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阁

首页 足迹
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金庸原名叫什么名字啊> 十 剑气碧烟横

十 剑气碧烟横(2/3)

,不敢出声打扰,呆坐良久,甚感无聊,无意中向悬在枯荣大师面前壁上的那张经脉穴道图望去。

    只看了一会,便觉自己右手小臂不住抖动,似有甚么东西要突破皮肤而迸发出来。

    那小老鼠一般的东西所要冲出来之处,正是穴道图上所注明的“孔最穴”。

     这一路“手太阴肺经”他倒是练过的,壁间图形中穴道与裸女图相同,但线路却截然大异。

    顺着经脉图上的红线一路看去,自孔最而至大渊,随即跳过来到尺泽,再向下而至鱼际,虽然盘旋往复,但体内这股左冲右突的真气,居然顺着心意,也迂回曲折的沿臂而上,升至肘弯,更升至上臂。

    真气顺着经脉运行,他全身的烦恶立时减轻,当下专心凝志的将这股真气纳入膻中穴去。

     但经脉运行既异,这股真气便不能如裸女帛轴上所示那样顺利贮入膻中,过不多时,便“啊唷,啊唷”的叫了出来。

    保定帝听得他的叫唤,忙转头问道:“觉得怎样?”段誉道:“我身上有无数气流奔突窜跃,难过之极,我心里想着太师伯图上的红线,气流便归到了膻中穴,啊唷!嗯,可是膻中穴越塞越满,放不下了。

    我……我……我……我的胸膛要爆破了!” 这等内力的感应,只有身受者方自知觉,他只觉胸膛高高鼓起,立时便要胀破,在旁人看来却无半点异状。

    保定帝深知修习内功者的诸般幻象,本来膻中穴鼓胀欲破的情景,至少要练功二十年后,内力浑厚无比之时方会出现,段誉从未学过内功,料来这幻象必是体内邪毒所致。

    保定帝暗暗惊异,知他若不导气归虚,全身便会瘫痪,但将这些邪毒深藏而入内府,以后再要驱出便千难万难。

    他平素处理疑难大事,明断果敢,往往一言而决,然眼前之事关系段誉一生祸福,稍有差池,立即便有性命之忧,眼见段誉双目神光散乱,已显颠狂之态,更无犹豫的余地,心意已决:“这当口便是饮鸠止渴,也说不得了。

    ”说道:“誉儿,我教你导气归虚的法门。

    ”当下连比带说,将法门传授了他。

     段誉不及等到听完,便已一句一句的照行。

    大理段氏的内功法要,果是精妙绝伦,他一经照做,四外流窜的真气便即逐一收入脏腑。

    中国医书中称人体内部器官为“五脏六腑”,“脏”便是“藏”,“腑”便是“府”,原有聚集积蓄之意。

    段誉先吸得了无量剑派七弟子的全部内力,后来又吸得了段延庆、黄眉僧、叶二娘、南海鳄神、云中鹤、钟万仇、崔百泉等高手的部分内力,这一日又得了保定帝、本观、本相、本因、本参段氏五大高手的一小部内力,体内真气之厚,内力之强,几已可说得上震古铄今,并世无二。

    这时得伯父的指点,将这些真气内力逐步藏入内府,全身越来越舒畅,只觉轻飘飘地,似乎要凌空飞起一般。

     保定帝眼见他脸露笑容,欢喜无已,还道他入魔已深,只怕这邪毒从此和他一生纠缠固结,再难尽除,不免成为终身之累,不由得暗暗叹息。

     枯荣大师听得保定帝传功已毕,便道:“本尘,诸业皆是自作自受,休咎祸福,尽从心生。

    你不必太为旁人担忧,赶紧练那少阳剑罢!”保定帝应道:“是!”收摄心神,又去钻研少阳剑剑法。

     段誉体内的真气充沛之极,非一时三刻所能收藏得尽,只是那法门越行越熟,到后来也越收越快。

    僧舍中七人各自行功,不觉东方之既白。

     但听得报晓鸡啼声喔喔,段誉自觉四肢百骸间已无残存真气,站起身来活动一下肢体,见伯父和五位高僧兀自在专心练剑。

    他不敢开门出去闲步,更不敢出声打扰六人用功,无事可作,顺便向伯父那张图望望,又向少阳剑的剑法图解瞧瞧,虽听太师伯说过,六脉神剑不传俗家子弟,但想这等高深的武功我怎学得会,随便瞧瞧,当亦无碍。

    看得心神专注之时,突觉一股真气自行从丹田中涌出,冲至肩臂,顺着红线直至无名指的关冲穴。

    他不会运气冲出,但觉无名指的指端肿胀难受,心想:“还是让这股气回去罢。

    ”心中这么想,那股气流果真顺着经脉回归丹田。

     段誉不知无意之间已窥上乘内功的法要,只不过觉得一股气流在手臂中这么流来流去,随心所欲,甚是好玩。

    牟尼堂三僧之中,他觉以本相大师最是随和可亲,侧头去看他的“手少阴心经脉图”。

    只见这路经脉起自腋下的极泉穴,循肘上三寸至青灵穴,至肘内陷后的少海穴,经灵道、通里、神门、少府诸穴,通至小指的少冲穴。

    如此缓缓存想,一股真气果然便循着经脉路线运行,只是快慢洪纤,未能尽如意旨,有时甚灵,有时却全然不行,料想是功力未到之故,却也不在意下。

     只半日功夫,段誉已将六张图形上所绘的各处穴道尽都通过。

    只觉精神爽利,左右无事,又逐一去看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六路剑法的图形。

    但见红线黑线,纵横交错,头绪纷繁之极,心想:“这样烦难的剑招,又如何记得住?何况太师伯说过,俗家子弟是不能学的。

    ”当下便不再看,腹中觉得有些饿了,心想:“小沙弥怎地还不送素斋素面食来?还是悄悄出去找些吃的罢。

    ”便在此时,鼻端忽然闻到一阵柔和的檀香,跟着一声若有若无的梵唱远远飘来。

     枯荣大师说道:“善哉!善哉!大轮明王驾到。

    你们练得怎么样了?”本参道:“虽不纯熟,似乎也已足可迎敌。

    ”枯荣道:“很好!本因,我不想走动,便请明王到牟尼堂来叙会罢。

    ”本因方丈应道:“是!”走了出去。

     本观取过五个蒲团,一排的放在东首,西首放了一个蒲团。

    自己坐了东首第一个蒲团,本相第二,本参第四,将第三个蒲团空着留给本因方丈,保定帝坐了第五个蒲团。

    段誉没坐位,便站在保定帝身后。

    枯荣、本观等最后再温习一遍剑法图解,才将帛图卷拢收起,都放在枯荣大师身前。

     保定帝道:“誉儿,待会激战一起,室中剑气纵横,大是凶险,伯父不能分心护你,你到外面走走去罢。

    ”段誉心中一阵难过:“听各人的口气,这大轮明王武功厉害之极,伯父的关冲剑法乃是新练,不知是否敌得过他,若有疏虞,如何是好?”便道:“伯伯,我……我要跟着你,我不放心你与人家斗剑……”说到最后几个字时,声音已哽咽了。

    保定帝心中也一动:“这孩子倒很有孝心。

    ” 枯荣大师道:“誉儿,你坐在我身前,那大轮明王再厉害,也不能伤了你一根毫毛。

    ”他声音仍是冷冰冰地,但语意中颇有傲意。

     段誉道:“是。

    ”弯腰走到枯荣大师身前,不敢去看他脸,也是盘膝面壁而坐。

    枯荣大师的身躯比段誉高大得多,将他身子都遮住了,保定帝又是感激,又是放心,适才枯荣大师以枯禅功替自己落发,这一手神功足以傲视当世,要保护段誉自是绰绰有余。

     霎时间牟尼堂中寂静无声。

     过了好一会,只听得本因方丈道:“明王法驾,请移这边牟尼堂。

    ”另一个声音道:“有劳方丈领路。

    ”段誉听这声音甚是亲切谦和,彬彬有礼,绝非强凶霸横之人。

    听脚步声共有十来个人。

    听得本因推开板门,说道:“明王请!” 大轮明王道:“得罪!”举步进了堂中,向枯荣大师合十为礼,说道:“吐蕃国晚辈鸠摩智,参见前辈大师。

    有常无常,双树枯荣,南北西东,非假非空!” 段誉寻思:“这四句偈言是甚么意思?”枯荣大师却心中一惊:“大轮明王博学精深,果然名不虚传。

    他一见面便道破了我所参枯禅的来历。

    ” 世尊释迦牟尼当年在拘户那城婆罗双树之间入灭,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一面的两株树都是一荣一枯,称之为“四枯四荣”,据佛经中言道:东方双树意为“常与无常”,南方双树意为“乐与无乐”,西方双树意为“我与无我”,北方双树意为“净与无净”。

    茂盛荣华之树意示涅槃本相:常、乐、我、净;枯萎凋残之树显示世相:无常、无乐、无我、无净。

    如来佛在这八境界之间入灭,意为非枯非荣,非假非空。

     枯荣大师数十年静参枯禅,还只能修到半枯半荣的境界,无法修到更高一层的“非枯非荣、亦枯亦荣”之境,是以一听到大轮明王的话,便即凛然,说道:“明王远来,老衲未克远迎。

    明王慈悲。

    ” 大轮明王鸠摩智道:“天龙威名,小僧素所钦慕,今日得见庄严宝相,大是欢喜。

    ” 本因方丈道:“明王请坐。

    ”鸠摩智道谢坐下。

     段誉心想:“这位大轮明王不知是何模样?”悄悄侧过头来,从枯荣大师身畔瞧了出去,只见西首蒲团上坐着一个僧人,身穿黄色僧袍。

    不到五十岁年纪,布衣芒鞋,脸上神采飞扬,隐隐似有宝光流动,便如是明珠宝玉,自然生辉。

    段誉向他只瞧得几眼,便心生钦仰亲近之意。

    再从板门中望出去,只见门外站着八九个汉子,面貌大都狰狞可畏,不似中土人士,自是大轮明王从吐蕃国带来的随从了。

     鸠摩智双手合十,说道:“佛曰: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小僧根器鲁钝,未能参透爱憎生死。

    小僧生平有一知交,是大宋姑苏人氏,复姓慕容,单名一个‘博’字。

    昔年小僧与彼邂逅相逢,讲武论剑。

    这位慕容先生于天下武学无所不窥,无所不精,小僧得彼指点数日,生平疑义,颇有所解,又得慕容先生慨赠上乘武学秘笈,深恩厚德,无敢或忘。

    不意大英雄天不假年,慕容先生西归极乐。

    小僧有一不情之请,还望众长老慈悲。

    ” 本因方丈道:“明王与慕容先生相交一场,即是因缘,缘分既尽,何必强求?慕容先生往生极乐,莲池礼佛,于人间武学,岂再措意?明王此举,不嫌蛇足么?” 鸠摩智道:“方丈指点,确为至理。

    只是小僧生性痴顽,闭关四十日,始终难断思念良友之情。

    慕容先生当年论及天下剑法,深信大理天龙寺‘六脉神剑’为天下诸剑中第一,恨未得见,引为平生最大憾事。

    ” 本因道:“敝寺僻处南疆,得蒙慕容先生推爱,实感荣宠。

    但不知当年慕容先生何不亲来求借剑经一观?” 鸠摩智长叹一声,惨然色变,默然半晌,才道:“慕容先生情知此经是贵寺镇刹之宝,坦然求观,定不蒙允。

    他道大理段氏贵为帝皇,不忘昔年江湖义气,仁惠爱民,泽被苍生,他也不便出之于偷盗强取。

    ”本因谢道:“多承慕容先生夸奖。

    既然慕容先生很瞧得起大理段氏,明王是他的好友,须当体念慕容先生的遗意。

    ” 鸠摩智道:“只是那日小僧曾夸口言道:‘小僧是吐蕃国师,于大理段氏无亲无故,吐蕃大理两国,亦无亲厚邦交。

    慕容先生既不便亲取,由小僧代劳便是。

    ’大丈夫一言既出,生死无悔。

    小僧对慕容先生既有此约,决计不能食言。

    ”说着双手轻轻击了三掌。

    门外两名汉子抬了一只檀木箱子进来,放在地下。

    鸠摩智袍袖一拂,箱盖无风自开,只见里面是一只灿然生光的黄金小箱。

    鸠摩智俯身取出金箱,托在手中。

     本因心道:“我等方外之人,难道还贪图甚么奇珍异宝?再说,段氏为大理一国之主,一百五十余年的积蓄,还怕少了金银器玩?”却见鸠摩智揭开金箱箱盖,取出来的竟是三本旧册。

    他随手翻动,本因等瞥眼瞧去,见册中有图有文,都是朱墨所书。

    鸠摩智凝视着这三本书,忽然间泪水滴滴而下,溅湿衣襟,神情哀切,悲不自胜。

    本因等无不大为诧异。

     枯荣大师道:“明王心念故友,尘缘不净,岂不愧称‘高僧’两字?” 大轮明王垂首道:“大师具大智慧,大神通,非小僧所及。

    这三卷武功诀要,乃慕容先生手书,阐述少林派七十二门绝技的要旨、练法,以及破解之道。

    ” 众人听了,都是一惊:“少林派七十二门绝技名震天下,据说少林自创派以来,除了宋初曾有一位高僧身兼二十三门绝技之外,从未有第二人曾练到二十门以上。

    这位慕容先生能知悉少林七十二门绝技的要旨,已然令人难信,至于连破解之道也尽皆通晓,那更是不可思议了。

    ” 只听鸠摩智续道:“慕容先生将此三卷奇书赐赠,小僧披阅钻研之下,获益良多。

    现愿将这三卷奇书,与贵寺交换六脉神剑宝经。

    若蒙众位大师俯允,令小僧得完昔年信诺,实是感激不尽。

    ” 本因方丈默然不语,心想:“这三卷书中所记,倘若真是少林寺七十二绝技,那么本寺得此书后,武学上不但可与少林并驾齐驱,抑且更有胜过。

    盖天龙寺通悉少林绝技,本寺的绝技少林却无法知晓。

    ” 鸠摩智道:“贵寺赐予宝经之时,尽可自留副本,众大师嘉惠小僧,泽及白骨,自身并无所损,一也。

    小僧拜领宝经后立即固封,决不致私窥,亲自送至慕容先生墓前焚化,贵寺高艺决不致因此而流传于外,二也。

    贵寺众大师武学渊深,原已不假外求,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少林寺七十二绝技确有独到之秘,其中‘拈花指’、‘多罗叶指’、‘无相劫指’三项指法,与贵派一阳指颇有相互印证之功,三也。

    ” 本因等最初见到他那通金叶书信之时,觉得他强索天龙寺的镇寺之宝,太也强横无理,但这时听他娓娓道来,颇为入情入理,似乎此举于天龙寺利益甚大而绝无所损,反倒是他亲身送上一份厚礼。

    本相大师极愿与人方便,心下已有允意,只是论尊则有师叔,论位则有方丈,自己不便随口说话。

     鸠摩智道:“小僧年轻识浅,所言未必能取信于众位大师。

    少林七十二绝技中的三门指法,不妨先在众位之前献丑。

    ”说着站起身来,说道:“小僧当年不过是兴之所至,随意涉猎,所习甚是粗疏,还望众位指点。

    这一路指法是拈花指。

    ”只见他右手拇指和食指轻轻搭住,似是拈住了一朵鲜花一般,脸露微笑,左手五指向右轻弹。

     牟尼堂中除段誉之外,个个是毕生研习指法的大行家,但见他出指轻柔无比,左手每一次弹出,都像是要弹去右手鲜花上的露珠,却又生怕震落了花瓣,脸上则始终慈和微笑,显得深有会心。

    据禅宗历来传说,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说法,手拈金色波罗花遍示诸众,众人默然不语,只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释迦牟尼知迦叶已领悟心法,便道:“吾有正法眼藏,涅槃法门,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付嘱摩诃迦叶。

    ”禅宗以心传顿悟为第一大事,少林寺属于禅宗,对这“拈花指”当是别有精研。

     可是鸠摩智弹指之间却不见得具何神通,他连弹数十下后,举起右手衣袖,张口向袖子一吹,霎时间袖子上飘下一片片棋子大的圆布,衣袖上露出数十个破孔。

    原来他这数十下拈花指,都凌空点在自己衣袖之上,柔力损衣,初看完好无损,一经风吹,功力才露了出来。

    本因与本观、本相、本参、保定帝等互望了几眼,都是暗暗惊异:“凭咱们的功力,以一阳指虚点,破衣穿孔,原亦不难,但出指如此轻柔,温颜微笑间神功已运,却非咱们所能。

    这拈花指与一阳指全然不同,其阴柔内力,确是颇有足以借镜之处。

    ” 鸠摩智微笑道:“献丑了。

    小僧的拈花指指力,不及少林寺的玄渡大师远了。

    那‘多罗叶指’,只怕造诣更差。

    ”当下身形转动,绕着地下木箱快步而行,十指快速连点,但见木箱上木屑纷飞,不住跳动,顷刻间一只木箱已成为一片片碎片。

     保定帝等见他指裂木箱,倒亦不奇,但见木箱的铰链、铜片、铁扣、搭钮等金属附件,俱在他指力下纷纷碎裂,这才不由得心惊。

     鸠摩智笑道:“小僧使这多罗叶指,一味霸道,功夫浅陋得紧。

    ”说着将双手拢在衣袖之中。

    突然之间,那一堆碎木片忽然飞舞跳跃起来,便似有人以一根无形的细棒,不住去挑动搅拨一般。

    看鸠摩智时,他脸上始终带着温和笑容,僧袖连下摆也不飘动半分,原来他指力从衣袖中暗暗发出,全无形迹。

    本相忍不住脱口赞道:“无相劫指,名不虚传,佩服,佩服!”鸠摩智躬身道:“大师夸奖了。

    木片跃动,便是有相。

    当真要名副其实,练至无形无相,纵穷毕生之力,也不易有成。

    ”本相大师道:“慕容先生所遗奇书之中,可有破解‘无相劫指’的法门?”鸠摩智道:“有的。

    破解之法,便从大师的法名上着想。

    ”本相沉吟半晌,说道:“嗯,以本相破无相,高明之至。

    ” 本因、本观、本相、本参四僧见了鸠摩智献演三种指力,都不禁怦然心动,知道三卷奇书中所载,确是名闻天下的少林寺七十二门绝技,是否要将“六脉神剑”的图谱另录副本与之交换,确是大费踌躇。

     本因道:“师叔,明王远来,其意甚诚。

    咱们该当如何应接,请师叔见示。

    ” 枯荣大师道:“本因,咱们练功习艺,所为何来?” 本因方丈没料到师叔竟会如此询问,微微一愕,答道:“为的是弘法护国。

    ”枯荣大师道:“外魔来时,若是吾等道浅,难用佛法点化,非得出手降魔不可,该用何种功夫?”本因道:“若不得已而出手,当用一阳指。

    ”枯荣大师问道:“你在一阳指上的修为,已到第几品境界?”本因额头出汗,答道:“弟子根钝,又兼未能精进,只修得到第四品。

    ”枯荣大师再问:“以你所见,大理段氏的一阳指与少林拈花指、多罗叶指、无相劫指三项指法相较,孰优孰劣?”本因道:“指法无优劣,功力有高下。

    ”枯荣大师道:“不错。

    咱们的一阳指若能练到第一品,那便如何?”本因道:“渊深难测,弟子不敢妄说。

    ”枯荣道:“倘若你再活一百岁,能练到第几品?”本因额上汗水涔涔而下,颤声道:“弟子不知。

    ”枯荣道:“能修到第一品吗?”本因道:“决计不能。

    ”枯荣大师就此不再说话。

     本因道:“师叔指点甚是,咱们自己的一阳指尚自修习不得周全,要旁人的武学奇经作甚?明王远来辛苦,待敝寺设斋接风。

    ”这么说,自是拒绝了大轮明王的所求了。

     鸠摩智长叹一声,说道:“都是小僧当年多这一句嘴的不好,否则慕容先生人都死了,这六脉神剑经求不求得到手,又有何分别?小僧今日狂妄,说一句不知天高地厚的言语,这六脉神剑的剑法,要是真如慕容先生所说的那么精奥,只怕贵寺虽有图谱,却也无人得能练成。

    倘若有人练成,那么这路剑法,未必便如慕容先生所猜想的神妙。

    ” 枯荣大师道:“老衲心有疑窦,要向明王请教。

    ”鸠摩智道:“不敢。

    ”枯荣大师道:“敝寺藏有六脉神剑经一事,纵是我段氏的俗家子弟亦不得知,慕容先生却从何处听来?”鸠摩智道:“慕容先生于天下武学,所知十分渊博。

    各门各派的秘技武功,往往连本派掌门人亦所不知的,慕容先生却了如指掌。

    姑苏慕容那‘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八字,便由此而来。

    但慕容先生于大理段氏一阳指与六脉神剑的奥秘,却使终未能得窥门径,生平耿耿,遗恨而终。

    ” 枯荣大师“嗯”了一声,不再言语。

    保定帝等均想:“要是他得知了一阳指和六脉神剑的秘奥,只怕便要即以此道,来还施我段氏之身了。

    ” 本因方丈道:“我师叔十余年来未见外客,明王是当世高僧,我师叔这才破例延见。

    明王请。

    ”说着站起身来,示意送客。

     鸠摩智却不站起,缓缓的道:“六脉神剑经既只徒具虚名,无裨实用,贵寺又何必如此重视?以致伤了天龙寺与大轮寺的和气,伤了大理国和吐蕃国的邦交。

    ” 本因脸色微变,森然问道:“明王之言,是不是说:天龙寺倘若不允交经,大理、吐蕃两国便要兵戎相见?”保定帝一向派遣重兵,驻扎西北边疆,以防吐蕃国入侵,听鸠摩智如此说,自是全神贯注的倾听。

     鸠摩智道:“我吐蕃国主久慕大理国风土人情,早有与贵国国主会猎大理之念,只是小僧心想此举势必多伤人命,大违我佛慈悲本怀,数年来一直竭力劝止。

    ” 本因等自都明白他言中所含威胁之意。

    他是吐蕃国师,吐蕃国自国主而下,人人崇信佛法,便与大理国无异,鸠摩智向得国王信任,是和是战,多半可凭他一言而决。

    倘若为了一部经书而致两国生灵涂炭,委实大大的不值得。

    吐蕃强而大理弱,战事一起,大局可虑。

    但他这般一出言威吓,天龙寺便将镇寺之宝双手奉上,这可成何体统? 枯荣大师道:“明王既坚要此经,老衲等又何敢吝惜?明王愿以少林寺七十二门绝技交换,敝寺不敢拜领。

    明王既已精通少林七十二绝技,复又精擅大雪山大轮寺武功,料来当世已无敌手。

    ” 鸠摩智双手合十,道:“大师之意,是要小僧出手献丑?”枯荣大师道:“明王言道,敝寺的六脉神剑经徒具虚名,不切实用。

    我们便以六脉神剑,领教明王几手高招。

    倘若确如明王所云,这路剑法徒具虚名,不切实用,那又何足珍贵?明王尽管将剑经取去便了。

    ” 鸠摩智暗暗惊异,他当年与慕容博谈论“六脉神剑”之时,略知剑法之意,纯系以内力使无形剑气,都觉不论剑法如何神奇高明,但以一人内力同时运使六脉剑气,谅非人力所能企及,这时听枯荣大师的口气,不但他自己会使,而且其余诸僧也均会此剑法,天龙寺享名百余年,确是不可小觑了。

    他神态一直恭谨,这时更微微躬身,说道:“诸位高僧肯显示神剑绝艺,今小僧大开眼界,幸何如之。

    ” 本因方丈道:“明王用何兵刃,请取出来罢。

    ” 鸠摩智双手一击,门外走进一名高大汉子。

    鸠摩智说了几句番话,那汉子点头答应,到门外的箱子中取过一束藏香,交了给鸠摩智,倒退着出门。

     众人都觉奇怪,心想这线香一触即断,难道竟能用作兵刃?只见他左手拈了一枝藏香,右手取过地下的一些木屑,轻轻捏紧,将藏香插在木屑之中。

    如此一连插了六枝藏香,并成一列,每枝藏香间相距约一尺。

    鸠摩智盘膝坐在香后,隔着五尺左右,突然双掌搓了几搓,向外挥出,六根香头一亮,同时点燃了。

    众人都是大吃一惊,只觉这人内力之强,实已到了不可思议的境界。

    但各人随即闻到微微的硝磺之气,猜到这六枝藏香头上都有火药,鸠摩智并非以内力点香,乃是以内力磨擦火药,使之烧着香头。

    这事虽然亦甚难能,但保定帝等自忖勉力也可办到。

     藏香所生烟气作碧绿之色,六条笔直的绿线袅袅升起。

    鸠摩智双掌如抱圆球,内力运出,六道碧烟慢慢向外弯曲,分别指着枯荣、本观、本因、本相、本参、保定帝六人。

    他这手掌力叫做“火焰刀”,虽是虚无缥缈,不可捉摸,却能杀人于无形,实是厉害不过。

    此番他只志在得经,不欲伤人,是以点了六根线香,以展示
热门推荐

书友正在读: 浴血山河 最牛古董商 都市超级少年 熬鹰航空业 干物妹也要当漫画家 极品天王 上位 三重门 穿书后我在恋综当作精 我的老婆是校花 宝鉴 我身体里有只鬼 我的极品女友们 房产大玩家 文娱帝国 超级玩家 我是猫大王 大戏骨 神偷化身 驻京办主任4 凤兄 国家干部 手术直播间 隔壁那个饭桶 官运 一路繁花相送 熬鹰航空业 校花的终极护卫(校花的全能保安) 宝鉴 太子奶爸在花都 诸天最强大佬 我的大小魔女 坏蛋是怎样炼成的2 房产大玩家 第101次逃婚(上) 官运 中国式秘书 我把女骑士养成死宅女 幻符 魔法禁书目录第1卷 少年医仙 我在末世开宾馆 九仙图 反套路快穿 战天魔神 青城道长 寸芒 执剑写春秋 黑山老妖 赌坊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