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2/3)
最具江南特色的城市之一,市区一条小河贯穿东西,两岸景致如直接从画中拓下。
这天阳光特别好,烟波柳巷,曲水人家,真是处处成景,美不胜收。
杨帆随身携带一只小相机,边走边拍。
成茵忍不住凑上前去瞅了眼相机牌子,居然是莱卡M8,当即一吐舌头,“你可真舍得花钱。
”
“赚钱的目的就是为了花,不然平时那么辛苦做什么!”
成茵嘿嘿笑,心里却不以为然,不花还可以存起来啊!
拍了景色,自然不能忘记拍人,李正和唐晔一样,打小就臭美,让他登高就登高,让他伏低就伏低,每次咔嚓完,必定是一蹦三尺高地跃到杨帆面前来纠缠,“让我看看!让我看看!”
成茵又好气又好笑,“已经很帅啦,小王爷!”
杨帆又给成茵拍了几张,她患有镜头僵硬症,一拍照表情就不自然,更何况镜头后面的那只眼睛还是属于杨帆的,草草照了几张后便不肯再拍。
“我帮你来几张吧!”成茵反守为攻,上前抢了相机给杨帆拍。
好一轮人物照,在不同的景点,各种排列组合,除了三人的单照外,还有李正与成茵的合影,杨帆与李正的合影。
等相机再度回到自己手中时,杨帆意识到,还有一种组合没有拍到——他和成茵的。
此时,成茵正和李正坐在路边的石墩上刮分她包里的各种零食。
成茵正要把一袋薯片递给杨帆,忽见他怔怔地盯着自己,不明所以,摸了摸自己的面庞,“怎么了?”
“哦,没什么。
”杨帆到底还是把那层意思给咽了回去。
如果这会儿提出要跟她合影,会不会显得很奇怪?再说,他对李正的摄影水平也没底。
“薯片吃不吃?”
杨帆收好相机,接过撕开口的袋子,慢慢嚼着薯片,把旅行手册又翻了出来。
“前面应该有个古祠堂群,都是明清时期的名门望族,我们一会儿可以去看看。
”
成茵凑上前去瞄了一眼,“祠堂?都有哪些家族啊!”
杨帆修长的手指点着说明缓缓右移,“有十几家,各种姓氏……咦,最大的这个居然是杨氏!那一定要去找找了。
”
“舅舅,什么叫祠堂?”李正眨巴着眼睛问。
杨帆花了五六分钟才让李正勉强明白祠堂的意思,他的眼睛却因此瞪得更大了,“那会不会看见死人?”
杨帆笑着解释,“不用怕,祠堂是供后人举行仪式的地方,不会看见恐怖的东西。
”
成茵捏捏李正的鼻子教训,“一会儿到了那边不许胡说八道,神灵祖宗听到不敬的话会不高兴的。
”
“哦。
”李正似懂非懂。
他们巴巴地去找杨家宗祠,没想到转了一圈也没见到影子,反而是先看到了周家的一个小祠堂。
成茵得意不已,“小是小了点儿,不过毕竟还是有的!”她朝紧锁的大门里望了一眼,有点遗憾,“可惜不让进,否则一定得去上柱香!”
杨帆踏在台阶上读宗祠说明,若有所思。
成茵牵着李正的小手走过来,突发奇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