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神凰十五年东风暖,文书及第续华章(2/3)
进士!”
周围的孩子都围了过来,好奇地看着这个被秦王殿下亲自赐名的小伙伴。
老秀才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对着龙天策深深一揖:“殿下赐名,是这孩子的福气,也是我南海学堂的福气!”
龙天策又从行囊里取出一套崭新的笔墨纸砚,递给吴文书:“好好读书,不要辜负这个名字,不要辜负南海的水土。
”
玉倾城则拿出一本《千字文》,亲手翻开第一页,教他读:“天地玄黄,宇宙洪荒……”阳光透过龙王庙的窗棂,照在一老一小的脸上,也照在吴文书紧握毛笔的小手上。
从那天起,望鱼汛村的吴阿海,成了吴文书。
这个名字,不仅刻在了他的户籍上,更刻在了他的心里,成了他寒窗苦读的动力源泉。
寒窗苦读:十年磨剑终有成
吴文书没有辜负龙天策和玉倾城的期望。
他比任何人都珍惜读书的机会。
每天天不亮,他就带着母亲织渔网换来的粗粮,跑到学堂,第一个打开书本;晚上,别的孩子都睡了,他还在油灯下苦读,常常读到深夜,母亲几次催他睡觉,他都舍不得放下书本。
学堂的老秀才去世后,新来了一位从长安来的儒师。
这位儒师见吴文书勤奋刻苦,便将自己的藏书尽数借给了他。
吴文书如饥似渴地阅读,从《论语》《孟子》到《史记》《汉书》,从诗词歌赋到农桑水利,涉猎之广,连儒师都惊叹不已。
他常常跑到海边,对着波涛诵读文章,让海风帮他记忆;他也常常帮渔民们算账,用学到的算术知识,帮他们避免被奸商欺骗。
渐渐地,“吴文书”这个名字,在南海一带传开了——那个秦王殿下赐名的孩子,是个读书的好苗子。
神凰十二年,吴文书十五岁,考中了秀才,成为南海最年轻的秀才之一。
消息传来,龙天策正在西南平定叛乱,收到消息后,他欣慰地对身边的阿武说:“这孩子,果然没让我失望。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神凰十四年,吴文书十八岁,考中举人,获得了前往长安参加会试的资格。
出发前,他特地来到当年的龙王庙学堂,对着龙天策和玉倾城的画像(百姓们为感谢他们兴学,自发绘制的)深深一拜:“先生,师娘,文书要去长安了,我不会忘记您的嘱托。
”
他带着南海百姓的期望,带着母亲连夜织就的渔网(想在长安换些盘缠),更带着“吴文书”这个名字背后的沉甸甸的责任,踏上了北上的路。
长安及第:不负初心慰故人
神凰十五年春,长安放榜。
当“吴文书”三个字出现在进士榜单的前列时,不仅岭南来的学子沸腾了,连长安的百姓都啧啧称奇。
“南海居然出了个进士?”
“听说还是个渔家子弟,不容易啊!”
“我记得当年秦王殿下在南海办学堂,看来真的有成效了!”
吴文书站在榜单前,看着自己的名字,恍如隔世。
他想起了七岁那年,龙王庙里秦王殿下郑重的眼神,想起了玉倾城温柔的教导,想起了母亲在油灯下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