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1/3)
重点工程如何成了“豆腐渣”
局长嘴里的“客观”
这天上午,田晓堂在包云河办公室向他汇报了几项工作后,就提起了帮扶周传芬一家的事情。
田晓堂说:“过去几年,周传芬一家一直是我们局里的帮扶对象。
今年市里对结对帮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局里本来可以中断对她家的帮扶。
但我觉得周传芬的家庭非常困难,她们一家人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她男人又患有严重的肾病,每个月的治疗费用不是个小数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放弃帮扶,对她们一家甩手不管,可能不大合适,也于心不忍。
”前几天,周传芬来找过田晓堂,田晓堂答应帮她解决一些困难。
包云河望着窗外,目光空洞,似在思索。
良久,才说:“市里今年对帮扶政策作了调整,由帮扶农户改为帮扶村组,由帮助个体解决困难改为帮助群体发展产业。
我觉得这样调整很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嘛。
既然市里已作了调整,我们就要按市里的要求去做,与市委、市政府保持一致。
”
田晓堂没想到包云河是这么个态度,还说出这番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来,感到很是失望,却又有点不甘心,就说:“市里的要求我们当然要照办,但周传芬一家的困难属特殊情况,我们是不是特事特办,酌情考虑……”
包云河怫然作色道:“晓堂,你怎么这样婆婆妈妈呢。
我们又不是民政部门,也不是慈善机构,像周传芬家这种情况,全市不知有多少,我们管得过来吗?她家有困难,可以去找政府,找民政嘛!”
田晓堂对包云河的冷漠十分不解,每年拿点钱帮一帮周传芬一家,对局里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包云河为什么就是不肯答应呢?难道,只因为周传芬一家是郝局长曾经帮扶过的,周传芬又对郝局长充满了感恩之情,包云河就对周传芬有反感情绪?田晓堂心里这么想着,嘴上却只好说:“好的,您的意思我明白了。
”
包云河又借题发挥地批评道:“你现在已不是局办主任,而是分管多项重要工作的副局长,一定要头脑清醒,多从宏观和全局考虑问题,不要只关注一些鸡毛蒜皮,把精力陷入具体事务不能自拔。
”
田晓堂心里不太服气,却还是点头说:“您说得对,我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稍停片刻,又说:“您刚才提到我过去做局办主任,我正要就这个事向您汇报呢。
目前局办主任的岗位还空缺着,已影响到局里的工作了。
”
包云河说:“这个问题是该着手考虑了。
”口气却很平淡。
田晓堂说:“我个人认为,由王贤荣来接手局办主任是比较合适的。
王贤荣无论能力,还是资历,无论办文,还是办事,都是能胜任的。
我看局里除了他以外,恐怕难得找出第二个更合适的人选了。
”
听田晓堂这么说,包云河竟又拉长脸,去望窗外了,那目光飘忽着,没有落点。
过了很久,他才说:“王贤荣还不够成熟。
据我观察,他任劳而不能任怨,时不时爱发点小牢骚,而且,总是一副愤世嫉俗的样子,有点管不住自己那张嘴。
”
田晓堂暗暗吃惊,没想到包云河对王贤荣了解得这么细致。
他急忙辩解道:“人无完人,王贤荣有这些毛病不假,不过也不算什么大的问题,提醒他今后注意就是了。
”
包云河却不想再说王贤荣,画上句号道:“局办主任的人选问题,还是先放一放,容我考虑一段时间再说吧。
”
田晓堂只得作罢,心里很是悻然。
他原以为,包云河虽然对王贤荣不太满意,但在提王贤荣做局办主任的问题上,应该会从大局出发,看主流,看优点,成全了王贤荣。
他没想到,包云河竟然揪住王贤荣的一点毛病不放,听那口气显然是不大赞成的。
他这才感到,王贤荣的忧心忡忡并非多余。
包云河突然把话题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