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3/3)
是妻妾和谐的典范。
除了子女之事,秦衍云努力做的另一件事,就是阻止娘家秦家的败落,虽然她也曾规劝过父母要俭省度日、开源节流,不要奢侈无度,但秦家兄弟和上一次一样,皆无甚大出息,秦家既无源,即使节流也只是杯水车薪,但好歹,在秦衍云的规劝下,父母给秦衍月留了一份嫁妆,让她早早嫁了出去。
而对秦衍云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未雨绸缪,阻止顾家的危机。
彼时仍是老顾候夫妇掌家,侯爷管大钱,夫人管小钱,夫人执掌内闱中馈,虽然理家十分繁琐,但这些开销对侯府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即使俭省也省不下多少。
侯府开销的真正大头,是老侯爷的投资,老侯爷有一挚友,这些年来不停地撺掇老侯爷借户部的银子四处投资,老侯爷笃信朋友,不仅花费巨额银两投了福建船务,西南边贸等,连内务府的采买都有插手,老朋友言之凿凿能赚回来巨额的利润,此话倒也不全是假,侯爷这些年确实赚到了些钱。
因此无论秦衍云怎么规劝,让老侯爷不要再投资,把钱早日还给户部,老侯爷就是不听。
老侯爷有自己的想法,大家都欠着户部的银子给自家赚体己钱,凭什么宁远侯府不能欠,不欠就是少赚,少赚就是往水里丢钱,丢钱的事,他可不干!
可秦衍云又没法向老侯爷解释其中原因,总不能对老侯爷说:静安皇后会骤然去世,武帝会发疯让顾家突然还钱吧。
秦衍云没有办法,只得拉上顾偃开一起劝说老侯爷,可两口子劝得多了,老侯爷也越来越不耐烦,一顶“不孝”的大帽子扣下来,非要让秦衍云去跪祠堂。
如此跪了几次,外面还传出了秦家女撺掇相公不孝、忤逆公婆的恶名,吓得秦衍云也不敢再劝了,更不敢让顾偃开帮忙劝。
劝说老侯爷这个方法,也失败了。
秦衍云倒是还想过一个法子:进宫去,阻止静安皇后的离世。
可是仅仅去了几次皇宫,她就放弃这个想法了。
即使她能以命妇身份进宫,但见到静安皇后也十分困难,何况宫中波橘云诡,最是杀人不见血,上一世武帝尚且找不到毒害静安皇后的真正凶手,何况她区区一个侯夫人呢。
眼看着静安皇后薨逝的日子越来越近,秦衍云只能尽量安慰自己,上辈子顾家大房只有顾廷煜一个病恹恹的孩子,白家小姐嫁进来以后只需要当一个孩子的后妈,而且一旦生下健康的孩子,就很有可能继承爵位,所以白家才愿意嫁女儿。
如今顾家大房已经有了六个健康的庶子女,第七个孩子也即将出生,想必那金尊玉贵的白家小姐不会想做七个孩子的后妈了,只要白氏不嫁进顾家,她的悲剧就能够避免。
而且侯府那边,也无需太过担心。
静安皇后薨逝后不过一年半载,武帝就因为悲恸过度去世了,侯府只需要想法子熬过这一年半载就好了。
这些年来,李氏频繁生子,企盼多子多福的宁远侯夫妇自然是十分乐见其成,秦衍云虽不曾干涉,但内心也是隐隐觉得,只要李姨娘多生育孩子,就能避免很多人的悲剧,而且多生孩子,对李姨娘自己也有好处,好让她晚年有靠。
可是这年冬天,李姨娘在又生下一个胖嘟嘟白白嫩嫩的男婴以后,眼看着身体越来越不好了。
宁远侯夫人请来名医,可无论怎么医治都不见效,名医们纷纷断言李姨娘很可能熬不过这个冬天,李姨娘的庶长女烁姐便央求了祖母,让孩子们都回到李姨娘这里,陪伴她最后的时光。
侯夫人允了。
暖如阳春三月的的厢房里,热烘烘的炕边围了一圈孩子,从大到小,与床上的母亲做最后的告别,床上的李姨娘已经是出气多入气少,她凹陷的眼睛里残留着最后的光彩,不停地流下又苦又咸的眼泪,孩子们只当她是舍不得离开人世,舍不得这些孩子们,只能哭着不停地安慰亲生母亲,李姨娘却摇摇头,艰难地说道:“我这辈子,好苦啊!”
孩子们诧异,亲生母亲李氏出身不高,年轻时家里糟了水灾,靠给人当妾才有口饭吃,侥幸当了宁远侯府的妾,从此吃穿不愁,主母性子好,从不为难妾室,因此李姨娘顺利生了一长串孩子,为什么她却觉得苦呢?
看着孩子们不解的眼神,李氏更加难过,原来亲生儿女也无法理解自己,既然自己将死,那也没什么好顾虑的,索性将自己这些年心里的苦楚都说出来吧。
“你们都道我生了六个儿女,是有福之人,可谁替我着想过,我这一身的病痛,都是生孩子生出来的。
顾家重视子孙,我便要接连不停地生育,谁又管过我愿不愿意,我痛不痛!我对于顾家来说,不过是个生孩子的工具,夫君只爱重大娘子,从来没有真正爱过我,我一辈子都不知道,夫妻之爱是什么滋味。
”
“我知道这话大逆不道,我一个买来做妾的,根本不配奢求什么夫妻之爱,可我,也是人呀!我也有喜怒哀乐,我也有人之常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