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阁

首页 足迹
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荻雪> 第94章 决战(下)·寿宴孤灯·帝王心忧

第94章 决战(下)·寿宴孤灯·帝王心忧(2/3)

案几碰撞,发出一声轻响,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细雨还在下,打湿了宫殿的台阶,也打湿边关的烽火台。

    朱高炽望着殿外灰蒙蒙的天,仿佛能看见瓦剌骑兵扬起的烟尘,看见明军士卒紧握兵器的手。

     六十大寿的寿宴上,没有欢歌笑语,只有君臣间心照不宣的凝重——那层覆盖在边境上的薄冰,很快就要裂开。

     三更的鼓声透过雨幕传来,沉闷得像敲在人心上。

     朱高炽披着件素色披风,在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淮的搀扶下,踩着湿漉漉的金砖路走向文华殿。

    赵贵妃提着盏明黄色的宫灯紧随其后,灯影在青砖上晃出细碎的涟漪,将他佝偻的身影悄悄投在殿内悬挂的太宗皇帝画像上——画中的永乐帝身披明光铠,眉眼间带着纵横漠北的锐气,正与眼前这位鬓角染霜的帝王形成无声的对照。

     “父皇当年……”朱高炽望着画像,声音轻得像叹息。

    他想起当年父亲策马奔袭的矫健身姿,银枪挑落蒙古骑手时的飒爽;想起庆功宴上,父亲指着狼居胥山的方向,说“汉家儿郎当如是”时的豪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如今,他守着这万里江山,却连边关的袭扰都难以彻底平息,指尖的厚茧是批阅奏疏磨出的,而非握枪留下的,心底的涩意像殿外的雨,越积越沉。

     忽然,他转身走向案头,王淮连忙铺开黄宣,研好松烟墨。

     朱高炽拿起一支狼毫,笔锋饱蘸墨汁,在砚台边缘轻刮两下,墨滴落在宣纸上,晕开小小的黑点。

    他深吸一口气,手腕猛地发力,笔走龙蛇——“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十四个字力透纸背,笔锋凌厉如刀,最后一笔落下时,溅出的墨点恰好落在画像中永乐帝甲胄上,像新添的战痕,又像未干的血迹。

     王淮和赵贵妃垂着头,连大气都不敢喘。

    殿内只有烛火摇曳的噼啪声,和皇帝粗重的喘息声。

    朱高炽猛地将狼毫掷在案上,笔杆撞在砚台边缘,发出清脆的响声,震得烛台都晃了晃。

     “岳武穆若生朕朝,何愁匈奴不灭!”他的长叹里带着不甘,带着愤懑,在空旷的殿内回荡。

     话音刚落,一滴烛泪恰好坠下,落在宣纸上“武穆”二字的墨迹上,迅速凝成颗蜡珠,像滴凝固的泪。

     朱高炽久久伫立,望着那滴蜡珠,忽然转身看向身后两人。

    他的目光在王淮脸上顿了顿,又落在赵贵妃带着忧色的眉眼间,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的沙哑:“天快凉了。

    ” 赵贵妃不解,却不敢多问,只轻轻“嗯”了一声。

     “夏天一过,草原上的草黄了,马肥了,瓦剌人又该来了。

    ”朱高炽的目光望向殿外的雨夜,仿佛能穿透层层宫墙,看到漠北的营帐,“也先不会善罢甘休的。

    他们眼里,咱们中原的锦绣河山,就是块嘴边的肥肉,不吞下去,绝不会罢休。

    ” 他的语气渐渐变得激昂,带着一种近乎执拗的坚定:“可这江山是太祖爷一刀一枪打下来的,是父皇守下来的,到了朕这里,绝不能让给那些茹毛饮血的蛮夷!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他们狠狠打回去!一次不够,就两次,两次不够,就打到他们再也不敢南下为止!” 赵贵妃走上前,轻轻依偎在他怀里。

    隔着薄薄的披风,她能清晰地感受到皇帝胸膛里那颗苍老的心脏在倔强地跳动,每一次搏动都带着沉甸甸的重量——那是江山社稷的分量,是黎民百姓的安危,是一个帝王在深夜里难以言说的挣扎与坚守。

     宫灯的光晕在两人身上流动,将他们的影子投在永乐帝的画像下,像一幅沉默的画。

    殿外的雨还在下,敲打着窗棂,像是在为这场深夜的独白伴奏,也像是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雨。

     洪熙十三年八月十九的夜,乾清宫的烛火比往日黯淡几分。

    赵贵妃因月红之期不便侍寝,已搬回自己的翊坤宫,临行前特意叮嘱宫女们:“陛下近来心绪不宁,你们仔细伺候
热门推荐

书友正在读: 师尊在上:徒弟他又在撩人了 刚入截教,听到截教气运在抱怨 人仙 贫道鹿清笃,自神雕开始剑荡诸天! 洪荒:第十三祖巫?不!得叫老子巫祖! 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 三年后必死?模拟修仙,启动! 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 如何报复一个炉鼎 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 全职武神 重生之都市仙王 斩邪 寒门状元路 大唐躺平王 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 某某宗弟子修仙日常 家族修仙,我为镇族神鼎 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 大楚武信君 史上最弱男主角 苟活乱世,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 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 倚天:张无忌,阴阳合欢功 唐代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