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2/2)
去请张书记题字。
原以为张书记肯定会谦让,推给您陶书记题的。
但张书记这么一定,我事先没有料到。
”
陶凡朗声笑道:“老李呀,可不准在我面前告兆林同志的状哪!兆林同志的意见是对的。
依我看,这还不只是一次简单的征字活动,在我们这闭塞的山区,可以算是一次不大不小的思想解放运动哩!您向报社转达我的建议,可以就这次有奖征字组织一次讨论,让全区人员增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智力劳动的意识。
”
李行长点头称是:“陶书记看问题的角度总比我们要高些,领导就是领导。
”
征字活动原本只是芝麻小事,但因陶凡发了话,银行又出得起版面费。
《西州日报》便专辟了一个“征字擂台”栏目,每次登出入围作品数副,并配发一两篇讨论文章。
陶凡很留神那些书法作品,却并不在意那些讨论文章,尽管是按照他的意思弄的。
搞了一个月的擂台,终于评选出了一副最佳作品。
获征者为一中学教师。
陶凡仔细看了此人的简介,似曾相识。
回忆了好一阵,才想起同这位教师也算打过交道。
原来,陶凡在任期间,有些涂得几笔字的人总想借切磋书道之名同他交结,用意不言而喻。
有回,一位乡村中学教师给他写信,要求调进城来,陈述了若干理由,信中附了一副“翰墨缘”中堂,旁书“敬请陶凡先生雅正”。
字倒有些风骨,陶凡暗自喜欢,但“陶凡先生”四字让他觉得特别刺眼,便在信上批道:乡村中学教师队伍宜稳定。
转教委阅处。
现在这位中学教师既得奖金又调工作,双喜临门了。
世界上的事情真是有意思。
征字的事在陶凡的心里掀起了一点波澜,很快也就过去了。
可张兆林的一些话传到他的耳朵里,让他有些起火。
据说,张兆林在一次会上讲到提高领导水平问题,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既要有一定专长,更要争取做个通才,特别是要懂经济工作,不要满足于自己的一技一艺。
张兆林的这番话本也无可挑剔,但陶凡把它同征字的事联在一起一想,怎么也觉得是影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