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达成心愿当都头(2/3)
老二县丞,是知县的佐贰官,老二,辅助知县处理政务。
但是,大县才配,阳谷县乃小县,所以没有县丞。
老三主簿,分掌一县的钱粮事务。
老四县尉,是必须要有的,是一县的武力掌控者,负责社会治安,包括缉捕强盗恶匪。
这几个官,都是有品级的,非读书有功名的人不能当,且非本地人才能当。
都是由庙堂吏部派遣,五百里地外的外地人来当的。
所以阳谷县里应该有知县、主薄、县尉三个官儿。
后来俺才知道阳谷县主薄和县尉的位置一直空缺着,没有人在。
阳谷县只有知县相公一个官儿,这位在东华门唱过名的知县相公京都里有人,是可以上达天听的。
大宋朝的文官很威,尤其是在东华门唱过名的进士出身的就更威更猛,乃天子门生也。
宋大哥对这些他们自己都认为是文曲星下凡的进士们万分敬仰,甚是羡慕嫉妒恨,他当时灌了一碗酒,脸紫脖子粗的拿筷子敲桌子,吟唱道:“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
这是前面某位赵官家做的劝学顺口溜,每个读书人都会吟唱,俺也唱过。
。
。
宋大哥唱完后,不屑的一笑,又哼唱了半句:“。
。
。
敢笑黄巢不。
。
。
”
。
。
。
读书人能通过州试、省试、殿试的万里挑一,民间公认的真武曲星转世的狄青狄大人武功盖世,威压天下。
但是,他都能被进士出身的大人们嘲讽欺压,可想文官儿气焰之高之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官以下为吏,多是由本地人干的。
宋大哥读书多年,却连州试都没通过,心灰意冷之下才去县衙做了小吏,押司,就是主文书的书吏,是干文活儿的。
他主攻司法方面,刀笔精熟。
而都头,则是县尉手下步兵队和马兵队两队的队长的称谓,是干动刀枪这些武活儿的。
这是俺一直想实现的愿望!是俺想到能奋斗的终极目标!在沧州与宋大哥聊俺以后如何过活的话题,俺说了想入县衙做衙役乃至都头的事儿,宋大哥给予俺十分恳定,说了不少郓城县里马、步军两位都头的潇洒故事,又说他们才能、为人多不及俺,他们做得都头,俺就能做的都头。
宋大哥教导俺如何运作,该从哪里下手,又及县衙里上官、吏员乃至同僚之间如何相处等诸多事体,实乃俺之良师益友。
这阳谷县都头虽然不是清河县的都头,但省了俺多少事啊,一步到位达成目标,俺不立即跪了还要做甚?!所以,俺当然要接住知县相公的抬举。
知县相公当场唤押司立了文案,当时俺还想若这位押司是宋大哥该多好,弟兄又可以一起厮守岂不畅快。
俺终于成了阳谷县的步兵都头。
虽然阳谷县是个小县,步兵都头手下也才就五、七个土兵,不像一些大县的都头能管上百土兵,但是俺的直接上司就是知县相公,比那些在县尉、知县两官儿夹缝里讨生活的都头强多了。
厅里众上户都与俺作贺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