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1/3)
“总的来看,技术发展似乎是上了一点门道了。
”
穆祺举着那根铁针,向几位甲方稍作展示——在明亮阳光之下,这些铁器的细节更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略无掩饰:他高举的几根铁针上满是毛刺,疙疙瘩瘩凹凸不平,针尖也并不锋锐,整体还略有弯曲;看起来就是个勉强合格的半残次品。
但他拈着这枚针比来比去,俨然是兴致盎然,别有趣味。
“在先前试制铁器的时候,我手把手教会他们的,都是些钢刀钢剑,铁盆铁盘,大件的铁器。
可从来没有制造过这样细小的器具。
”穆祺道:“他能自己摸索出来,可见功力。
”
坐在御座上的天子抬一抬眉:“什么功力?”
“大件的铁器和铁针完全不同。
”穆祺解释道:“大件的铁器需要考虑材料的韧性和屈张强度,要能弯能屈,特别抗造;这往往需要降低生铁中硫和碳的含量,适当掺入一些硅……但钢针不同,钢针不需要考虑韧性,反而是更加硬脆一些,才方便使用,所以硫和碳的比例应该提高一些,而不是遵循以往的经验。
”
他停了一停,又道:“能够突破以往旧的经验,本来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
当然,关于硫碳比例及钢材韧性的关系,早在上林苑培训时穆祺就已经重复过无数遍了;可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听一万遍经验也不如实际上手一遍。
照猫画虎的按照先前演练过的流程造钢刀造钢剑是很容易的,另开炉灶重辟天地,要调整导师们为他们设定好的既定“比例”,那就要承受很大的压力了——那意味着抛弃熟悉的领域,进入完全陌生的范畴,意味着要自己选矿,自己烧炉,自己试验,而整个试验的方向,很可能还是一头雾水,完全摸不着头脑。
别看只是一个元素比例的小小变动,真要规规矩矩的把事情办下来,那整个冶铁的思路都要大作更张。
虽然更张的理论难度并不算大(毕竟上林苑里开课,能讲的知识都已经讲了一遍),但创新的压力却显然不容小觑。
能够顶住压力办好事情,不仅需要相当的勇气,更需要相当的自信——至少当事人应该是已经将旧有的体系完全吃透,才敢动手改动的吧?
“非常有创意,非常了不起。
”穆祺啧啧称赞,发自内心的感到钦佩:“真正是做到了因地制宜的东西——铁针铁盆,确实是开拓了新的市场。
”
先前演示技术的时候,上林苑中试制的都是刀剑弓弩一类的武器,这一方面是为了给甲方交差(毕竟他们游说皇帝的主要思路,就是这套工业化体系可以“富国强兵”),另一边也是盯准了现有的广阔天地——大汉的士人们是很喜欢佩剑的,刀剑市场的规模实在不算小;但铁针铁盆,则无异又是另一个思路,意味着铁器市场继续下沉,由礼器武器而扩张至家务领域,所谓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铁盆铁针当然是蚊子腿上的肉;但再小的肉也是肉,吃到嘴里总不嫌少;再说了,相较于高大上的盔甲刀剑各色礼器,贴身可见的铁盆铁针铁斧铁锅,恐怕才是大部分人真正可以感受到的,所谓技术的变化。
感受到了技术的变化,才愿意为技术投资;愿意为技术投资,才有技术后续的进步,工业进步的难点,就在于这个要命的循环上——艰难、缓慢,有的时候甚至还不能被人理解——比如现在不自觉皱起眉的皇帝。
他冷冷道:“这么一点破烂流丢,朕实在没看出什么了不得来。
”
呈上来的这几根铁针,那是既歪扭、又短粗,针头上还星星点点、锈迹斑斑,卖相上实在不算好看,不要说远远比不上宫中精美的骨针、玉针;就是和档次差一些的青铜针,那都是绝不能相较的。
喔当然,皇帝平生所见过档次最低、最为简陋的器具,大概也就是在诸侯府邸上做客时偶然瞥到过的那一点小玩意儿;其发言的参考性还不如他小舅子的半根毛;而且,就是这样“何不食肉糜”的发言,也显然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
“陛下说得不错。
”穆祺从容道:“可是陛下大概疏忽了一点——先前我已经问过下去巡访的使者,这些人异口同声,都说下面铁针的价格,只要一枚铜钱,便能买到十根以上。
而在两年以前,关中一枚骨针的价格,还在半枚铜钱左右呢。
”
“一枚铜钱十根,和半枚铜钱一根,这中间的差价,那可实在是不小呢。
”
还好,皇帝再怎么养尊处优,还没有堕落到连基础常识都沦丧殆尽的地步。
所以他默然片刻,并没有就这句话本身提出什么质疑。
只是道:
“针头线脑,这么一点细微的变动而已。
能够有多大的效用?”
穆祺露出了微笑。
“那就要等后面再仔细看看了。
”他曼声道。
是的,虽然心中有种种猜想,但在没有详细查明之前,一切猜想都还只能是猜想。
因此,他们还需要更详细、更准确,更进一步的调查。
不过还好,或许是出于体谅,或许是想换一换口味;这一次牵头调查的终于不是各位怨种内臣、苦逼使者了;皇帝御笔亲点,确定这一次调查由刚刚长成的太子牵头,到各处去“一一细看”,理由是太子在上林苑中陆陆续续也学了几年,如今也该出去见一见世面,知道知道人间疾苦。
所谓“见一见世面”,在大汉一朝绝不是什么稀罕的措辞;当今圣上年轻时就很喜欢以平阳侯的名义出去见世面,具体世面见没见到不得而知,但所过之处的鸡犬牛马却是扫荡一空,堪称鸡飞狗跳、人仰马翻,惹得关中抱怨四起,大大损害了平阳侯的名誉,也搞得皇帝的亲姐不满之至,并在私下里为天子的行径做了最精准的定性:
“什么微服私访,我看就是偷人鸡吃!”
不过,人总是不能互相理解的,哪怕面对的是另一个自己。
二十岁时的皇帝浪来浪去,四处“私访”,觉得到处策马闲逛四处打猎打不到猎就偷鸡吃简直是平生最快乐的事情;但现在的皇帝却绝不能容忍他的宝贝太子下去偷鸡吃——哪怕偷鸡摸狗是从高皇帝就延续下来的光辉传统。
所以,皇帝此次派太子巡防,那就真是巡防,而不是干些什么别的;他下令为太子配备属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