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莫斯科,零下22度。
伊万·彼得罗维奇站在阿尔巴特街的阴影里,貂皮大衣的领口结满冰霜。
他的右手插在口袋里,指腹摩挲着那枚微型硬盘——比指甲盖还小的金属方块,却装着足以改变南亚格局的情报。
三小时前,他在联邦安全局第六局的档案室里,用激光笔切断了三个红外报警器。
现在,硬盘里存着"雨燕"战机的完整测试数据,以及印军T-90M坦克群的电子对抗频率表。
"伊万同志。
"低沉的声音从背后传来。
伊万没有回头,但肌肉已经绷紧——来人的靴底在雪地上没有发出半点声响,只有克格勃训练有素的"猫步"才会这样走路。
"普里戈任上校让我问候您。
"那人递来伏特加酒壶,壶底刻着瓦格纳集团的徽章,"他说您忘了拿这个。
"伊万的瞳孔微微收缩。
酒壶是空的,但内壁用纳米墨水写着坐标:北纬34.5°,东经73.1°——巴基斯坦白沙瓦空军基地的位置。
"告诉上校,貂皮大衣不适合热带气候。
"伊万将酒壶推回去,指尖在交接瞬间轻敲了三下摩尔斯电码:"SOS"。
街角突然亮起车灯,黑色奔驰S600的防弹车窗降下半寸,露出半张戴着金丝眼镜的脸。
伊万的呼吸停滞了——那是谢尔盖·库兹涅佐夫,"雨燕"项目的总工程师,理论上此刻应该在新西伯利亚的绝密研究所。
"上车。
"库兹涅佐夫的声音通过骨传导耳机响起,"或者我让信号灯永远变红。
"伊万瞥向十字路口的交通灯,所有红灯同时亮起。
这不是电子干扰,而是赤裸裸的威胁——第六局能控制莫斯科任何联网设备。
他拉开车门的瞬间,貂皮大衣内侧的衬里突然发烫。
藏在暗袋里的石墨烯发热片启动了,这是中国国安部给的保命装置:60秒内,所有电子监控都会把大衣识别成"一团静电噪音"。
奔驰车驶入夜色时,伊万用臼齿咬碎了后槽牙里的胶囊。
微型EMP发生器开始工作,车内的监听设备屏幕瞬间雪花纷飞。
"有意思。
"库兹涅佐夫摘下眼镜擦拭,"中国人给了你多少卢布?"巴基斯坦,白沙瓦空军基地,凌晨4:20。
周剑锋盯着战术平板上突然出现的信号源——那是伊万大衣里的追踪器,此刻正以每小时120公里的速度逼近基地外围。
"确认身份?"他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