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3/3)
可能是个记忆出众的天才;但愿意为了《论语》一掷千金,省吃俭用也要印刷出善本的人物嘛……钱在哪里,爱就在哪里,人类的传统智慧,总是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的。
刘先生有点愣住了。
如此寂寂片刻,他低声开口:
“……所以你才——”
“所以我才真心劝告陛下,最好接受事实,不要再与儒生置气。
”穆祺道:“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比例,这已经是稳操胜券的绝对优势,稳如铁炮的垄断地位;拥有这种垄断地位的儒生,当然有资格谋求非分的权力——或者说,这些权力本来就应该是属于他们的,历史只是在回归正轨而已。
在这种趋势面前,皇权这样的弱势群体还是要善于顺从,而非一味抵抗。
”
皇权!弱势群体!多么诡异的逻辑,多么小众的表述,小众到都不像是汉字了——但稍微深入想想,皇帝又实在无从辩驳:没错,君主的权威所向披靡横扫无敌,可以人挡杀人鬼挡砍鬼把公孙弘和董仲舒的九族当鸡崽子一样的宰;但宰完之后呢?长安城内七成的文人都是儒生,这意味着只要朝廷官员还有识字的需求,那无论上挑下选,左看右看,最终都只能挑出一个儒生的朝廷来!
否则呢?否则要么是大退步到世卿世禄的官僚世袭时代,指望着卫青霍去病等外戚能一胎八宝且各个堪用,基因彩票抽到爆炸;要么就是舍多取少,只在那三成非儒生中挑挑选选——也就是说,挑选出一个由刘屈牦、江充和一大帮子魔王酷吏所组成的卫太子不妙小内阁。
……那要不还是算了吧?
事实证明,公孙弘能扛住皇权压力镇定行使丞相权力,那确实也是有那个从容镇定的资格——毕竟,陛下也不想在朝廷中塞一大堆的类人生物吧?
相对于精密奥妙的权谋秘计,数量才是最大也最无解的阳谋。
任你千路来,我只一路去;皇帝可以用外戚用宦官用一切想得到的力量来制衡儒生,但七成以上的比例就是最大最强硬的后盾,哪怕靠着人数磨都能磨死所有反对派——汉儒玩朝代禅让尊孔复古,等于是硬生生把大汉朝给玩死过一回;可硬生生把一个鼎盛帝国玩死过一回之后,儒家居然还能若无其事占据高位,那种深厚无匹的底蕴,由此可见一斑。
皇帝的脸色变得很难看了。
可惜,如果说在地府这几千年教会了陛下什么,那最大的启发大概就是尊重事实。
儒家强大已成定局,那么就不是你拉个猪脸就可以强行否认的。
或者说,与其拉个猪脸一言不发,还不如踏踏实实的想想新思路:
“……所以。
”他慢慢道:“连你也没有办法。
”
“差不多吧。
”穆祺道:“新技术最多也就只能起到阻碍的作用,只要人数上的优势不逆转,那做什么都没有用。
当然,陛下应该也知道,如果想要逆转识字人口中儒家的绝对优势,那就需要——”
“够了。
”皇帝打断了他:“我只是问一问而已。
你不需要再说了。
”
有的时候,你都不好说陛下在现代看多了那些杂书奇书,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往好处说他肯定是懂得更多了,往坏处说——唉,往坏处说,正因为陛下懂得更多更杂,所以也就相当之难蒙蔽;要是换做一个水平稍低而见识更少的封建老登,大概穆祺设法忽悠忽悠,总能扭曲一下对方的想法。
但刘先生确实是把某些书给读透了,达到了对手一抬屁股就知道要拉什么屎的境界,所以穆氏刚一开口,圣上已经未卜先知,提前阻止了一切蛊惑煽动之词。
——够了,你不必再说了。
说完这一句后,皇帝立刻离开,再不多发一言。
仿佛生怕与穆祺再多交谈几句,连这强硬拒绝的决心也无法维持。
而离开之后,刘先生亦再没有谈论过与儒家为敌的紧要大计,好像这一次被儒生暗算所激起的强烈愤怒已经在无声无息中消磨殆尽,现今亦渐渐进入倦怠无聊的垃圾时间了。
不过,事实证明,这种发泄后诡异莫名的平静,也仅仅只是“好像”而已。
当月二十五日,穆祺奉命拜谒圣驾,协调各处做征战前最后的准备。
当他在行宫外等候侍卫呼唤时,某位丞相府的长史便快步走了过来,先拱手行礼,再谦逊寒暄,就儒生上门冒犯的事向他再次道歉。
这也是近几日以来的常事了。
公孙丞相虽然镇定自若、略无惊慌,但私下里该做的体面却都已经做到了位,多日来反复派遣使者向方士致歉,绝不留一丁点无礼的把柄。
你可以说这种做派虚伪狡诈,但以实际而论,却决计是挑不出什么瑕疵来——就连怀恨在心的刘先生自己都挑不出来,至今只好在家里生闷气而已。
不过,今天的道歉却似乎略有不同。
在反复表达歉意之后,这位长史却又莫名多问了一句:
“……敢问,尊驾心里还有什么芥蒂么?”
“当然没有了。
”穆祺道:“本来就是小事而已,这又何足道哉?”
本来就不是他吃的闷亏,这又何足道哉?
“是么?”长史不动声色:“那恕下官冒昧问上一句,不知昨夜是哪位贵人,三更时跑到丞相府墙外泼了一整桶的大粪呢?”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