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2/3)
量斗中。
农事不安则天下乱,为利农事,嬴政在登基后不久便在多地兴修水利,郑国渠耗费数年之力,建成后灌溉关中地,收粮亿万。
灵渠联通湘江与珠江,不光能饮水浇灌,还能运粮运货。
蜀地的都江堰,河东的整修灌溉,黄河微水的漕运,都有几千人在赶工。
他们一行人去看了江河奔涌,见了巨大的堤坝,堤坝是由役夫们一块一块砖石垒起来,但是它能挡住水流,使田土得以保全,还能在干旱时节开闸放水滋润禾苗。
河流中有一排排弧形的堰,把狂暴的浪头缓和为温柔的流水,慢慢流向村落人家的小溪。
李盛还带着扶苏去登高望远,看了远处的河套地,带了曾经守卫边疆的老兵,他在以前的战争中曾经被匈奴人在地上拖行过,废了一条腿,他指着远处的草原,给扶苏讲起昔年匈奴的狠辣残酷,讲起中原混乱时候,胡人趁机掳掠烧杀,边地百姓一日失三子的惨痛历史。
然后,他们去看了长城,巍巍城墙像是一道禁界,在中原与边地画下了一道屏障,打匈奴,需要大几十万兵力,但是凭借长城,只需要十几万人便可守城。
扶苏不再问为什么要建长城修大道了,他开始认真地睁大眼睛看着这些雄伟的建筑。
劳民一时而功在万世。
他从父皇嘴里听过这句话,从教导他律法的李斯嘴里也听过这句话,但是今天,远眺两江,临见农家,耳闻昔年战事,目览边城厚重可依,站在山上的他才终于明白了这句话。
从这一刻起,他才理解了父皇为何一定要顶着“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的骂名,也要大兴基建。
扶苏的成长肉眼可见,回程的时候,他已经能非常镇定看着大老虎拖着一个对下边役夫虐打泄愤的小吏过来,然后开口问询后做主定罪,然后听着那人刺耳的哭叫声连眉头都不皱一下,两只眼睛紧紧盯着那人被拖下去。
相比刚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很有长进了。
扶苏自己也意识到,原来他之前的不自信,是因为自己不懂,人对未知的事物总是敬畏的,可是这一路上,他已经学了不少东西,看,他现在也已经能处理这些事儿了。
他还学会了勘察地势观测水量,能根据当地百姓的衣着神情来判断此地郡守的才干如何,也能自己判断天时根据舆图来决定接下来队伍什么时候出发,怎样走才能既不错过驿站,又能勘察工事。
学习使需要正向反馈的,而扶苏的进步,也使他不再那么惶恐。
他还小,但是所有的本事,他都会慢慢学会的,他会安护百姓,他会严明律法,他会努力让大秦境内的人家安居乐养。
李盛心情很好地摇了摇尾巴,看来实践下乡活动还是很有效果的,明年继续来!
到了关中边上,尉缭子和扶苏两人回转咸阳,李盛则是继续往西边走,边地工事更多,他还要多去看看。
嬴政听闻好大儿回来了,当晚就把儿子召到明光宫来,父子二人吃过饭就在灯下跪坐,嬴政不免问起路上的见闻,虽然尉缭子一路上也随时派人送信回来禀报,但是他总要再考教儿子一番。
出去这一趟,扶苏晒黑了不少,但眼神明亮神情坚定,可见是长了见识,也多少定了些心性。
这两个月间,扶苏经历的事儿比他过去几年还要多,他说起来很认真,谈起秦军击败匈奴将他们赶跑,两只眼睛亮晶晶地看向嬴政,神情里都是崇拜。
“连边地百姓都传扬父皇的威德深重呢,他们苦受多年匈奴之患,而今终于能安稳过日子了,还有那些被掳掠走的女子,有不少都被解救回来,如今都好好活着,这都是父皇的功德。
”
嬴政享受着儿子崇拜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