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归处即征途(1/2)
第二百九十六章:归处即征途
从昆仑山下来时,李阳的背包轻了许多——灵脉令、铜柱和蓝色球体都被他留在了源脉山洞,按照冰晶生灵的指引,这些器物需在源脉之力的滋养下,化作维系双界灵脉的“桥”。
他身上只留下那半块锈迹斑斑的铜柱碎片,是他特意留下的念想,边缘被他磨得光滑,揣在兜里像块温润的石头。
回到市区已是一周后。
老馆长在博物馆的办公室里等他,见他进门,第一句话便是:“灵脉稳定了。
”老人指着墙上的监测屏,上面原本紊乱的波动曲线此刻已变得平缓,像熟睡时的呼吸,“源脉之力正在缓慢修复节点,血魔族的气息……消失了。
”
李阳点点头,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车水马龙。
阳光穿过玻璃落在他手背上,温暖得真实。
他试着像从前那样感受灵脉,指尖却只触到空气的微凉,没有淡金色的丝线,没有共鸣的震颤,心里空落落的,又奇异地踏实。
“代价……承受得住?”老馆长递过来一杯热茶,雾气模糊了他的老花镜。
李阳接过茶杯,掌心被烫得微微发麻:“记得所有事,就是够了。
”他想起二丫纳鞋底时抿起的嘴角,想起念禾第一次喊“爹”时喷在他脸上的口水,想起罗成灌他酒时说“你小子要是负了二丫,我劈了你”——这些画面清晰得仿佛昨天,足够支撑他走过往后的日子。
接下来的日子,李阳像个普通大学生一样生活。
他熬夜写完了毕业论文,把古代的农耕经验和现代的生态理论揉在一起,题目就叫《从田埂到云端:平衡的两种模样》,答辩时被导师笑着夸“有生活气息”。
毕业后,他没去应聘那些光鲜的企业,反而考了家乡的农业技术推广站,成了一名基层农技员。
报到那天,站长领着他去村里熟悉情况。
走在田埂上,脚下的泥土松软,散发着雨后的腥气,和古代记忆里的触感一模一样。
李阳蹲下身,指尖插进泥土里,虽然感受不到灵脉的流动,却能摸到土壤的湿度、温度,能看出这亩地缺什么肥,该种什么粮。
“小李是城里来的高材生,懂技术!”站长对着田里干活的老农们喊,“以后有啥问题,尽管找他!”
老农们围过来,七嘴八舌地问着问题:“小李同志,你看我这麦子总倒伏,咋整啊?”“俺家的大棚菜总烂根,是不是水浇多了?”李阳耐心地听着,拿起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记录,时不时蹲下来翻看土壤,指出问题时总能说到点子上——那些在古代跟着王大叔学的农活,那些守着土地琢磨出的门道,原来从未离开过他。
傍晚收工,李阳沿着田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