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玄门启蒙·《玄冥录》初窥(2/3)
,窥见常人所不见,便有了‘道’的职责。
以正法,调阴阳,镇邪祟,护一方清平。
此乃我辈立身之本。
”
“道…”我喃喃地重复着这个字眼。
它像一颗带着奇异重量的石子,沉甸甸地落入我混沌的意识之海。
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与爷爷每晚的守护符箓,与那些看不见却真实存在的威胁,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铺垫了许久,在一个清冷的、晨光熹微的冬日早晨,爷爷终于郑重其事地将那本用靛蓝粗布包着的《玄冥录》,再次请了出来。
这一次,他没有避讳我。
他净了手,焚了一炷细细的线香。
清苦的檀香气息在冰冷的空气里袅袅散开,冲淡了屋内惯有的草药和灰尘味道,带来一种奇异的肃穆感。
爷爷小心翼翼地将书册放在擦拭干净的矮桌上,解开了布包。
那本线装书册,纸张呈现出一种深沉的、仿佛浸透了岁月的黄褐色,边缘磨损卷曲得厉害。
封皮是某种不知名的深色硬皮,没有任何字迹,只有几道如同闪电撕裂云层般的、深深刻印的墨色纹路,透着一股苍凉古拙的气息。
“跪下。
”爷爷的声音恢复了惯有的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我依言跪在蒲团上,心脏不受控制地怦怦直跳,既有期待,更有一种近乎朝圣般的紧张。
“此乃《玄冥录》,叶家世代相传的根本大法。
”爷爷的声音低沉而清晰,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历史的回响,“今日,爷爷便传你入门根基——玄冥吐纳法,与静心清神咒。
此乃道法之始,性命之基。
需日日勤修不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切记,心不正,则炁不纯;念不净,则法不成。
稍有不慎,反噬己身,悔之晚矣!”
他的警告如同重锤,敲打在我心上。
我用力点头,眼神紧紧盯着那本摊开的书册。
爷爷翻开了第一页。
上面没有图画,只有寥寥数行竖排的墨字,字形古拙,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韵律感。
字迹边缘有些晕染模糊,显然年代极其久远。
“凝神,静气。
”爷爷的声音变得异常空灵,仿佛带着某种奇特的共鸣,“跟我念诵,感受气息流转。
”
他盘膝坐于我身侧,腰背挺直如松,双目微阖,神态安详,仿佛融入了这清冷的晨光里。
他缓缓地、一字一顿地开口,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地传入我的耳中: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口诀并不长,只有几十个字。
爷爷念诵得很慢,每一个音节都仿佛带着奇异的重量和牵引力。
我努力集中精神,跟着他重复。
那字句拗口,含义更是晦涩难明,如同天书。
爷爷并不解释字面意思,只强调节奏和呼吸的配合。
“吸气,”爷爷的声音引导着,“想象天地间最精纯的气息,如同涓涓细流,自头顶‘百会’穴缓缓注入,沉入腹下丹田…”
“呼气,”他的声音转为悠长,“将体内浊气、杂念,随气息自口鼻徐徐吐出,散于虚空…”
我笨拙地模仿着。
吸气时,努力去想象那所谓的“精纯气息”,却只觉得冰冷的空气呛入鼻腔,冻得肺管子生疼。
呼气时,更是毫无感觉,只觉得憋闷。
动作僵硬,呼吸急促而浅薄,完全不得要领。
胸口那枚鬼玺,也毫无反应,冰冷沉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爷爷睁开眼睛,看着我憋得通红的小脸和手忙脚乱的样子,并没有丝毫的不耐。
他伸出手,一只温暖干燥的手掌轻轻按在我冰凉的小腹(丹田位置),另一只手则按在我的后背心(命门附近)。
“莫急,莫强求。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奇特的安抚力量,“意守丹田,似守非守。
呼吸…要深…要长…要匀…”
他掌心的温度透过薄薄的棉衣传来,带着一种奇异的暖流,缓缓渗入我的身体。
同时,一股微弱却异常坚韧的、清凉的气息,随着他的引导,从按在我背心的手掌传入,沿着脊柱缓缓下行,汇入小腹。
这股气息与我自身那刺骨的阴寒截然不同,它温和、纯净,带着一种生生不息的活力,如同一缕破开冰封的初春暖流。
“这就是…‘炁’?”我心神剧震,第一次清晰地“感觉”到了爷爷所说的那种存在于天地、流转于自身的力量!它如此微弱,却如此真实!
在那股外来暖流的引导下,我努力平复急促的呼吸,尝试着跟随爷爷的节奏。
吸气时,不再刻意想象,只是努力将气息吸得更深一些,试着去“感受”那股流入小腹的暖意。
呼气时,也不再憋闷,而是自然地、缓慢地将浊气吐出。
渐渐地,一种奇异的、微弱的暖意,真的开始在我冰凉的小腹深处凝聚、盘旋,虽然微弱得像风中的烛火,随时可能熄灭,但它确实存在了!
“好,保持这种感觉。
”爷爷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缓缓收回了手掌,“这便是玄冥吐纳的入门之基——引气入体,凝神丹田。
每日卯时(清晨5-7点),天地阳气初升,最宜修习此法。
持之以恒,丹田之炁自会壮大,温养脏腑,驱寒辟邪。
”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修炼结束,我浑身都被汗水浸透,小腹处那点微弱的暖意早已消散,只剩下熟悉的阴冷和深深的疲惫。
但内心深处,却涌动着一股前所未有的兴奋和满足感。
我终于,触摸到了那个神秘世界的门槛!
爷爷传授的第二个根基,是“静心清神咒”。
这是一段更加短促、音节也更为奇特的咒文:
“太上台星,应变无停。
驱邪缚魅,保命护身。
智慧明净,心神安宁。
三魂永久,魄无丧倾!”
咒文本身依旧晦涩,但爷爷重点强调的是念诵时的“心念”。
他教导我,念诵此咒时,需摒弃一切杂念,观想眉心处有一点清冷纯净的月光,随着咒文诵念,月光如水波般荡漾开来,洗涤整个脑海,驱散所有烦躁、恐惧和负面情绪。
“此咒不修炁,只修心。
”爷爷神色肃然,“心若磐石,则外邪难侵;神若明镜,则幻象自破。
尤其对你…”他顿了顿,目光深邃地看了我一眼,“那些‘东西’的侵扰,多半始于乱心。
守住灵台一点清明,便是守住性命的第一道关隘!”
练习静心咒远比吐纳更让我痛苦。
闭上眼,黑暗降临,那些无形的窥视感便如同潮水般涌来,伴随着各种难以名状的、充满恶意的低语和幻象碎片。
有时是母亲临死前大睁的、空洞的眼睛,有时是窗外扔进来的、血淋淋的死鸡头,有时是风雪夜里父亲绝望嘶吼的背影…每一次尝试集中精神观想那点“月光”,都会被这些翻涌的杂念和恐惧轻易打断。
念诵的咒文也变得磕磕绊绊,毫无力量感。
爷爷并不催促,只是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偶尔在我心神彻底失守、小脸煞白、身体控制不住颤抖时,才伸出温暖的手掌按在我的头顶,口中低喝一声:“定!”一股清凉的气息瞬间注入,强行压下那些翻腾的杂念和恐惧,让我得以喘息。
“心猿意马,非一日可降。
”他收回手,声音平静,“日日持诵,便是磨刀之石。
百遍不成,便千遍;千遍不成,便万遍。
总有水滴石穿之日。
”
日复一日,卯时吐纳,子夜静心(爷爷说子时阴气最重,心魔最盛,正是磨砺心志的磨刀石),成了我生活中雷打不动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