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宝马雕车香满路 鬼子六进京赶考(2/3)
骚》意象。
」鬼子六接过帕包,触到她指尖温度,说道:「紫菊伴碑而生,当为『文运之根』,待我高中,定以菊酒祭碑。
」
夜宿「文星寺」,寺中「墨香阁」檐角风铃皆刻《诗经》名句,晚风拂过,便有「关关雎鸠」「蒹葭苍苍」的吟诵声此起彼伏,如无数书生在耳边低语。
鬼子六独居东厢,案头摆着柳弘所赠《永乐大典》残卷,卷首「青霄」二字在烛火下若隐若现,似有云雾流转。
三更时分,檐铃骤响如鸾凤和鸣。
恍惚间,一位鹤发老者踏月而来,身着星斗纹道袍,手持玉笔指向诗卷,说道:「文章如竹,节外生枝则乱,当求『空明』之境。
」笔锋轻点,卷上「治国以仁」四字顿时竹影婆娑,「仁」字化作竹节,「治」字化为竹叶。
鬼子六欲问老者身份,却见他袖口露出与江通相同的「云纹」刺青,惊觉此乃太微宗前代宗主!
惊醒后,江令宜的批注纸条不知何时夹在卷中:「文似看山不喜平,起承转合如剑招,需留三分余地。
」字迹端秀,尾笔微挑如剑穗轻扬,暗合太微宗「藏锋」心法;陈小静端来热粥,碗底沉着几瓣紫菊,说道:「看公子窗纸映出萤火,猜你又在苦读。
」她手腕内侧的清风寨刺青与粥雾交织,竟似一幅「寒夜读书图」;柳弘晨起时,袖中滑落半张符纸,上书「藏锋」二字,正是鬼子六梦中老者笔迹,与江令宜的批注互为印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行至金陵城郊,市井喧嚣如沸。
柳青青掀开缀着「飞蛾灵簪」的车帘,忽见一白发丐者拦路,百结衣上缝着历代考生的落第卷,却无半点秽气,反而透出淡淡墨香。
丐者敲击破碗作金石声,朗吟:「宝马雕车香满路,状元骨血何处寻?」声如洪钟,震得街边灯笼轻晃。
鬼子六掷银入碗,银币与碗底相撞,竟发出编钟之音——碗底赫然刻着太微宗「文曲」二字!丐者翻碗出示诗谜:「竹有节,藤有韧,眼底乾坤,心间雪柳。
」纸角绘着折断的雪柳,断口处写着「谦」字,与钟墨言所赠符纸遥相呼应。
柳青青见状,从发间取下「雪柳金缕」递与丐者,金缕触地瞬间化作流萤,照亮丐者袖口的太微宗暗纹——此人竟是柳弘故交「文癫子」,十年前假死避世的探花郎!
江令宜以折扇轻点丐者肩头,扇面「清风徐来」四字泛起青光,说道:「既知『雪柳情』,何不解『黄金缕』?」丐者大笑,从百结衣中抽出一卷《盐铁论》批注,说道:「金缕非金,是为文脉,穿针引线,方见真章。
」批注中竟夹着当年殿试的「策论草稿」,墨色至今未褪;鬼子六忽然领悟,从陈小静手中接过装着紫菊的帕子,帕香与市集的丁香、檀香交融,竟成「百家之长」的清韵,正如太微宗「兼收并蓄」的修文之道。
渡青河时,骤雨突至,浪头卷着「文殇」化作墨色巨笔,欲掀翻马车。
陈小静急抛「合欢香囊」,花瓣遇水化作浮舟,香气中混着柳青青的「透骨香」簪子气息,竟凝成「正大光明」四字屏障——此香乃陈小静以清风寨「醒魂草」与太微宗「定波花」合制,暗含「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玄机。
柳青青浑身湿透,却紧抱柳弘的策论匣子,金丝绣鞋陷在泥中,说道:「此中《太初篇》批注,比我性命还金贵!」江令宜挥扇念诀,扇面「剑气纵横」与鬼子六的剑穗共鸣,形成文运护盾,青色光晕映得她眸如深潭,说道:「公子且看,文气亦可退敌!」鬼子六为护众人,不慎被浪头打湿诗稿,陈小静见状,立刻解下外衫裹住纸卷,自己只着中衣在寒风中发抖,说道:「公子的字浸过河水,倒比平时多了三分灵气。
」
上岸后,河面鱼群骤现,鱼鳞映出「解元」「会元」「状元」字样,正是文运显兆。
柳弘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