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2/3)
喉倾国者哑其音、舞动京师者锯其腿、笑能惑众者削其脸、目擅放电者戳其眼。
以上之人留头不留技,留技不留头,任选其一。
魂穿者不论任何身份,一经发现,削为庶民,与身穿者同。
皇令
这榜如今就贴在每一处皇家公告榜上,每月换新,月月不损。
这也是唐黛同志乖乖要饭的原因。
所以有时候福祸其实也就是一个比较,这跟晋江有人哭一日只涨了几十个收藏,而有人欣喜自己的文居然多了一个野生评论一样。
参照物不同,感受也就迥异。
在这个时代,有食可裹腹、有笔可抒意,总算是件好事。
至于食是满汉全席还是粗茶淡饭、笔是毛笔还是圆珠笔,也就不甚重要了。
唐黛夹着尾巴跑了大半个月,这古人虽然智慧也算发达,但信息却远没有现代的灵便。
唐黛步行到附近集镇打听了好了一阵,总算让她想出了一个法子。
这古人没有网络、没有百度,可他们也要传递信息不是?所以这时代也是有自己的信息站的,它叫做——公开亭。
公开亭虽然名字听着像一个亭子,但它绝对不是一个亭子。
这是江湖、朝廷、百姓都默认的信息站。
你可以在里面找到所有的八卦、菜谱、日记等等资料。
但请一定看清楚公开亭亭规——亭内一切消息均由热心人士提供,一切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本亭不负责效验真伪。
若有照文施行者,后果自负。
公开亭在每个城市都设有分亭,虽是分亭,但实则由民间自行设立在交通便利处,运营经费由朝廷和当地乡绅、百姓各出一半,此亭与彼亭之间,并无关联。
而且公开亭因观之者众,每天汇聚人流量特别大,所以所有的资料都按类别分门别类地整理出来,发布人根据自己发布内容的类型选择发布地。
管理员有权利将类型选择错误的发布内容转移或者删除。
而即使是一个城镇一座公开亭,那信息量也是很大的。
为了使众人翻找方便又不易损坏,亭内设了许多木质的公告板,每张公告板上贴有布告纸一摞(仅纸张上方与板粘连,方便翻阅),旁边放有笔砚,供消息发布人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