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湿度绞刑(2/3)
了一口气,心中燃起了新的希望。
然而,仅仅过了一夜,当林羽再次查看塑料棚时,他却发现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变得更加严重了。
棚内的空气依旧潮湿得令人窒息,塑料布的内侧凝结了密密麻麻的水珠,如同下了一场小雨,这些水珠不断滴落在幼苗的叶片上,加剧了腐烂的速度。
有些幼苗的腐烂程度甚至超过了棚外,霉菌以更快的速度蔓延。
林羽意识到,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密闭的塑料棚并没有排出湿气,反而将幼苗自身蒸腾出的水分以及土壤中蒸发的水分都封闭在棚内,使得棚内的湿度达到了饱和状态,形成了一个小型“桑拿房”,加速了幼苗的“绞刑”。
这根本不是保护,而是致命的囚笼!
林羽感到一阵沮丧。
但他没有放弃,而是再次回到“耻辱墙”前,翻阅着那些记录。
他想起了在处理洞穴内部通风时,曾尝试过在洞壁上开孔的经验。
那个经验虽然未能完全解决通风问题,却给了他新的灵感:如果将密闭的塑料棚打开一个“口子”,让湿气能够排出,同时又能阻挡大部分冷空气,是不是就能解决问题?
经过深思熟虑,林羽决定对塑料棚进行改进。
他不再追求完全密闭,而是选择了“半开放”的策略。
他先是将塑料棚的顶部裁剪出几个大小适中的圆孔,这些孔洞能够让棚内的湿热空气上升并排出。
然而,仅仅开孔是不够的,如果孔洞过大,冷空气会直接灌入,再次导致冻伤。
于是,他想到了用碎石来吸潮和阻挡冷空气。
林羽再次外出,寻找那些多孔的碎石。
他找到一些类似火山石的轻质岩石碎片,这些石头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透气性。
他将这些碎石均匀地铺设在塑料棚的顶部开口周围,形成一个环形的“吸湿带”。
这些碎石不仅能够吸收一部分从孔洞排出的湿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挡冷空气直接灌入,形成一个缓冲层。
此外,他还将一些碎石分散地铺设在棚内的土壤表面,希望能进一步吸收土壤蒸发的水分。
当他完成这一切,夜幕再次降临。
林羽怀着忐忑的心情,点燃荧光陶罐灯,再次进入塑料棚。
他发现,棚内的空气虽然仍然潮湿,但明显不再像之前那样令人窒息。
塑料布内侧的水珠也大大减少,不再有冷凝水滴落。
他将一块干燥的兽皮放在棚内,第二天早上发现兽皮只略微潮湿,而不是之前那样湿透。
他感觉到希望的光芒在心中重新燃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了更精确地评估效果,林羽决定进行一次“湿度监测”。
他没有专业的湿度计,但他有自己的办法。
他回想起末世前的物理课上学到的知识,空气湿度可以通过露点来大致判断。
他用一小块冰冷的金属片(一块废弃的罐头盖)作为“湿度计”,将其放置在棚内不同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