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阁

首页 足迹
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唐家三少> 第03章

第03章(1/3)

董村最东头住的女人很“姿烈”。

    这一带人把俊俏、漂亮、时髦会打扮的女人说成姿烈。

    这女人搬到村上有九年了,脸上还那么光润。

    所以人们都猜不到她到底有多大。

    反正岁数不小了;从她那两个儿子的岁数人们也判断出她不是个年轻女人,应该有三十八九岁。

     两个儿子一个是亲的,一个是干的。

    干儿子叫陆大栓,平常就听人叫他一个字“栓儿”。

    栓儿是和他妈一块儿搬到董村的。

    来的第二年,他妈病死了,替栓儿浆洗缝补的事,就由这个人称梨花婶的女人来做。

     叫梨花的女人姓铁,冬天穿一身黑条绒,夏天穿一身白竹布,跟村里人来往不多,但一旦说笑起来还挺热络。

    她落户到这村的时候买了二十亩地,自家种不了,她的干儿子栓儿常来帮忙。

    栓儿是个很活络的小伙子,不干什么正经活儿,替人跑跑桐油、油漆的买卖,倒是也混得饱肚子。

     梨花的亲儿子叫铁牛,小名叫牛旦,老实巴交一个小伙子,村里人几乎没听他说过话,连小孩们都能逗他欺他。

    有时他从巷子里走,几个孩子在他身后叫“牛蛋儿牛蛋儿牛xx巴蛋儿”,叫完就跑,他都懒得追。

    有的长辈看不过去,跟铁梨花说:“她梨花嫂子,你那孩子也太老实了,你得教教他,别让他光吃亏!” 梨花笑嘻嘻地说:“吃呗。

    ” 谁也弄不清梨花说的是不是真话。

    过去了这么多年,人们对于这个叫铁梨花的姿烈女人的好奇心才渐渐淡下去。

    不再有人打听她到底从哪里来,夫家是谁,怎样守的寡。

    他们偶然会见到梨花在集市上卖东西买东西,抽着一杆旱烟,烟嘴碧绿碧绿的,都怀疑它是翡翠的。

    冬天见她绒帽上顶着一颗珠子,也有人咬耳朵说那像夜明珠。

    不过九年来她和村邻们一样,吃一样的馍喝一样的汤,什么是非也没惹过,人们对她身上看不透的那一半,慢慢失去了探究的劲头。

     人们并不知道这个叫铁梨花的女人在二十年前给自己改了个名,做过方圆几百里盗墓人中的女首领。

    从二十岁到三十岁,她白昼黑夜颠倒着过。

    一直到她三十九岁这年,她才能和正常人一样,在夜里睡囫囵觉。

    这是她下决心戒掉盗墓的第九个年头。

     这天夜里铁梨花却又莫名其妙地醒了。

    她慢慢爬起来,一面摸起夹袄,搭在削薄的肩上。

    在她还是凤儿的时候,她的肩膀是圆浑的。

    她一伸手,准准地抓住窗台上的烟杆、火柴。

    她点上烟,抽了一口。

    远处的公路上,没有过兵车的声音。

    公路离董村七八里,但夜里日本人过兵车梨花能听得见。

    她盗墓落下的病根之一就是耳朵灵得过分。

     一锅烟快抽完的时候,她听见响动了:脚步声由远而近,从她院墙外的麦地穿过,到了她的院墙根。

    这双脚上了墙头,在墙上移了两步,移向那棵桐。

    脚掌贴到树干上的声音她都能听见。

     从脚步声她认出她的儿子。

    牛旦顺树干溜进院子,马上脱了鞋,用十个脚趾撑着整个身体重量走过院子。

    换了别人,牛旦这步子可以算做声息全无。

     牛旦先去了厨房。

    厨房的门正对着铁梨花的屋,开门会有响动。

    牛旦看见厨房的窗子开着,干脆直接去钻窗。

     他钻了一半,发现对面有一星火光一明一暗,头和脚在里、屁股在外地上愣在那里。

     “门不会走,只会钻洞。

    ”她母亲笑嘻嘻地说,火光在她又白又齐的牙上亮了一下。

     他怎么也猜不出母亲怎么从她屋里进了厨房。

    就是钻窗子的那一会儿?牛旦也笑了。

     铁梨花点上油灯,端着灯走到大灶台前面。

    一掀锅盖,里面是满满一锅热水。

     “水给你烧上了。

    ”母亲说。

     “烧水干啥?” “洗澡啊!”梨花用个大葫芦瓢往一只木盆里舀水。

    “一身阴嗖嗖的老坟土味儿。

    ” “我来吧,妈。

    ”他上去接过葫芦瓢。

     “你和栓儿,谁出的主意?”母亲又点一锅烟。

    “这么多年没敲疙瘩了,刚钻一回老墓道,我这房子里就尽是尸骨气!衣服脱了就从那窗子扔院里去,我这儿可不想沾坟堆的土!” 梨花走出厨房,替儿子掩上门,又回头说:“我这就来给你搓背。

    ” “我自个儿……” “我是你妈!搓个背怕啥?等你有媳妇了,搓背我就不管了。

    ” 她走到院里,把牛旦扔出窗子的衣服用火钳子夹起来,放进一个竹筐,天一亮她就会把它们拿到村里的坡池边去洗。

     这时她听见牛旦在厨房大声问话:“您在盆里搁的这是什么呀,妈?” “桃树枝子。

    ” “那我咋洗?” “你别给我扔出去!桃枝是避邪的。

    ”她一面说着,一面快步走回厨房。

    灯火只有一个蒲扇大的光圈,牛旦站在木盆里,水淋淋的背影也能看出一疙瘩一坨的腱子肉。

     梨花给儿子搓背搓了二十年,他的成长就在她一双掌心里似的。

    从一个奶娃到一个壮汉,就像是母亲一双手给捏塑的。

    她入乡不随俗,从死去的母亲那儿学来的爱美,爱干净,到哪儿带到哪儿。

    这手掌心可是真打过儿子的,十几岁了还打过他,为他逃学,为他犯倔,为他怎么挨打也不出一声。

    牛旦上了六年学就不愿上了,梨花就把他送到镇上一家木匠铺去学徒,三年学下来,梨花发现老实巴交的儿子其实有双难得的巧手,做什么像什么。

     她拿起澡盆里的桃树枝,噼噼啪啪地在儿子宽阔的脊背上抽打。

     “哎哟,妈,你这叫干啥?……” 宽阔的脊背缩窄了一些。

     “打打好,打打驱邪!你和栓子不听话,说不再掘墓洞了,你俩又去掘,这不是心里有邪气了?还不叫我打打?!……别躲!” 牛旦的脊梁又直起来。

    其实母亲打得柔和得很。

     “今天还有人来问过价。

    问你打一扇槐木门多少钱。

    ” 牛旦不言语。

    铁梨花却知道他对有没有生意无所谓。

     “你都出师两年了,一共就给我打过一个柜子。

    ” “谁说的?我还给村南头的董三大爷打过一张八仙桌呢!” “是啊,董三爷还说牛旦儿以后不输给他师傅呢。

    ”她两手在他肩上一捺,儿子便顺从地坐进澡盆,水漫到砖地上。

    “妈总想盘个店面过来,开个木器行,妈帮你照应,你只管做活。

    看见合适的人家,给你说个媳妇……” 牛旦的背影羞怯了:“谁要咱哩!” 母亲说:“咋了?你又不瘸又不瞎!不去干那缺德丧良的事,小本小利的生意,好好经营,也能过得挺美,就说不上个好闺女?” 牛旦又不吱声了。

     母亲说:“哼,你心说,谁让你当妈的把我生在一帮子盗墓贼里头呢?” 牛旦瓮声瓮气地回道:“我可没那么说。

    ” 铁梨花:“咱搬到董村之前,肯定有人告诉过你,你姥爷是个最好的盗墓贼,你妈也当过这地底下的铁娘娘,是不是?” 牛旦不言语。

    他这会儿没话就是默认。

     母亲说她去给他取干净的换洗衣裳。

    到了厨房门口,她又站住说:“你以为我这几天心里闲着呢,以后你跟栓儿再合计什么勾当,趁早别瞒我——昨夜里你啥时走的,穿的啥鞋走的,我全知道。

    ” 天麻亮时,铁梨花把笼子里的鸡放了出来。

    她见儿子已穿上了衣服,把洗澡水舀在桶里,提着桶从厨房出来,他正要当院泼去,母亲阻止了他,从他手里接过桶往猪圈走。

    她要用这水刷一下猪圈。

    牛旦赶上去几步,从她手里夺过桶,泼到猪圈的地上。

    两只还没睡醒的猪不高兴地吵闹起来。

     “妈?……” “嗯?” “您别担心。

    我也就敲这一回疙瘩。

    ” “敲了头一回,就有第二回。

    ” “我跟你起誓……” “行了。

    我就这么告诉你吧,掘墓这事上瘾。

    一染上,就难戒。

    妈把你和栓儿母子带到董村落户,就是想让你躲开那些人。

    那年你才十一,偷了我的洛阳铲,把我吓坏了,怕咱家的贼根再也断不了,那之前,我以为你不知道妈靠啥本事养活你。

    ” “我八岁就知道了……” 铁梨花把烟杆在鞋底上敲敲,烟锅的烟灰被磕出来。

    “那些嚼舌根子的,还嚼了些啥?” “多啦。

    说您年轻的时候跟赵司令……那时是赵旅长……就是赵元庚……” “放屁。

    ” 母亲的脸冷冷淡淡。

    她最让人惧怕的表情就是没表情。

     “我没信。

    ”牛旦马上说。

     “你为啥不信?”母亲又有表情了,好奇而诡秘,眼睛像小女子。

     “我会信?谁会搁着司令夫人不做,荣华富贵不要,做敲疙瘩的,图的啥呢?” 母亲又淡淡的了。

    儿子不知哪里说错了。

    母亲对他来说太神秘、太难揣测了。

     “孩子,你可不敢干那事。

    ” 他知道“那事”是什么。

    他不说话,望着满地踱步寻食拉屎、自得其乐地咕咕叫的鸡们。

     “你是妈的性命,知道不?妈恨敲疾瘩这行恨得牙疼,可当时为了能养活你,妈还是干了这行当。

    妈怕报应。

    报应到我自个儿头上,也就死我一个,报应到你,那就是两条命——妈也活不成了。

    你看干这行的有几个活得长的?栓儿爸暴死,栓儿妈那么强健个女人,都洗手不干了,搬到这几十里外的董村,还是病死了。

    ” “公路上天天打枪打炮,日本鬼子的兵车天天过,不敲疙瘩,就活得长?” “你得答应我——再不敲疙瘩!” “妈,就让我敲这一回。

    ” 铁梨花看了儿子好一会儿。

    然后她转身拾起一把小锹,把一滩滩鸡粪铲起,装进个簸箕。

    她会用这些粪上菜地。

     “我找着那个鸳鸯枕就洗手不干。

    ”牛旦说。

     “你找不着。

    ” 又是这个鸳鸯枕。

    她父亲也找它找得那么苦。

    它是敲疙瘩的人的一个志向。

    从她在盗墓人圈里呼风唤雨的年代,就听人说到这个宋代皇妃用过的镂空薰香瓷枕。

    谁也不知是否确有其物,但黑市上总有人出天价收购它。

     “真找不着,我和栓儿哥也就死心了。

    ”牛旦说。

     七月十五的大集市很拥挤。

    从前线撤退的国民党伤兵驻了大半个镇子。

    在穿草鞋、麻鞋的庄户人腿脚之间,添出许多架木拐的腿脚来。

     这些架着木拐的腿脚渐渐往集市中间聚拢,围在一个代写书信的摊子周围。

     伤兵们传说那个代写书信的女先生又年轻又可人,都过来把她当一景看。

    这时他们不远不近地站在边上,听那小姑娘为一个老太太解说她孙子的来信。

     “他信上说呀……他教那日本婆说‘早安’就是‘王八蛋’,那日本婆见谁都跟人说‘王八蛋’……”姑娘自己忍不住,捂着嘴乐了。

     老太太一面用袖口擦眼泪,一面笑着说:“这个坏小子!……这信是啥时候写的?” “今年三月。

    ” 老太太:“怎么一封信在路上走那么多日子?” 姑娘说:“这不算慢!上回我给人念的一封信,在路上走了八个月!” 伤兵们看着十七八的小姑娘编一对辫子,脸蛋称不上个美人儿,却是甜甜的,温暖的,不知哪儿透着一股不俗。

    她穿一件白底子蓝细条的衫子,胳膊肘打了补丁,肩上也打了补丁。

    说明她又写字又扛农活,兼文兼武哩。

     一个中年军人挤到人前,从怀里摸出个手巾包,里面包着几封信。

    其实他是能识几个字的,这些信也都读过;他只是想让这个小姑娘再读一遍给他听。

     有人招呼说:“他梨花嫂子来了?” “赶集呀?”梨花也招呼道。

     这声沉稳的、低音调的女声使小姑娘抬起头——看了铁梨花一眼。

    低下头,又抬起,看了第二眼,掩饰不住满心的好奇,好像是说,这位婶子的面容和打扮跟这个乡土小镇好不合宜呀。

     “婶子要写信?”姑娘问。

     “你先给这位老总读信吧,”她笑笑说。

     姑娘在给中年军人读信的时候,铁梨花始终盯着姑娘头顶的招牌。

    上面那“家书抵万金”几个字笔画如刀刻斧凿,朴拙却气魄很大。

    这就是这一代读书人崇尚的“魏碑”。

    能把魏碑写这么好,功夫和境界缺一不可。

     “闺女,你叫什么名字?”铁梨花问。

     “您就叫我凤儿吧。

    ”姑娘答道。

     铁梨花心里一动:又是一个凤儿!但马上她又想,多少人望女成凤?叫凤儿的女子太多了。

    这个凤儿不知会是什么命。

    天下凤儿又有几个有“凤”的命运?读完了信,她被铁梨花打量得不自在了。

     “婶子您有事儿?” “想让你写副对子,可这时又不过年。

    ”铁梨花的话让周围人笑了。

    “闺女,你这字写得真好,谁教的?”她指
热门推荐

书友正在读: 校园逍遥高手 暗灵法医 为了画漫画,我在全世界演剧本 我靠马甲风靡横滨 限制级特工 重生追美记(很纯很暧昧前传) 穿越者 第101次逃婚(下) 咸鱼翻身的正确姿势 爱要说,爱要作 逍遥药仙 被迫成名的小说家 神仙超市 绝命毒尸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班底 官太太 意图(官场浮世绘) 至高利益 天后她多才多亿 对不起,我不想被你吸血了(快穿) 人生交换游戏 最强反套路系统(最强装逼打脸系统) 拜师九叔 屠魔工业 奥术神座 暗灵法医 穿越者 余罪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文娱新贵 男人都是孩子(无限关爱有限责任) 逍遥药仙 爱要说,爱要作 祖宗们拿刀逼我做菜 官太太 最强反套路系统(最强装逼打脸系统) 九天 无疆 团宠学霸小姑姑[穿书] 仙界第一商贩 万鬼之祖 七界传说前传 我有一刀在手 龙神至尊 乱世猎人 沧海2·东岛西城(2017新版) 太簇角舞 武林客栈·月阙卷 秦时明月之夜尽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