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阁

首页 足迹
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灵飞经大概含义> 第二十四章 九王朝阙

第二十四章 九王朝阙(2/3)

中闪过一丝失望,忽地目光一转,落到席应真身边,锐声说道:“道灵,你来说说,这三幅图是什么意思?” 他忽然点将,满堂皆惊,乐之扬更觉意外,但看老皇帝一脸眼里,全无戏谑之意,当下只好说道:“画里的意思我猜到若干,只是说出来,颇有冒犯朝廷的意思。

    ” 朱元璋面露笑容,点头道:“无妨,只管畅所欲言。

    ”乐之扬定一定神,说道:“和尚戴道冠,意思是有官无法,讽刺官吏行事不依法律;一个道士戴十个道冠,意思是官多法少,朝廷所定的法令,管不住这些当官的老爷;第三幅图,众人堵在断桥一边,欲过不能,意思是‘过不得’,只因官吏无法无天,老百姓实在过不下去。

    ” “放肆!”周王厉声呵斥,“这些妖言妄语,你也敢在父皇面前胡说?” “无妨!”朱元璋摆手笑道,“这些话是朕让他说的,画中之意虽然夸张,但也不是全无道理。

    方今天下,冗官甚多,法网渐疏,鱼肉百姓,民不聊生,老百姓不平则鸣,才会画出这三幅图来。

    ”说到这儿,顿了一顿,朗声说:“齐泰、黄子澄。

    ” 二人应声出列,朱元璋说道:“从今日起,由你二人淘汰天下冗官,违法乱禁者,可以先斩后奏。

    ” 二人又惊又喜,拜伏领命。

    一干藩王站在一边,脸色无不难看。

    朱元璋派太孙的心腹淘汰官吏,整顿纲纪,首先淘汰整顿的一定是亲近诸王的官吏。

    这些官吏好比水土,众藩王有如树木,水土一去,再好的树木也很难长大。

     朱元璋望着诸王,不无嘲弄之意:“你们自诩精明厉害,到头来还不如东宫里的一个伴读,可见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一切非分之想,不过自取灭亡。

    ” 诸王低头不语,朱元璋自觉这场戏做下来,太孙的权威已然树立,几个儿子受了敲打,必然也会消停一阵,当下缓和脸色,转向朱允炆道:“乐道大会将近,参赛的乐师你挑选好了吗?” 朱允炆一愣,这件事尚无着落,但若直言回答,朱元璋必然怪他办事不力。

    正自忐忑,忽听黄子澄说道:“禀圣上,乐师的人选已经有了。

    ” 朱允炆一愣,瞪着黄子澄,一时摸不着头脑。

    只听朱元璋问道:“乐师在哪儿?让朕瞧瞧。

    ”朱允炆的心里一阵翻腾,黄子澄却是若无其事,恭声答道:“乐师不是别人,就是道灵仙长。

    ” 乐之扬好似挨了劈头一棍,不及反驳,朱元璋的目光已经投了过来,只听黄子澄接着说道:“道灵仙长精通音律,诸般乐器无所不通,他和宝辉公主琴笛合奏,也曾得到过陛下的赞许,由他参会,再也合适不过。

    ” 他说得又快又急,不容乐之扬插嘴。

    乐之扬一边听着,气得七窍生烟。

    黄子澄这一招阴毒无比,朱元璋刚刚夸过乐之扬,他若拒绝参会,一来扫了东宫的面子,二来朱元璋也脸上无光。

    老皇帝心狠手辣,一旦作恼,后果难料。

     乐之扬权衡形势,除了默认,别无他法。

    平日插科打诨,黄子澄不是对手,当真玩弄权术,乐之扬还是差了一截。

    紧要关头,黄子澄轻轻一击,就把他逼到了墙角。

     朱元璋不知二人的过节,但他听过乐之扬吹笛,知道这小子擅长音律,黄子澄所言一定不虚,当下拈须点头:“如此说来,小道士真是绝好人选,不过太孙乃天下储君,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只许胜,不许败,若是输了,朕可不好看。

    ” 他说这话时,盯着乐之扬,不无威胁之意。

    这意思十分明白,乐之扬代表东宫参会,只能胜,不能败,如果不能夺魁,损伤太孙的威望,事后追究起来,乐之扬一定吃不了兜着走。

     乐之扬心叫“晦气”,可又不得不答,只好说:“陛下放心,道灵一定尽力而为。

    ”说话之时,忽见朱微定定望来,眼里大有忧虑之意。

    乐之扬见她目光,只觉心中清凉、烦闷全消,忽又欢喜起来:“好啊,你虽然要嫁别人,心里却是在意我的。

    我输了乐道大会,一定会被砍头,我若死了,你一定会哭,让你痛哭一场,那也是好的。

    ”想到这儿,不觉自怜自伤,心中渐渐酸楚起来。

     朱元璋闹了一阵,困倦起来,当下摆驾回宫,诸王仍是不许骑马,一律步行游街。

    朱允炆将祖父送入禁城,方才返回东宫,到了书房,关上房门,忽地厉声喝道:“黄子澄,你打的什么主意?” 黄子澄笑道:“殿下说什么?”朱允炆看了看乐之扬,冷哼道:“当然是乐道大会的事,你为何不跟我商量,贸贸然就推举道灵?” 黄子澄笑道:“殿下可有别的人选么?”朱允炆摇头,黄子澄说道:“殿下若说没有,陛下一定不快,我推举仙长,也是为了太孙不受责怪。

    ” 朱允炆神色稍缓,说道:“仙长若是输了大会,又当如何是好?听陛下的意思,我东宫的乐师,非得夺魁不可。

    ” 黄子澄笑道:“这可要看仙长的本事了。

    ”他转眼看向乐之扬,笑嘻嘻说道:“大会还有十天,仙长须得朝夕苦练,千万不可懈怠。

    ” 乐之扬心中大骂,嘴上却不作声。

    朱允炆面有忧色,说道:“此次大会,共有三轮比试,第一轮是五乐,比试古琴、洞箫、编钟、琵琶、羯鼓,优胜者十人,方可进入第二轮玄音,挑选拿手乐器,演奏规定曲目。

    优胜者三人,又可进入第三轮钧天,这一轮由陛下亲自考较,从三人之中挑选胜者。

    ” 黄子澄接口道:“只要能到第三轮,陛下爱屋及乌,一定让我东宫夺魁。

    ” “那也未必。

    ”朱允炆沉着脸说,“若是差距太大,陛下一心偏袒,必定落人口实。

    ”他见乐之扬一言不发,心生不耐,问道:“道灵,你怎么不说话?” 乐之扬叹道:“小道无话可说。

    ”朱允炆听出不妙,忍不住瞪着黄子澄,大有责怪之意,可是话已出口,不能临阵换将,无论输赢,也只能让乐之扬一试。

     黄子澄低头垂目,心中却是窃喜,乐之扬参会,一定会输,只要输了,朱元璋必然怪罪,到那时,乐之扬是死是活,可就难说得很了。

     他算盘打得如意,乐之扬却也并未绝望,乐韶凤身为祭酒,掌管朝廷乐坊,各种乐器均有涉猎。

    乐之扬身为他的义子,虽然不及义父,但也差不到哪儿去。

    而今还有十日,温习数遍,未必会输,只要挺过第一轮,二、三两轮任选器乐,他笛子在手,大有胜算。

     正盘算,忽有太监来报:“谷王求见。

    ”朱允炆一听,忙叫:“快快请进!” 过不多久,进来一个年轻男子,正是九王之中的谷王朱橞,他二十出头,肩宽臂长,瘦削挺拔,一双眼又黑又亮,不时闪烁诡谲光芒。

     乐之扬听道衍说过,谷王属于太孙一党。

    只不过,道衍和尚十分狡猾,他的话未必可信。

    不过朱允炆前脚送走朱元璋,谷王后脚便来东宫,两人的交情应该不浅。

     朱允炆见了谷王,含笑上前,两人把臂寒暄,意甚亲密。

    谷王说话之时,不时左顾右盼,突然间,他凑近太孙耳边,悄声说了两句。

    朱允炆脸色微变,挥手说道:“你们几个都出去吧。

    ” 黄子澄说道:“我还有事禀告……”朱允炆不耐道:“待会儿再说,先去外面等候。

    ” 众人只好退出书房,站在滴水屋檐下待命。

    黄子澄向来参与机密,忽被排斥在外,心中老大不快,当下便在乐之扬身上撒气,笑嘻嘻说道:“仙长今日真是大出风头,先解了图画之谜,盖过九大藩王,不过你要小心,诸王心高气傲,未必不会怀恨在心。

    至于乐道大会,你若胜出,就是我东宫的大功臣,太孙一定亏待不了你。

    照黄某的意思,仙长不如还俗,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守着清规戒律,哪儿比得上妻妾成群,哈哈哈……” 他一味冷嘲热讽,乐之扬随口敷衍,心中却猜测朱允炆和谷王商议何事。

    看谷王的神气,事情非同小可,如不然,为何连黄子澄也要回避? 一念及此,忍不住侧耳向内,忽然间,两个声音钻入耳朵,说话的正是太孙和谷王。

    乐之扬吃了一惊,继而有所领悟。

    他内功精进之后,耳力变得异常敏锐,一旦功聚双耳,二十丈之内,风吹草动、蚊虫飞鸣都能听见。

    书房距此不过十丈,两人一字一句,均是听得清清楚楚。

     乐之扬少年心性,忍不住好奇凝听,只听谷王说道:“……此事一旦属实,燕王死无葬身之地。

    ” 乐之扬微感诧异,听起来,房中二人正在商议对付燕王,谷王似乎抓到了燕王的把柄,特意赶来向皇太孙禀告。

     房中沉默时许,朱允炆徐徐说道:“这件事陛下知道吗?”谷王说道:“父皇知不知道,我也不敢断定,但我查访宫中老人,那妃子确是七月产子,父皇因此缘故,将她幽禁赐死。

    ” 朱允炆又是默然,房中传来踱步之声,过了良久,方才说道:“果真如你所说,燕王不是陛下的血脉,陛下又为何将他留在人间?” 这两句话有如雷霆天降,震得乐之扬叫出声来。

    黄子澄见他神气,疑心大起,忍不住问道:“仙长叫什么?”乐之扬也不理他,专注耳力,继续偷听。

     只听谷王说道:“……那妃子狐媚工谗,父皇对她极为宠爱,乃至于荒废朝政。

    父皇杀她,也是一时之气,事后甚是悔恨。

    况且七月产子,民间并非没有先例,万一燕王真是父皇血脉,岂非误杀亲子?孝慈皇后看出父皇为难,毅然收养燕王,对外宣称是自己所生,许多知情的宫女太监,均被处死灭口,深宫隐秘,这件事就被掩盖了下来。

    ” 朱允炆叹了一口气,说道:“孝慈皇后贤良淑德,古今少有,怎会做出这样的糊涂事?唔,也许燕王真是她亲生,王叔所言,只是谬传。

    ” 谷王冷笑一声,说道:“陛下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发作起来,神佛退散。

    孝慈皇后再贤德,大事上也要看陛下的脸色。

    孝慈皇后和陛下所生的儿子,除了先太子,名义上只有三人:晋王、燕王和周王。

    晋王像皇后,周王像父皇,唯独燕王,谁也不像。

    ” 朱允炆沉默半晌,幽幽叹道:“王叔说的是,燕王不但不像父母,其他的藩王,也没有一个跟他相像的。

    ” “太孙明鉴。

    ”谷王说道,“燕王野心勃勃,一直觊觎皇位,他真是我朱家的人也罢了,如果不是,一旦窃取皇位,可又如何是好?” 朱允炆冷哼一声,沉声说道:“你又听到什么风声了?” 谷王压低嗓音:“听宫里人讲,父皇和席应真下棋之时,说到殿下,颇有不满。

    说你优柔寡断,才干不及燕王。

    之所以不传位燕王,还是因为前朝的教训,皇位兄弟相传,容易扰乱国家。

    ” 朱允炆呼吸粗浊,喘息一阵,涩声说:“燕王的事,你从哪儿听来的?” “有个老宫女,当年侍奉孝慈皇后,皇后去世之后,她被打发出宫。

    我明察暗访,好容易才找到此人,老婆子的日子过得困窘,也想借此捞几个子儿花花。

    ” 朱允炆冷冷道:“你看好她,这是重要人证。

    ”谷王道:“太孙要向父皇说起此事么?” “谈何容易。

    ”朱允炆叹一口气,“陛下性情固执,如果他认定燕王是亲子,但凭一面之词,很难让他回心转意。

    你要继续搜集证据,一旦铁证确凿,我自会设法废黜燕王。

    ” “那时北平……”谷王小声说道。

     “北平由你镇守。

    ”朱允炆顿了一顿,“陛下和燕王耳目众多,你不要在东宫呆得太久。

    ” 谷王笑道:“怕什么,我这次入宫,只是来送土产的,至于别的,一概不知。

    ”说完哈哈大笑,不一会儿,两人把臂出门。

     送走谷王,朱允炆满面春风,谈兴大发,一会儿议论政事,一会儿谈经论道,当真口若悬河,字字珠玑。

    黄子澄见他兴致高涨,心中莫名其妙,几次试探口风,均被朱允炆岔开。

    乐之扬却知朱允炆为何高兴,但他如此忌惮燕王,倒是出乎乐之扬的意料。

     申酉时分,差使了结,乐之扬骑马返回道观。

    刚到观门,就见小道童在门外张望,看见他来,笑嘻嘻迎上来说道:“师叔祖,你可回来了,今日观里来了贵客。

    ” 乐之扬笑道:“是吗?”小道童笑道:“观主不让我说,你去了老神仙的云房就知道了。

    ”乐之扬喜道:“老神仙回来了?”小道童笑道:“回来好久了。

    ” 乐之扬将马丢给道童,快步赶到云房。

    门外守着两个甲士,见了他作势要拦,小道童忙说:“这是道灵师叔祖。

    ”甲士一听,慌忙让到两旁。

     乐之扬推门而入,扫眼望去,微微一惊。

    席应真坐在榻上,面露笑容,他的左边坐着燕王朱棣,右边坐着宁王朱权,两人便服小帽,正自谈笑风生。

    道衍坐在朱棣下首,略略侧身,聆听三人说话,道清拿一把拂尘,站在席应真身后,装模作样地驱赶蚊蝇。

     乐之扬入内,房中人一时住口,道衍笑道:“可巧,刚说到道灵师弟,他就来了。

    ”乐之扬硬着头皮,上前说道:“小道见过燕王、宁王。

    ”朱棣打量他一眼,笑道:“道灵,不知怎的,我在东宫见你,便觉有些眼熟。

    ”朱权也说:“不错,我也大有同感。

    ” 乐之扬心子狂跳,当日紫禁城中,他和燕、宁二王见过一面,二人认出他来,那也不足为怪。

    惶恐中,忽听道衍笑道:“佛门讲究轮回,二位殿下和道灵师弟一定前世有缘,故而今世都做了老神仙的弟子。

    ” “有道理!”朱棣笑道,“老神仙一向慧眼识人。

    道灵小小年纪,已是不凡,今天是东宫的伴读,来日是朝廷的重臣,荣华富贵,指日可待。

    ”乐之扬忙说:“道灵出家之人,不敢贪图富贵。

    ”朱权笑道:“君不图富贵,富贵逼人来,你又何必谦虚?” 乐之扬连道“惭愧”,席应真笑道:“二位王爷还是少夸两句,他一个小小人儿,哪儿担得起这样的赞誉?”说罢指着一张圆凳,“道灵,你坐下来说话。

    ” 乐之扬落座,想起谷王所言,仔细打量朱棣,见他相貌粗犷,体格修伟,无论眼耳口鼻,没有一处与朱元璋相似;再看宁王,朱权容貌清俊,可是下巴稍长,眉宇凌厉,仔细看来,大有老皇帝的影子。

     他看得入神,朱棣有所知觉,拈须笑道:“道灵,你看我做什么?本王的脸上长了花儿么?”乐之扬应声惊觉,笑道:“燕王气宇不凡,小道生平少见,不觉得多看了几眼。

    ”朱棣笑道:“你还会看相么?那你说说,本王长得如何?” 乐之扬笑道:“燕王英气勃发,真是大英雄、大豪杰。

    ”朱棣目光闪动,淡淡说道:“这话说过头了,我算哪门子英雄豪杰,不过是北平城的看门狗罢了。

    ”朱权笑道:“四哥何必谦虚,父皇说过,若论英毅果决,诸王之中,只有四哥和他最像。

    ” 朱棣大皱眉头,沉声道:“十七弟,这样的话不可乱说。

    ”朱权只觉失言,忙道:“这是父皇亲口所说,并非小弟杜撰编造。

    ” 云房中略略沉寂,席应真忽地开口道:“二位殿下,你们如何看待太孙?”朱棣笑道:“太孙仁孝之主,继承大宝,正当其人。

    ”朱权也说:“四哥所言甚是。

    ” 席应真摇头道:“你们嘴上不说,贫道心里也明白。

    太孙虽是储君,你们这些王叔,没几个真正服他。

    只不过,世上有一些事,只可天授,不能力取,一旦闹过了头,只会两败俱伤。

    ” 燕、宁二王都是低头不语,道衍忽而笑道:“老神仙这话也不尽然,天意难测,不试一试,又怎么知道它的意思?更何况,树欲静而风不止,据我所知,东宫有人一直鼓动太孙削藩……” “够了!”朱棣挺身而起,盯着道衍,面有怒气,“此话大逆不道,倘若传了出去,老神仙和我都保不了你。

    ” 道衍笑了笑,淡淡说道:“不劳王爷关心,倘若太孙削藩,王爷连自己都保不住,哪儿还能保得住我么?” 朱棣的脸色阵红阵白,席应真盯着和尚,皱眉说道:“道衍,削藩的消息从何而来?”道衍笑道:“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

    ” 席应真摇头说:“分封诸王,乃是陛下钦定的大政。

    陛下有言在先,后世帝王,不得更变他定下的祖制。

    如若削藩,就是变更祖制,太孙一向孝顺,谅也不至于此。

    ” 道衍笑道:“如此最好,但愿我是杞人忧天。

    ”他口中如此说,脸上却是一副嘲弄神气。

     席应真深深看他一眼,忽地闭目叹道:“贫道有些困了,各位如不介意,还请来日再聚。

    ”二王对望一眼,起身告辞。

    乐之扬和道清将三人送到观外,道衍拉住乐之扬的手,笑嘻嘻说道:“为兄住在燕王府,师弟若有闲暇,不防前来一会。

    ” 乐之扬默然不答,他在东宫受尽冷眼,全拜道衍所赐,再去燕王府一趟,只怕连小命儿也要不保。

    道衍察言观色,忽地凑近他的耳边,悄声说道:“你在东宫受的委屈,我全都一清二楚,良禽择木而栖,英才择主而侍。

    你我都是出家人,太孙只信儒生,如你一般永无出头之日。

    ”说完大笑上马,跟在燕王后面,一道烟去得远了。

     乐之扬心中惊疑,看样子道衍已在东宫布下暗探。

    照他的算盘,经他一番挑拨,乐之扬不受太孙重用,必然心生怨恨,道衍再加诱导,便可成为他布在东宫的一枚棋子。

    朱棣此人,看似自嘲自损,其实雄心壮志,根本遮掩不住,无怪太孙对他忌惮异常,想方设法找他的把柄。

     乐之扬只觉头痛,返回云房,但见席应真坐在那儿,两眼望天,愁眉不展,当下问道:“老神仙为何发愁?”席应真叹了一口气,苦笑说道:“我犯了大错,当初就不该收下道衍,他和燕王搅在一起,这天下必定要出大事。

    ” 乐之扬心以为然,说道:“可有法子拆开二人?” “迟了。

    ”席应真连连摇头,“燕王果决善断,道衍谋略深长,活脱脱就是当年的朱元璋和刘伯温,不,比起朱元璋,燕王勇猛尤胜,比起刘伯温,道衍更加阴狠。

    这两人珠联璧合,太孙手下那一帮儒生,给他们提鞋也不配。

    ” 乐之扬眼珠一转,笑道:“太孙也不是全无胜算,有一件事,不知当不当问。

    ”席应真怪道:“什么事?说来听听。

    ”乐之扬吸一口气,轻声说道:“燕王真的是朱元璋的儿子么?” 席应真一愣:“何出此言?”乐之扬压低嗓音,将太孙、谷王的对话述说一遍。

    席应真面沉如水,默默听完,忽道:“乐之扬,这件事你要烂在心里,除我之外,不可跟第二个人提起。

    ” 乐之扬见他神情,心头猛地一跳,冲口而出:“谷王说的都是真的?” “不。

    ”席应真徐徐摇头,“真真假假,谁又说得清呢?”乐之扬听得满心糊涂,忍不住又问:“那个妃子,道长见过么?” 席应真不置可否,岔开话题道:“那天你一去不回,可曾找到秋涛了么?” 乐之扬一听这话,来了精神,眉飞色舞地将那几日的经历说了一遍。

    席应真听得白眉轩动,不时流露出讶色,等到乐之扬说完,老道士伸出手来,把他脉门,探查时许,忽地哈哈笑道:“好家伙,阳亢之气果然没了。

    ” 乐之扬喜道:“这么说,那个神秘人的内功心法,当真能够逆转阴阳……”席应真忽又默然,皱眉不答。

     乐之扬见他神气古怪,不由问道:“席道长,你想什么?”席应真叹道:“我有少许疑惑,一时想不明白。

    ” “什么疑惑?”乐之扬问道。

     “不说也罢。

    ”席应真摇了摇头,“叶灵苏做了盐帮之主,真真叫人意想不到,盐帮三教九流,极难管束,她一个韶龄女子,如何驾驭得了这些盐枭?” 乐之扬听了这话,心生惭愧,方才述说之时,他隐瞒了担任“紫盐使者”的事。

    如今想来,叶灵苏也知盐帮不好管束,让他担任盐使,大有求助之意。

    乐之扬决然离开,叶灵苏一定失望极了,而今盐帮内忧外患,不知她又如何应付。

     意想及此,乐之扬愁肠百结,恨不得立马赶到少女身边,为她出谋划策,共度难关。

     忽听席应真又说:“神秘人的心法,你还记得么?”乐之扬道:“记得。

    ”当下一字不落,念诵了一遍。

     席应真听完,闭目内视,导引真气,过了一个时辰,枯槁的脸上出现了一丝血色。

    又过片刻,他张开双目,一双眸子灿然有神,乐之扬见他精神好转,喜不自胜,忙问:“席道长,心法有用么?” “有用。

    ”席应真点了点头,目光奇特,“如我所料不差,这个心法不是别的,正是《转阴易阳术》!” “什么?”乐之扬跳了起来,失声叫道,“那个神秘人,难道、难道是梁……” “那也未必。

    ”席应真打断他道,“西城八部都是他的弟子,学会《转阴易阳术》也不奇怪。

    你那时不是身在阵眼么?布阵之人就在身边,在你耳边说话,也不是什么难事。

    ” 乐之扬也觉有理,可是仍然难耐激动:“如果真是梁思禽呢?”席应真沉默良久,忽地长吐一口气,苦笑道:“如果是他,可就糟了。

    ” 乐之扬忍不住问道:“为什么?”席应真说道:“朱元璋病入膏肓,寿命不久,太孙羽翼未丰,诸王虎视眈眈,稍一不慎,便会天下大乱。

    皇位传承,关系大明气运,而今到了紧要关头,西城之主忽然东来,无端添了不少变数。

    ” 乐之扬动容道:“他要谋朝篡位?” “那也不会。

    ”席应真摇了摇头,“梁思禽这个人,生平藐视帝王,不爱权位。

    只不过,他和朱元璋势同水火,难保不会出手搅局。

    他若存心想杀掉某人,那是谁也挡不住的。

    ” 乐之扬听得心惊,沉吟道:“他会杀掉谁呢?”席应真苦笑道:“别想了,你若想得出来,你就是梁思禽了。

    ” 乐之扬呆了呆,又问:“席道长,有了《转阴易阳术》,‘逆阳指’何时能够解开?” 席应真掐指一算:“少则七八日,多则十天半月。

    ” “这么久?”乐之扬大皱眉头,“我化解阳亢逆气,不过用了一个晚上……” “那不一样。

    ”席应真拈须笑道,“传你心法的那人十分高明,以《转阴易阳术》导引‘周流八劲’。

    如此一来,好比八部之主同心协力,助你转阴易阳,化解阳亢逆气。

    这八人都是当世一流好手,合力施为,非同小可。

    化解逆气不过其次,更要紧的是,经过这一番磨炼,你水火相济、龙虎交媾,身具阴阳二气,已然抵达我玄门秘境。

    ” 乐之扬恍然有悟,席应真看他一眼,又说:“你的内功已经入门,内功为武学根基,根基一变,其他的武学也要变化,你以前的武功太杂,也到了舍短用长、自成一家的时候了。

    ” 乐之扬忙道:“还请道长指点。

    ”席应真摇头说:“内功好比本钱,拳脚招式只是把这些钱财花销出去。

    钱是你自己的,怎么花用,也是你自己的事情。

    ”说到这儿,老道士微微一笑,意味深长地道,“乐之扬,从今往后,成龙成蛇,都在你一念之间。

    ” 乐之扬听出他言外之意,所谓“师父引进门,修行靠自身”,他的修为已到某种境界,从今往后,武学之道要靠自己求索。

    乐之扬回想席应真传艺之恩,心中悲喜交集,蓦地跪倒在地,大声说道:“道长大恩大德,乐之扬没齿不忘。

    ” 席应真挥一挥手,说道:“你去吧,我要入定。

    ”乐之扬只好退出,出门之时,忽见席应真白眉紧蹙,脸上密布愁云。

     乐之扬返回住所,回想这几日的经历,当真头大如斗。

    无怪席应真不爱进京,这京城就像是一个大染缸,纵是玄门高士,一入其间,也难得干净。

    一想到朝廷里的各种麻烦,乐之扬恨不得离开此地,远走高飞。

     这念头刚刚冒出,朱微的影子忽又出现。

    一想到小公主,乐之扬心底刺痛,只觉茫然。

    他呆在京师,到底为了什么?难道说,只为看着朱微嫁入耿家,看着她为人妻、为人母?而自己呢?唯有孤孤单单,忍受无尽的痛苦。

     他越想越难过,鼻酸眼热,恨不得大哭一场,他明知留在京城,痛苦只会与日俱增,可只要朱微活着,他就无法离开京城一步,一条无形的绳索绑住了二人,留在这儿,他还能见到朱微,如果远走高飞,伤心之外,又会多出许多思念之苦。

     乐之扬心情郁结,无法自拔,当下走到庭院里面,拳打脚踢,发泄胸中闷气。

    他将“灵鳌七绝”练了一通,又将“灵舞”使了一遍,汗透重衣,气喘吁吁,苦闷之感也稍稍消散。

    他呆呆站了一会儿,忽地想起席应真的话,说他内功精进,到了舍短用长、自成一家的时候了。

     如何自成一家?为了转移思绪,乐之扬撇开朱微的影子,一门心思钻研武功。

    自从遇见席应真,于今为止,他所学甚杂,徒手有“灵鳌七绝”,暗器有“碧微箭”,兵器有“飞影神剑”和“奕星剑”。

     崇明岛一行,他悟出了“止戈五律”,“飞影神剑”也好,“奕星剑”也罢,均可纳入这门心法。

    只不过,兵器能用“止戈五律”,徒手功夫又为何不可? “止戈五律”与节奏相关,“灵舞”的节奏来自“周天灵飞曲”,“灵鳌七绝”却是七门武学,节奏迥然不同,好比七支不同调门的曲子,合在一起演奏,颇是杂乱无章。

    施展“鲲鹏掌”的时候,用不了“千芒指”,用了“千芒指”,又很难使出“忘忧拳”。

    因此缘故,“灵鳌七绝”单一使出,极易受人克制,但要融会贯通,却也颇有不能。

     乐之扬想来想去,心中灵光一闪,生出一个奇妙念头:“‘止戈五律’能够改变他人的节奏,为何就不能改变‘灵鳌七绝’的节奏?若用一种节奏,使出‘灵鳌七绝’,岂不自然而然地融会贯通?” 意想及此,乐之扬不由雀跃而起。

    按照这个道理,只要用《灵曲》的节奏使出“灵鳌七绝”,就可融会这七种武学。

     想到就做,乐之扬先用《灵曲》的节奏打出“鲲鹏掌”。

    这一试大出意料,乐之扬举手投足,一扫“鲲鹏掌”的影子,
热门推荐

书友正在读: 校园逍遥高手 我的女友是嫦娥仙子 暗灵法医 老千4:国士无双 为了画漫画,我在全世界演剧本 至尊兵王 铁掌无敌王小军 人生何处不尴尬 限制级特工 妖孽兵王 商海谍影 古神的诡异游戏 野痞绅士 神仙超市 荒原闲农 绝命毒尸 挂职 班底 沧浪之水 巴国侯氏 至高利益 女权世界的真汉子 转生眼中的火影世界 人生交换游戏 忍界修正带 女神的近身护卫 完美大明星 铁掌无敌王小军 余罪 商海谍影 被迫成名的小说家 余生有你,甜又暖 快穿之养老攻略 转生眼中的火影世界 推理笔记Ⅲ:死神笔记重现 星云幻想I游戏学园篇 屠魔工业 团宠学霸小姑姑[穿书] 万鬼之祖 百炼成仙 邪风曲 我有一刀在手 无限道武者路 龙神至尊 千劫眉·狐妖公子(第一部) 直播开荒,资产百亿! 天刑纪 刀丛里的诗 帝疆争雄记 灵飞经(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