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阁

首页 足迹
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凤歌鸾舞打一动物> 第二十四章 九王朝阙

第二十四章 九王朝阙(3/3)

竟与“灵舞”十分相似。

     打完“鲲鹏掌”,又使“无定脚”,使了数招,又隐隐现出“灵舞”的功夫。

    乐之扬心中惊讶,一路施展下去,忽然发现,只要按照《灵曲》的节奏出手,“灵鳌七绝”中的何种招式,灵舞之中,均可找到相应的变化。

     乐之扬明白此节,大感震惊,丢开“灵鳌七绝”,全力钻研《灵舞》。

    越是钻研,越觉“灵舞”博大精深,以前所学所用,只是皮毛而已。

    这一路武舞好比汪洋大海,可以吸纳百川,天下任何武学,只要改变节奏,都能融入其间,变化出前所未有的招式。

     原来,“灵道人”一生武学,大多化入“灵曲”、“灵舞”,前者是内功节奏,后者囊括了许多拳脚招式,如果习练者的用意不在武功,“灵舞”始终只是舞蹈,但如当成武学钻研,则可变化出无数奇招妙着。

    “灵舞”之妙,不在一招一式,而是一种法意,任何武功合于法意,均可脱胎换骨,变为灵舞之一。

     此后数日,乐之扬夜里苦练武功,将“灵鳌七绝”化入“灵舞”,白天则前往东宫,练习古琴、洞箫、编钟、羯鼓、琵琶五种乐器。

    这些乐器,乐之扬幼时曾经涉猎,钟情长笛以后,统统弃之不顾,此时重新练起,本以为一定生涩艰难,不想一试之下,居然得心应手,丝毫不乱。

     乐之扬起初也觉惊奇,仔细一想,修炼《灵飞经》之后,他灵感精进、体察入微,不再拘泥于技艺,而是浸淫于乐道。

    大道如水、随物赋形,任何乐器到他手里,均可显露出乐道之美。

    何况乐之扬习武之后,深谙劲力变化,轻重缓急,均得其妙,他将武学融入演奏之法,乐道之中加入武道,精进之速,十分惊人。

     黄子澄等人奉命淘汰冗官,连日不在东宫,少了这几个对头,乐之扬耳根清净,演奏诸般乐器,颇是自得其乐。

    朱允炆也来乐坊听过几次,但觉小道士器乐精熟,日胜一日,惊讶之余,大为欢喜。

     这一日傍晚,乐之扬练完器乐,正要出宫,朱允炆忽然派人来请。

    到了书房,只见皇太孙手持请柬,愁眉不展。

    黄子澄站立一边,垂手肃立,看见乐之扬入内,脸上露出嫌恶之色。

     朱允炆放下请柬,说道:“宁国公主邀我赴宴,你们有何高见?”乐之扬笑道:“吃饭还不好么?”朱允炆苦笑不语,黄子澄看了乐之扬一眼,冷笑道:“你懂什么?宁国公主不但请了太孙,还请了九大藩王,这几位王爷,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席面之上,一定想方设法地让人下不了台。

    ” 乐之扬道:“那就推掉好了。

    ”朱允炆摇头说:“不可,宁国公主的苦心我明白,她和晋、燕、周三王,都是孝慈皇后所生,老兄妹久不见面,若不设宴相会,未免说不过去。

    但只请三王,又有结交私党之嫌,同时请我,也为避嫌。

    我若不去,公主一定认为我心生嫌疑。

    更何况,梅驸马一向待我不薄,我若不去,也会伤他之意。

    ” 黄子澄道:“虽说如此,诸王刁滑多诈,稍有不慎,就会损伤天威。

    ”朱允炆听了这话,犹豫不决。

    乐之扬见他如此怯懦,心中老大鄙夷,当下笑道:“去了损伤天威,不去也要损伤天威。

    诸王当太孙怕了他们,更加嚣张难制。

    汉高祖赴鸿门宴,靠的是张良、樊哙,黄大人才高八斗,做张良正好合适。

    小道是个粗人,当一当樊哙就差不多了。

    ” 黄子澄又惊又气,狠狠瞪了乐之扬一眼。

    朱允炆却被说动,点头说:“不错,不去未免示弱,他们更加不会服我。

    ”当下下令备轿,前往梅府。

    黄子澄自忖劝说不了,只好悻悻随行,心里却将乐之扬恨入骨髓。

     出宫之前,先有太监去公主府报信,车马未到,梅殷和宁国公主已在府前迎接。

    梅殷是旧识,宁国公主却是第一次见到,乐之扬仔细打量,公主年纪不轻,眼角已有鱼尾细纹,容貌虽然平常,可是举手投足,自有一股华贵之气。

     夫妇二人拜过太孙,公主引朱允炆入府。

    梅殷走上前来,拉住乐之扬笑道:“早想请仙长来府上坐坐,可惜一直未得良机,今日可好,云从龙,风从虎,仙长随太孙前来,正是风云之会。

    ” 乐之扬笑道:“驸马爷客气了,按理说,小道早该登门拜访。

    ”他二人把手攀谈,黄子澄呆在一边,颇受冷落。

    他心有不快,也不招呼梅殷,怒冲冲进了公主府。

    刚到正堂之前,路边闪出一条黑影,伸出脚来一勾一绊,黄子澄向前扑倒,摔得鼻破血流。

     黄子澄又痛又怒,正要骂人,忽听四周响起一阵哄笑,有人大声说:“哎呀呀,这不是东宫的黄大人吗?” 黄子澄抬头望去,顿时矮了半截,说话的那人体格壮硕,双眉又粗又黑,眼里透出一股乖戾。

    黄子澄忍气吞声,爬起身来,赔笑道:“黄子澄见过齐王殿下。

    ” 朱元璋诸子之中,齐王朱榑最为凶暴。

    他是晋王一党,常与太子作对,故而黄子澄一见是他,便觉要糟。

    果然话没说完,齐王手起手落,一个耳光落在他左颊之上,打得黄子澄转了一个半圆,口中又腥又咸,吐出一口血沫。

     黄子澄虽知对方来者不善,可也料不到齐王胆敢掌掴朝廷命官,一时惊怒交迸,指着齐王叫道:“你、你干吗打人?” 齐王啐了一口,骂道:“打你又如何,老子还要踢你呢。

    黄子澄,你算什么东西,不就是我朱家的一条狗么?也不照照镜子,就你这张狗脸,也敢骑在本王脖子上拉屎?” 黄子澄含怒说道:“殿下说什么,我不太明白。

    ”话没说完,面门又挨一拳,黄子澄鼻血迸溅,眼冒金光,口中咕咕噜噜,脚下还没摔倒,就被齐王的侍从一左一右地架在中间,那模样好比砧上鱼、案上肉,说不出的凄凉悲惨。

     “狗东西,我让你死个明白。

    ”齐王摩拳擦掌,面露狞笑,“济宁州的知府是谁?他是我小妾的老爹,你将他革职查办,不就是打本王的脸吗?” 黄子澄大声道:“裁革天下冗员,那是陛下的意思,别说是小妾之父,就是皇亲国戚……”齐王不待他说完,一脚踹中他的小腹,黄子澄痛得倒抽冷气,整个儿蜷缩起来。

    侍从们哈哈大笑。

    黄子澄只感绝望,大声哼哼道:“你殴打廷臣,陛下如果知道……” “知道又怎样?”齐王大拇指一挑,“我是他儿子,他还会杀了我不成?你这样的狗东西,本王打死一百个也没关系,你呢,就算下辈子投胎,也伤不了我一根汗毛。

    ” 他骂得兴起,举起拳头,又要送出,这当儿忽觉手腕一紧,叫人牢牢攥住。

    齐王一挣,未能挣开,那只手好似烧红的铁箍,痛得他面皮扭曲,回头一看,忽见一个年轻道士笑吟吟望着自己,他认得乐之扬,不由怒道:“狗道士,你作死……”说到这儿,挥拳要打,不意一股热流窜入体内、直达双腿,齐王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双腿一软,扑通跪倒在地。

     几个侍从看见主子吃亏,纷纷冲了上来。

    乐之扬右手挥出,东一扫,西一拂,掌力所至,侍从们身不由己,原地疯转,活是几个陀螺,越转越近,忽而撞在一起,东倒西歪,躺了一地,手脚相互纠缠,软绵绵地爬不起来。

     原来,乐之扬和梅殷寒暄以后,进入府中,忽见有人围在一起,上前一瞧,正看见齐王行凶。

    扮“张良”的挨了毒打,做“樊哙”的当然不能袖手旁观,乐之扬一时心生不平,上前制住齐王。

     齐王又惊又怒,破口要骂,那股热流忽又窜到喉间,立马张口结舌,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只听乐之扬笑道:“哎呀,殿下怎么跪下来了?黄大人可承受不起。

    ”齐王气得发疯,口唇一开一合,却无声音发出。

    乐之扬假意歪着脑袋,靠近齐王,连连点头,忽地冲着黄子澄笑道:“黄大人,王爷殿下说了,他大错特错,在此给你赔罪。

    ”齐王听了这话,气得几乎昏了过来。

     黄子澄此时还过神来,他受辱之际,忽得乐之扬相救,心中老大不是滋味。

    怔忡之际,一个人忽地大踏步走上前来,举起手来,在齐王的肩上轻轻一拍。

    乐之扬只觉一股大力猛窜过来,虎口剧震,竟尔脱手,那人轻轻一拽,便将齐王拎了过去。

     乐之扬定眼一瞧,看清来人,心中咯噔一下,跌入千寻谷底。

    齐王终于能够出声,张嘴就骂:“狗道士,我把你碎尸万段……”忽一掉头,怒冲冲说道,“大和尚,呆着干吗,还不揍死这个狗道士。

    ” 救他之人白袍光头,长身玉立,不是别人,正是乐之扬的死对头冲大师。

    和尚听了这话,笑而不答。

    齐王心中不快,正要呵斥,忽见朱允炆和宁国公主快步走来。

    原来此间喧哗,早已惊动堂上。

    皇太孙看见黄子澄一脸是血,惊怒交迸,厉声叫道:“怎么回事?是谁干的?” 黄子澄看着齐王,犹豫未答,忽听齐王笑道:“天黑路滑,黄大人自个儿摔的。

    ”黄子澄怒气冲脑,指着他浑身发抖:“你、你殴打朝廷命官,我、我……”齐王不待他说完,笑嘻嘻说道:“黄大人可不要诬赖好人,本王一向以理服人,打人这种事,那是万万不会做的,太孙如果不信,这里的人都能作证。

    ” 他目光扫过人群,无不威胁之意,朱允炆明白他的把戏,冷冷道:“好啊,我倒要看看,谁来给他作证?” 庭中人鸦雀无声,太孙也好,齐王也罢,全都是不能得罪的主儿。

    正寂静,忽听有人咳嗽一声,说道:“我来作证,七弟没有打人,黄大人那是自个儿摔的。

    ” 朱允炆脸色一变,抬眼看去,只见人群分开,周王走了出来。

    他话音方落,又听一个懒洋洋的声音说道:“没错,没错,我也看见了,黄大人自个儿摔跤,怨不得别人。

    ” 说话间,晋王下了轿子,漫步而出。

    这两人睁眼说瞎话,气得朱允炆脸色发白,正要发作,忽听有人笑道:“太孙殿下,借一步说话。

    ”朱允炆回头一看,却是朱棣,当下脸色一沉,冷冷道:“说什么?” 朱棣凑近他耳边,小声说道:“老七打人,又能如何?普天下只有父皇可以罚他,父皇本就欠安,此事报入宫中,他一怒之下,岂不病势加剧?照我看,不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到此为止,不再追究。

    ” 朱允炆心中雪亮,黄子澄裁汰官员,得罪诸王,几个藩王串通一气,故意让他难堪。

    黄子澄挨了打,好比打了自己的嘴巴,朱棣一片虚情假意,说的话却句句在理,朱元璋纵然罚了齐王,也会气病身子,自己执意追究,反而成了不孝之举。

     朱允炆发作不得,脸色铁青,拂袖而去。

    宁国公主看着几位兄长,生气道:“三哥、四哥、五哥,今日小妹做东,只想大家欢欢喜喜。

    太孙是我请来的,你们也是我请来的,如果闹出岔子,小妹的脸上也过不去。

    ”说到这儿,眉眼已是红了。

     晋王摆手笑道:“二妹,你这是干什么呢?大家都是好兄弟、好兄妹,对于太孙,我一向尊重得不得了,谁敢闹事,我第一个饶不了他。

    你说对不对啊,老四!”他斜眼瞅向燕王。

    朱棣若无其事,拈须笑道:“三哥问我干吗,我是来喝酒的。

    ”晋王拍手笑道:“对,对,咱兄弟好久不见,今日定要喝上一杯。

    ” 宁国公主心下稍安,命太监传唤太医。

    黄子澄自知奈何不了齐王,只好忍气吞声,跟随太医治伤去了。

     这时诸王入席。

    冲大师向乐之扬微微一笑,亦步亦趋,跟在晋王后面。

    乐之扬望着他背影,心中不胜惊疑,不知这个和尚如何脱困,又为何在此现身?看样子,他和晋王、齐王颇有瓜葛。

    更要命的是,别人不知道乐之扬的底细,冲大师却是一清二楚,若是当众揭穿,可就大势去矣。

     霎时间,他心乱如麻,几乎动了逃走的念头。

    这时忽听有人叫唤,回头一看,却是道衍。

    乐之扬对他十分忌惮,打个招呼,匆匆进入大厅,站在朱允炆身后。

    冲大师站在晋王身边,见他进来,面露诡笑,笑得乐之扬心中发毛。

     忽听晋王说道:“只是喝酒吃肉,忒也无味,本王手下有一位异人,变个戏法儿给各位助助兴。

    ”回头使个眼色。

    冲大师含笑上前,一手提起酒壶,一手握住酒杯,倾转酒壶,注酒入杯,转眼斟满,他却注酒不绝,酒水一路越过杯沿,一分一厘地向上增长,堂上众人见状,忍不住纷纷惊呼起来。

     冲大师笑容不变,注酒不绝,待到停下之时,酒杯上方多了五寸高一截酒柱,光亮剔透,恍若水晶。

     乐之扬心中猜测,冲大师必是用“大金刚神力”裹住酒水,使其满而不溢,不过想来容易做来难,换了自己,断然无此能为。

     忽听晋王笑了两声,扬声说道:“大和尚,这一杯酒,你代我敬给太孙。

    ”冲大师答应一声,放下酒壶,双手捧杯,上前笑道:“太孙殿下,请接此酒。

    ” 朱允炆盯着那酒,脸色苍白,他若不接酒,就是不给晋王面子,接过此酒,酒柱一塌,必定淋他一手。

    更何况,这和尚来路不明,酒中或许下毒,也未可知。

     一时间,朱允炆接也不是,拒也不是,瞪着酒杯,尴尬无比。

    这时人影晃动,乐之扬抢到桌前,笑嘻嘻说道:“太孙不胜酒力,这杯酒我来代劳。

    ”不由分说,举起手中竹笛,一头插入酒柱,一头含在嘴里,运足内力,狠狠一吸,酒柱化为一股,顺着笛管流入口中。

     这一下好比长鲸吸水,眨眼之间,杯中酒液一空。

    乐之扬收起竹笛,舔了舔嘴唇,笑道:“好酒,好酒,晋王的美意,我代太孙谢过了。

    ” 冲大师收起酒杯,面露讥讽,乐之扬和他目光一碰,只觉心头打鼓,低头退到一边。

    朱允炆得他解围,大大松一口气,看了看乐之扬,眼里大有赞许之意。

     晋王咳嗽一声,忽又说道:“大和尚,好事成双,你再敬燕王一杯。

    ”冲大师提起酒壶,又斟一杯,裹酒成柱,送到燕王桌前。

     朱棣安然静坐,不动声色。

    道衍忽地闪身而出,左手拎着一个空杯,右手拿着一根象牙筷子,上前一步,呵呵笑道:“晋王说得对,好事成双,两杯胜过一杯。

    ”右手牙筷一挥,将那酒柱齐杯切断,同时酒杯向前一送,也不知他用了什么手法,酒柱一滴不漏,全都流入空杯。

     这一轮变化十分离奇,众人还没看清,一杯酒分成了两杯,道衍牙筷一挑,冲大师的酒杯飞向燕王。

    朱棣随手接过,仰天饮下,道衍又将手中之酒双手奉上,朱棣接过瞧了瞧,一气饮尽,搁杯笑道:“这位大和尚好本事,敢问尊号法名?” 冲大师合十笑道:“区区微名,不足挂齿。

    ”道衍看他一眼,忽而笑道:“大和尚,你不说我也知道,‘大金刚神力’震古烁今,神渊镜止,太冲莫胜,渊头陀我见过,你如此年轻,应当是‘太冲莫胜’冲大师吧。

    ”冲大师笑道:“道衍师兄百闻百知,今日一见,果然不虚。

    ” “好说,好说。

    ”道衍笑眯眯说道,“‘金刚门’禅宗巨擘,佛法精深,此间事了,我一定上门拜会。

    ”冲大师笑道:“贫僧却之不恭,必当洒扫以待。

    ” 两个和尚各怀鬼胎,相视而笑。

    乐之扬冷眼旁观,不由心想:“这两人都是巨奸大猾,偏偏都是佛门弟子,佛祖天上有知,一定气个半死。

    ” 晋王本想刁难太孙、燕王,不想被人破坏,心中暗暗气恼。

    忽听道衍笑道:“来而不往非礼也,殿下就不回敬晋王一杯么?” 朱棣笑道:“好啊,你替我敬一敬三哥。

    ”道衍应了一声,左手携壶,右手拎杯,屈指一弹,酒杯嗖地飞出,滴溜溜落在晋王面前。

    道衍酒壶一扬,壶嘴里飞出一股酒液,去势如箭,刷刷刷落入酒杯,一滴不多,一滴不少,齐杯而止,满而不溢。

    冲大师见状,由衷赞道:“好手法。

    ”晋王强笑一笑,只好举杯喝下。

     朱棣笑了笑,又说:“敬过三哥,就不敬太孙么?”道衍笑道:“王爷不说,我倒是忘了。

    ”袖袍一拂,一只酒杯平平飞出,落到太孙面前,滴溜溜旋转不休,竟将本来的酒杯挤到一边。

    朱允炆心中不快,大皱眉头。

    道衍一如先前,扬起酒壶,飞出一缕酒液,势如经天白虹,直直落向杯口。

     忽然一阵风起,酒到半空,遇风转折,化为一道弧线,嗖地飞向晋王。

    道衍脸色一变,忽听乐之扬笑道:“借花献佛,太孙也敬晋王一杯。

    ”他这一掌,用上了“碧微箭”的功夫,刚劲为背,柔劲为弦,将那一股酒水射了出去,不偏不倚地落向晋王的酒杯。

     晋王变了脸色,忽觉大力涌来,裹住射来的“酒箭”,凌空一转,飞向道衍。

    晋王转眼看去,冲大师左掌竖起,袖袍鼓动,微微笑道:“此乃太孙之酒,晋王如何敢饮?” 道衍笑道:“说的是,太孙不喝,谁又敢喝?”大袖一拂,一股柔劲送出,酒液化为一团,有如飞星掷丸,呼地撞向乐之扬。

     “敬出去的酒,泼出去的水。

    ”乐之扬双掌齐出,左弓右弦,又将这“酒丸”弹向冲大师,“泼水难收,敬酒不回。

    ” 冲大师微微一笑,不待“酒丸”射到,一掌扫出,将“酒丸”拨向道衍。

    道衍反手一掌,又将其拨向乐之扬。

    这一拨带有两人之力,乐之扬不敢怠慢,抢先出掌,酒水远在一丈,就被逼了回去。

     一时间,三大高手出手如风,逼得那一团酒水旋转如飞、凌空不坠,越转越热,越转越小,倏忽之间,化为了一团袅袅的水烟。

     三人同时收掌,退到主上之后,堂中鸦雀无声,一时静得古怪。

    忽然间,燕王拍手大笑,叫道:“精彩,精彩,三位都是奇才,梅驸马,我若是你,就该敬这三位一人一杯。

    ” 梅殷笑道:“燕王说的是,梅殷白活一世,这样的本事却是第一次见到。

    ”斟满三杯,分别敬给三人,三人无法,只好饮下。

    乐之扬力抗两大奇僧,丝毫不落下风,朱允炆始料不及,真有不胜之喜。

     忽听周王说道:“这敬酒的把戏大大有趣,说起来,我也有个把戏,还请诸位品鉴品鉴。

    ”宁国公主笑道:“五哥一向古板,居然也会把戏?”周王笑道:“二妹误会了,耍把戏的不是为兄。

    ”说着拍了拍手,不消片刻,一名太监带入一个黄衣男子。

     该人年约四旬,唇黑面白,眼窝凹陷,眸子转来转去,透出一股子邪气。

    宁国公主见他模样,先有几分嫌恶,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黄衣男子答道:“古严。

    ”嗓音咝咝作响,有如毒蛇吐芯。

    宁国公主皱眉道:“你是哪儿人?口音真怪。

    ”古严嘎声道:“我是南疆人。

    ” 宁国公主知道周王醉心药物,常与一些怪人厮混,当下问道:“古严,你会什么把戏?” 古严道:“我会弄蛇。

    ” “弄蛇?”宁国公主看他两手空空,不由奇道:“蛇在哪里?” “这儿!”古严一挥手,从他袖管之中游出一条碗口粗细的黑蛇。

     谷王笑道:“把蛇藏在身上?这样的把戏何足为奇……”说话间,古严的袖管、裤脚不断钻出蛇来,有粗有细,有长有短,谷王话没说完,已然钻出数十条之多。

    可是更骇人的还在后面,随着毒蛇涌出,古严的身子萎缩下去,手脚收缩,脑袋下沉。

    一片惊呼声中,古严消失不见,只剩下一堆衣裤,其中大小毒蛇,仍是不断涌出,数以百计,遍地都是。

     众人只觉头皮发炸,纷纷瞪着周王。

    周王神色淡然,举杯饮酒,若无其事。

    众人正觉惊疑,忽听厅堂之外,传来一缕尖细的哨声,群蛇应声而动,蜿蜒向前,化为一条浊流,直向上首的朱允炆冲去。

     朱允炆面如土色,腾起站起身来,失声惊叫:“护驾,护驾!”乐之扬见势不妙,抓起两根牙筷,嗖嗖掷出,将两条毒蛇钉死在地上,又从囊袋之中抓了一把松针,正要发出,忽听哨声尖利起来,紧跟着,扑啦啦一阵响,从堂外冲出一群黑影,从天而落,扑向蛇群。

    乐之扬定眼一瞧,竟是许多蝙蝠,大如小鹰,疾如狂风,纷纷探出利爪,从地上抓起毒蛇,随着哨声盘旋一周,形如一片黑云,忽又冲出堂外。

    一时间,毒蛇、蝙蝠,全都消失一空,除了地上的死蛇,仿佛一切都未发生。

     朱允炆惊魂甫定,只觉双腿发软,扑通一声,又坐了下来。

    周王站起身来,哈哈大笑,望着朱允炆,眼里透出一丝嘲弄。

    其他人如梦方醒,也是纷纷大笑。

    朱允炆又羞又气,恨不得打个地缝钻将下去。

     晋王挑起拇指,笑嘻嘻说道:“五弟好戏法,驯蛇不足为奇,驯养蝙蝠,本王倒是第一次见到。

    ”宁国公主也笑道:“五哥,那个古严呢,不会当真变成蛇了吧?”周王将手一拍,古严应声走了进来,一身月白短衫,手中拿着一只铁哨。

    宁国公主怪道:“你方才怎么溜出去的?”古严默不作声,周王却笑道:“戏法儿戏法儿,就是骗人的法儿,一旦说破,可就不灵了。

    ” 忽听朱允炆涩声说道:“五王叔,你放蛇来咬我,也是戏法儿么?”周王回头笑道:“开个玩笑,太孙何必当真?” 朱允炆怒哼一声,厉声说道:“我还有事,先回东宫,你们玩蛇也好,玩人也罢,爱怎么玩就怎么玩。

    ”一甩袖子,冲出大堂,宁国公主连声招呼,他也全不理会。

     乐之扬不敢怠慢,跟着出了梅府。

    黄子澄在外等候,见朱允炆怒气冲冲,忙问发生何事,朱允炆一言不发,上轿回宫。

    黄子澄询问随行太监,得知详情,冲着乐之扬怒道:“主辱臣死,太孙受辱,你为何不拼死相争?” 乐之扬道:“我怎么拼死相争?扯住周王,痛打一顿?”黄子澄道:“你不敢得罪周王,就不能对付那些蛇么?”乐之扬笑道:“说得好,算我失策了。

    下一次黄大人亲自陪着太孙,那些蛇儿见了黄大人,一定比见了亲爹还要温顺。

    ” “什么?”黄子澄面皮涨紫:“你骂我是蛇?” 乐之扬笑而不答,掉转马头,扬长而去。

    一路上,他的心里尽是蝙蝠乱飞的情形,乐韶凤和郭尔汝之死,身上既有齿孔,又有爪痕,尸体四周,更无野兽足迹,正如明斗所说,除了蝙蝠,再无第二种生灵能够做到。

     “这个古严,就是杀死义父的凶手么?”这念头一闪而过,乐之扬的心里一阵翻腾,“古严是周王的属下,难道说,周王才是背后的主使?可他为何要害义父和郭先生呢?” 他停马沉思,越想越觉心乱,当下拍马赶到梅府。

    到了门前,却见十分冷清,一问家丁,才知太孙一走,诸王也各自散了。

     乐之扬心想:“古严是周王的人,一定呆在王府,不如趁夜入府,探个究竟。

    ”当下返回阳明观,换了一身短装,背上真刚剑,带上飞雪,一溜烟赶到周王府,已是明月西沉、过了三更。

     乐之扬蒙住头脸,纵上围墙,举目望去,府中房舍高低、幽黑深沉,只有一处尚有光亮。

    他纵身上前,赶到光亮之处,却见一间雅舍,烛影透窗,绰约可见人物。

     乐之扬功聚双耳,凝神听去,忽听有人笑道:“今日当真痛快,那小子吓了个半死,今晚回宫,一定要做噩梦。

    ” 乐之扬听出是晋王的声音,心中暗暗吃惊,不知如此深夜,晋王为何呆在周王府中。

    正想着,忽又传来周王的声音:“虽说出了一口恶气,老头子的责骂却是少不了的。

    ” “怕什么?”晋王冷冷说道,“老头子病得厉害,骂人的力气也不多了。

    前几日他派人清剿盐帮,结果损兵折将、铩羽而归,锦衣卫的都指挥也死在了外面。

    老头子发了一顿脾气,但也无可奈何。

    嘿,老虎掉了牙,连狗都不如呢!” 乐之扬听得心惊,晋王言辞之间,对朱元璋颇有恨意,与其说是父子,不如说是仇敌。

    忽听周王又说:“老头子真糊涂,太子死后,无论如何也该由你继承大统。

    也不知他怎么想的,竟然传位给一个黄口孺子。

    论本事,我们兄弟九个,哪一个不胜过那小子十倍?老头子为了那小子,杀了多少功臣,费了多少心机,结果还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果换了三哥,压根儿不用这么费事。

    ” 晋王叹气道:“老头子越老越糊涂,不瞒五弟,只要老头子归西,允炆那小子,我全不放在眼里。

    我真正担心的还是老四,他本事太大,老头子一死,谁也压不住他,须得趁老头子活着,将他彻底扳倒才行。

    ” 周王笑了两声,说道:“说起来,三哥借刀杀人的计策真是厉害,允炆那小子,只怕已经中了圈套。

    ” 晋王嘿嘿一笑,意甚自得:“这件事多亏了十九弟,你稍稍露点儿风声,他就立马咬住不放。

    他们或许以为,凭着这件事,就可以扳倒老四。

    却不知,这件事谁碰谁死,只要提出此事,老头子一定六亲不认。

    ” 周王沉默时许,小声说道:“太孙报上此事,老头子真会废了他么?”晋王笑道:“十之八九,这件事对老头子而言,真是奇耻大辱。

    ” “妙极,妙极。

    ”周王笑道,“太孙因此废黜,三哥一定继承大位。

    ”晋王笑道:“承蒙五弟吉言,我若继位,一定不会亏待你的。

    ” 周王沉默一下,忽地小声说道:“三哥,老四的身世真有不对么?” “对又如何,错又如何?”晋王嘿嘿一笑,“三人成虎,积毁销骨,就算他当真姓朱,谣言一多,也能叫他由真变假,当定了这个野种。

    ” 周王啧啧连声,赞道:“还是三哥高见!” 听到这儿,乐之扬心头一动,远处隐隐传来踏瓦之声,来势极快,顷刻逼近十丈之内。

    乐之扬慌忙跳起,有如狸猫潜行,躬身疾走,躲避来人。

    不料那人轻功极高,非但没有摆脱,反而越来越近。

    乐之扬正要加快步子,忽又觉前方异动,乐之扬忙向左奔,左边也有人来,急向右奔,右边也有人来。

     乐之扬左冲右突,不但未能摆脱,反而落入四人包围。

    他心知难以脱身,只好停了下来,来人见他停下,也是脚下一顿,停在两丈之外。

     乐之扬无可奈何,只好直起身来,凝目一望,忽地心往下沉。

    只见冲大师在前,竺因风在后,明斗站在左边,右边那人黄衣白脸,正是古严。

    
热门推荐

书友正在读: 辣手狂医 暗灵法医 综艺娱乐之王 极品公子 老千4:国士无双 我的重生画风不对[综恐] 铁掌无敌王小军 限制级特工 老衲还年轻 穿越者 陈二狗的妖孽人生 坏蛋是怎样炼成的 猎赝 男人都是孩子(无限关爱有限责任) 爱要说,爱要作 文娱新贵 古神的诡异游戏 祖宗们拿刀逼我做菜 我成了大佬的掌心人鱼 神仙超市 刑警荣耀 荒原闲农 绝命毒尸 沧浪之水 至高利益 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 我女儿来自未来 我的女友是嫦娥仙子 透视高手 弄潮(掌舵者) 为了画漫画,我在全世界演剧本 人生何处不尴尬 商海谍影 男人都是孩子(无限关爱有限责任) 逍遥药仙 我成了大佬的掌心人鱼 余生有你,甜又暖 挂职 奇遇无限 神话烘炉 团宠学霸小姑姑[穿书] 我从小泡在蜜罐里 伏羲传奇 邪风曲 黄河鬼棺之2:尸变九龙坑 浩荡江湖 帝疆争雄记 风铃中的刀声 灵飞经(全) 太簇角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