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2/3)
切闲暇时间来阅读这些刺激的文字;纵使不识字的庸人,也愿意花钱请人为自己反复阅读喜欢的段落。
因为这种缘故,长安街头甚至诞生了一种新的、依靠为他人读书谋生的,所谓“说书人”的职业。
这些新晋的说书人为好事者朗诵着小册子上的只言片语,尽力搜集故事的全貌,时不时还要往里面添油加醋、增加自己的那点理解——没有办法,小册子上的段落基本是散乱的、零星的、不成体系的,常常只包括了书中精华的部分,也就是所谓的“爽点”;需要老练的说书人自己往高潮部分的间隙中填充骨架。
这种特性令说书人们既是喜爱又是头痛。
说实话,这样纯粹的爽点式叙述很适合于街头说书的碎片化时间,但自己填充内容也未免太困难、太艰苦、太考验人的创造力了。
每个说书人的思路与见识都完全不同。
所以市面上大概流传着一百种女娲补天石宝玉与仙草黛玉谈恋爱的故事,从黛玉魂归离恨天到黛玉倒拔垂杨柳到黛玉邂逅域外天魔“伏第磨”,种类千奇百怪,不一而足,主要取决于说书人的写作水平,以及神经程度。
这样的混乱局面显然很不利于市场的扩张(大汉百姓或许还不理解什么叫奇葩同人,但黛玉倒拔垂杨柳显然还是太过分了)按照时代的惯例,如果这种无序长久蔓延,也许千锤百炼,必出真金,众多的说书人中会诞生出一位绝对的天才,凭借无与伦比的天赋与恰到好处的时机,最终统一这些复杂的、粗躁的、简陋的版本,整合为一整套伟大的作品——一如古往今来所有的文学规律一样。
但似乎是古板的发行者终于放下身段,聆听到了广大市场的呼声,因为内容散乱而愁苦焦躁、拼命编撰结局的说书人们很快惊喜的发现,市面上开始流传起了一种新的册子,一种全新的、脉络清晰的,讲诉了一个完整故事的册子。
完整的故事,清晰的主题,不会断更的小说——多么稀罕的宝贝啊!
说书人们大为喜悦,感受到了从来没有过的轻松。
他们主动花本钱购入了全套的书册,开始一本一本的研究这个新故事。
一如以往的癫狂风格,册子中的故事依旧是天马行空,充满了玄妙的想象力——这个名叫什么《黄巾传奇》的故事发生在一个被称作“中夏”的幻想世界,在这里,被仙人选中的冒险者将被授予神秘的“道术”,导引法术之力。
你将在这个世界中扮演一位名为“天公将军”的神秘角色,在自由的旅行中邂逅性格各异、能力独特的同伴们,和他们一起击败来自“苍天”的强敌,找到志同道合的盟友——同时,逐步发掘出「黄天当立」的真相。
说书先生:??
说实话,又是“天公将军”、又是“黄巾”,又是“南华老仙”,新设定多不胜数,新人物陈出不穷,着实让见识还略微浅薄的大汉说书人记忆得颇为吃力;不过,只要越过开头这一点小小的门槛,后面的背诵和理解就相当容易了——不知怎么的,虽然序言中口口声声,强调书中的故事完全是发生在一个纯粹的幻想世界,什么古里古怪的“中夏大陆”,但故事里的种种记载却总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即视感,熟悉之后会大大降低记忆的难度。
不过,有的时候这种即视感也难免太微妙了。
什么“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姑且不论;但“大贤良师”、“黄老道”、“三十六方”什么的,似乎也……
——算了,反正都是背书讲故事,混一口饭吃而已;何必管这么多呢?
“陛下现在还在消遣么?”
忙着检查新到货物的冠军侯抬起头来,从下往上看着穆先生,神色略微茫然。
数日之前,大将军与穆先生有了一次极为微妙而又极为深入的对话;虽然最后是不了了之,但长平侯思前想后,仍然迅速将谈话的内容告知了自己的亲外甥,提醒他注意皇帝陛下与穆先生之间微妙而紧张的关系。
以长平侯的见解来看,穆先生绝对不是什么慈悲忍让宽大为怀的圣人,他说了要亲自出手、予以回击,就一定会想尽办法给陛下上强度;而在这种高手对决、必将令天地震颤的可怕战争中,局外人还是要明哲保身,躲得越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