甲一片片陷入纪若尘的肌肤,她浑然不觉,他也浑然不觉。
张殷殷闭上双眼,呢喃般道:“我在崖上看到你的尸体,看到那柄剑,我……我就不要活了。
”
纪若尘微笑,另一只手轻抚她的头,道:“一切都过去了,不会再有事了。
”
她吃力地撑起身体,直视他的眼睛,道:“明天就是决战了吗?”
想到明日之战,纪若尘也不掩饰,直言不讳地道:“有点麻烦,也许,会输。
”
他刚想继续说什么,张殷殷已伸手掩住了他的口,决绝地道:“我不会离开。
”
纪若尘微微一笑,道:“也好。
决战时你只要呆在我身后,便无人能够伤你。
”
张殷殷伸手,抓住纪若尘的衣服,用尽力气,将自己的头靠上他的胸膛,缓缓闭上双眼,沉沉睡去。
军营一侧的小校场中,玉童身影趋退若神,仪态翩翩。
校场中立着十余尊铜人,玉童在铜人间穿梭来去,指上十道青丝攸忽来去来去如电,不住扎在铜人双目、咽喉、心口、下体等要害处。
青丝虽细、铜人虽坚,但每次青丝都能将铜人对穿而过,毫无窒碍。
青丝上附着这等击力,如非遇上特殊的护身道法,纵对方是上清修士,也能轻易穿了。
玉童道行虽不算特别出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