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七十六(3/3)
,老板在辛苦赚钱,自己在一旁悠闲刷手机的简,在看到话题“#跪求玛丽女神出演女一号”弹出来的一条最新回复后,喝水的动作顿时停住。
这是一条今日最热门的消息,也是和所有话题下齐齐刷的“玛丽最棒”完全不同的画风,由一个既不是大博主也并非知名人士的普通账号发出,内容只有一句非常简短的问话——
“这讲的到底是《女王》,还是《玛丽·卡特传奇》?”
就是这一条消息,被置顶在最为显眼的位置。
虽然刚开始几乎都是义愤填膺嘲讽对方“我看你就是嫉妒我们玛丽”,“我们就是爱看,你行你上啊不服?”的论调,但渐渐的到了后面就出现了另一种声音,许多人开始不约而同地在下面发表自己的意见,那些积攒在心中已久,却奈何不敢违抗大众主流去表达的疑惑——
“我是花钱来看女王成长史的,不是来看公爵之女风流史的。
”
“不是我说,开始明明挺好的怎么到了三十多集就朝青春狗血剧发展了?我们女王连王座的小手都没摸着呢,玛丽就已经换了五个男人了?认真的?”
“这难道不是宫廷剧??!政治呢?阴谋呢?勾心斗角呢?能别跑题吗导演?”
“这个王宫,可能不是我想的那个王宫,它在那个时空可能还有另一种说法:玛丽·卡特的后宫。
”
“我觉得这部剧挺不错的。
谁说名字放在最前面就是女一号了?法律这么规定了吗?署名了吗?没有吧?——说不定你们都猜错了玛丽才是那个女王呢?”
“楼上可真秀,给你666”
“我心目中的女王可不是这样的好吗?布兰达真可怜,整个剧只有她一个人在认认真真地宫斗,其余的,不是爱上了玛丽就是在爱上玛丽的路上。
”
“本来玛丽女神前面人设挺好,到现在越看越像高段位白莲花绿茶婊。
最开始虽然美艳多情但好歹内心端庄自持,现在就是见一个睡一个和谁都能爱得死去活来。
我怀疑再看下去我就都要变成鉴婊专家了。
”
“我后悔了,我不应该在只看玩第一集后就献上我的五星好评。
现在回去打三星还来得及吗?——PS:日常心疼仍然在敬业宫斗的我布兰达。
”
“真是越看越觉得莫名其妙……正剧线全没了一直在注水,连个路过的侍女镜头和戏份都比女王要多,台词完全没营养,跳着看根本不影响。
”
“有点失望啊……本来能够成为里程碑式的经典宫廷剧,现在完全沦为四不像了,白白浪费了阿曼达的演技,人设全都蹦了。
”
“总觉得莱昂纳多看玛丽的眼神怪怪的……不是吧,骑士不爱女王爱上了女王的朋友?导演你好歹给我布兰达留一个啊,全员阵亡在一个女三的石榴裙下算怎么回事?”
“这么明目张胆抢戏的女配,我‘爷傲灬奈我何’还是第一次见。
”
……
随着《女王》后续发展,有关于“玛丽抢戏”的话题愈发火热,质疑的声浪越翻越高,任导演如何解释“这是剧情需要”都没用。
观众不是傻子,自然能看出来这其中的变化。
要是有其他原因或者出人意料的转折倒还好,只要水准稳定大家也不是不能接受换女一号,但关键就在所有人对这部剧期待过高,因此在发现后续剧情逐渐崩坏,打着“政治阴谋”旗号的宫廷正剧沦为“人人都爱玛丽”的狗血言情苏后,才会翻倍的失望和气愤。
而这种氛围直到《女王》的原作者、ID为“MISS-J@267”的账号在发出一条大概内容为“利剑已出鞘,骑士已忘筌。
女王终归去,迷途不知返”的消息后,终于引爆了哗然舆论——
“利剑”可不就是指的是“Blade”、暗喻布兰达的意思,骑士毫无疑问就是莱昂纳多饰演的那位,原本对女王心有所属奉献忠诚,如今却与公爵之女眉来眼去暧昧不清。
原作者痛斥自己的剧本被无故修改完全不顾大局,导致《女王》高开而低走,剧组一众却拒不承认错误,执着地继续往迷途上蹒跚而去——看看,人家作者都承认后面的剧情完全偏离轨道,亲妈不认,导演你还狡什么辩?!真欺负人家作者名不见经传,就敢如此肆意妄为,不尊重人了?
还有,作为新人演员,受偏爱虽然是好事,但好歹也要讲究一些基本规矩。
真不怕得罪了前辈以后难在这个圈子里混下去了?还是说后台太大所以根本无所畏惧,只求红到发黑了?
“#反玛丽#反玛丽苏”的声势经此之后越闹越大,甚至逐渐上升到了整个行业和电视剧圈的地步,虽然“配角加戏”,“热剧注水”的潜规则一向不少,大家也心照不宣,但并不意味着这个现象就应该被承认,能够如此明目张胆地带坏风气,为演艺圈抹黑。
把大家当傻子,大家自然会毫不客气地怼回去,颜值再高演技再好也没用,烂剧依旧是烂剧,圈钱的本质不会因为“大成本大制作”而有丝毫改变!
而如今大家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女王》也已经播到了三十二集,布兰达依旧还只是一个不受重视的私生女,别提坐上王位,连脚踏的边儿都没摸着——除非还有下一季,否则照导演这个尿性,无论如何都没法再改变这个剧的烂尾节奏了。
众人对此失望极了,经此一役也就逐渐不再有当初那样热切追剧的心,愤怒之后纷纷开始转移注意力,开始挖掘其他最新的优质美剧。
而就在这个时候,之前极其神秘、整个剧组都不肯剧透分毫的,影后伊丽莎白·玛格特的新剧《摩根》,终于横空出世了。
“她从高楼跃下,这是坠落,还是飞翔?”
“后来我知道了答案。
”
“——那是一场途径死亡的……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