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域基地的发射井像一口嵌在戈壁深处的巨碗,碗底的灯光顺着井壁向上攀爬,在700米高空的井口凝成一圈光晕。
薛逸辰站在指挥中心的观测窗前,看着那架银灰色的庞然大物被机械臂托举到发射架中央——机翼末端的离子引擎正微微发亮,像蛰伏的巨兽睁开了眼睛。
“所有参数确认完毕。
”通讯器里传来总工程师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颤音,“冷核反应堆压力稳定,AA材料反光率校准至99.9%,量子通讯链路与原初保持同步。
”薛逸辰的手指在终端上滑动,调出战机的三维模型:机身长47米,翼展29米,腹部的货舱能容纳30名全副武装的宇航员,而最显眼的是机首那块菱形的观测窗,窗玻璃由七层纳米薄膜叠加而成,能直接抵御恒星风的冲击。
“命名方案最终确认了吗?”他忽然问。
指挥中心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屏幕角落的命名框上。
三天前,当最后一块装甲板焊接完成时,薛逸辰在众人的注视下敲下了两个字,当时谁也没看清,只看到系统弹出提示:“命名已锁定,不可修改”。
薛逸辰的手指悬在命名框上方,停顿了两秒才按下确认键。
两个鎏金大字突然在全息沙盘上炸开,化作无数道光纹,顺着战机的模型流淌——“问天”。
“‘问天’。
”他对着麦克风轻声说,声音透过发射井的广播系统传出,在空旷的井道里回荡,“不是向天空发问,是带着人类的足迹去叩问星辰。
这是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开拓星舰,它的航线,不该只画在地球的领空图上。
”
发射井的灯光突然全部熄灭,只剩下“问天”号机身的自发光纹路在黑暗中闪烁,像一张摊开的星图。
薛逸辰的手指在终端上轻点,机首的观测窗缓缓亮起,映出指挥中心里所有人的脸——小张的眼镜反射着光纹,小李的手指紧紧攥着数据板,连最年长的老陈都在偷偷抹眼角。
他们都记得,半年前在月球基地,为了测试战机的耐热装甲,老陈的手指被高温烫伤,却举着熔穿的装甲片笑:“看,它连太阳的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