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阁

首页 足迹
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衣冠枭獍是什么意思> 第20章 铜钱索命·暗箭难防

第20章 铜钱索命·暗箭难防(1/3)

县衙停尸房内,空气阴冷浑浊,弥漫着刺鼻的药草味和死亡的气息。

    王五的尸体直挺挺地躺在冰冷的石台上,七窍流出的黑血已经凝固,脸上凝固的惊恐表情在昏黄的灯光下更显狰狞。

     穆之面沉如水,站在一旁。

    阿月则戴着自制的手套(用油布和细麻布缝制),仔细检查尸体。

    她用小银刀刮取王五口鼻处的黑色血痂,放入一个白瓷小碟,又取来清水和几种随身携带的药粉进行混合、观察。

     “毒发迅猛,见血封喉。

    ”阿月的声音在寂静的尸房里格外清晰,“看血痂颜色和溶解后的反应,应该是‘鸩羽红’。

    ”她将小碟递给穆之看,血水混合药粉后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带着金属光泽的暗红色。

     “‘鸩羽红’?”穆之眼神一凝,“此毒据传来自南疆,原料罕见,配制极难,非一般人能得。

    价比黄金!” “而且,”阿月补充道,指向王五脖颈侧面一处几乎看不见的细小针孔,“毒是从这里注入的。

    针孔极小,手法极其专业,瞬间致命,他连呼救的机会都没有。

    凶手是个用毒和暗器的高手。

    ”她顿了顿,看向穆之,“王五死前紧握那枚铜钱,显然是想传递信息。

    那符号虽然简陋,但结构核心与鹞鹰令背面的迷宫符号一致!这绝非巧合。

    王五很可能认识这个符号代表的意义,甚至可能知道‘鹞鹰’的部分内情,所以招致灭口。

    ” 穆之拿起那枚染血的铜钱,指尖感受着上面粗糙刻痕的纹路,又看了看鹞鹰令上繁复的迷宫。

    “这符号……或许是一种简化标记?用于底层人员识别身份或传递简单指令?王五作为眼线,可能接触过这个标记。

    他临死前拼命抓住它,是想告诉我们,杀他的人和‘鹞鹰’有关?或者……是指向某个特定的地方或人?” 两人将铜钱符号再次临摹下来,与鹞鹰令的迷宫符号仔细对比。

    虽然繁简差异巨大,但核心的几条主线和几个关键节点的转折走向,确实存在明显的相似性! “这铜钱本身是‘永通宝’,通县钱庄年前才新铸的一批。

    ”穆之仔细观察着铜钱边缘的细微特征,“流通时间不长,范围主要在本县及周边。

    凶手或者指使者,很可能就在通县,或者最近频繁在此活动!” 线索指向了毒药来源和铜钱流通范围。

    穆之立刻展开行动。

     他先以县令身份,召集通县所有药铺掌柜和坐堂大夫,严令彻查近期是否有人购买过配置“鸩羽红”所需的几味珍稀主药(他故意混淆了几味药材,只说有剧毒用途,并未直接点明“鸩羽红”)。

    同时,派出心腹衙役(避开王五的熟人),拿着那枚“永通宝”铜钱的图样,秘密走访通县及附近的钱庄、大商铺,查询近期大量兑换或使用这种新铸铜钱的可疑人员。

     明面上的调查声势浩大,意在打草惊蛇,让对手以为官府只关注毒药来源。

    而真正的杀招,在阿月身上。

     阿月换上了一身不起眼的粗布衣裳,脸上做了些伪装,混迹于市井之中。

    她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军中磨砺出的直觉,重点盯防通县几家最大的药铺,尤其是那些有南疆药材渠道的老字号。

     功夫不负有心人。

    两天后,在一家名为“回春堂”的药铺后巷,阿月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可疑的目标。

     一个身材中等、穿着半旧短打的汉子,帽檐压得很低,遮住了大半张脸,但行走间左腿微跛。

    他警惕地四下张望后,闪身进了回春堂的后门。

    片刻后出来时
热门推荐

书友正在读: 你修仙,我修功德值 巨宋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刚入截教,听到截教气运在抱怨 水豚小师妹她超强 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 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 八号当铺:从天龙八部开始! 重生之都市仙王 寒门状元路 死后宿敌给我烧了十年香 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 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 某某宗弟子修仙日常 护法他做不到啊 族谱太厚怎么办 手握剧本后,龙傲天竟成我小弟 我,贾府孽障,但贾府也不当人 家族修仙,我为镇族神鼎 大楚武信君 史上最弱男主角 剑魄沉星录 大乾风云起苍穹 无名剑主 剑荡江湖快意恩仇 大周第一婿 刚入截教,听到截教气运在抱怨 师妹攻略完,就抛夫弃女 修真就听收音机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大唐躺平王 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 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 我,贾府孽障,但贾府也不当人 家族修仙,我为镇族神鼎 某某宗弟子修仙日常 族谱太厚怎么办 江湖第一刺客诈死之后 无名剑主 大乾风云起苍穹 史上最强县令 云起惊鸿客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 开局被捉奸,从小吏到权倾南北 水浒之往事随风 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 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 我,秦王世子,用盒饭暴出百万兵 温阮霍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