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岩鬼记(1/3)
那年我去西南边陲的墨江县采风,本意是想搜集些民间老物件,却在一个叫“落石坪”的山坳里,意外听到了关于“岩鬼”的故事。
讲故事的是个守着杂货铺的老头,姓王,脸上的皱纹深如刀刻,眼神里总带着股挥之不去的阴鸷。
那天山雨刚停,雾气像湿棉花一样裹着整个村子,我躲进他的铺子买烟,他擦着柜台,忽然没头没脑地问我:“后生,敢不敢听个山里的真事?”
我那时年轻,又对民间传说颇感兴趣,便点了点头。
老王头往门外瞅了瞅,压低了声音,那声音沙哑得像两块石头互相摩擦,把我带进了一片阴冷的山岩迷雾里。
故事要从十年前说起,落石坪往西北走三十里,有座“鬼愁崖”。
那崖壁陡峭如刀削,半腰以上常年被云雾锁着,当地人轻易不敢靠近。
老辈人传下来,说那崖里住着“岩鬼”,是山精石怪变的,专等落单的行人。
“啥是岩鬼?”我忍不住插嘴。
老王头咽了口唾沫,喉结滚动:“就跟那崖壁一个样,青黑色,硬邦邦,长得跟半截子石碑似的,没鼻子没眼,可你盯着它看久了,就能看见石头缝里翻出一对火炭似的眼珠子。
”他顿了顿,手指关节敲了敲柜台,“力大无穷啊,一巴掌能拍碎磨盘,最爱干的事,就是蹲在悬崖边,瞅准了下边的人,‘嘿’地吼一声,跟着就推石头。
”
他说的第一个事,是关于一个货郎的。
那货郎姓陈,是外乡人,不知死活地想抄近路翻鬼愁崖。
那天傍晚,落石坪有个砍柴的老汉亲眼看见,陈货郎背着货担刚走到崖下的窄径上,头顶的云雾里突然滚下一块碾盘大的石头,带着风雷之声就砸了下来。
老汉离得远,只听见“咚”的一声闷响,像一口大钟砸在地上,接着就看见烟尘腾起老高。
等烟尘散了,那窄径上只剩一滩模糊的血迹,货担的碎片嵌在石头缝里,陈货郎整个人都被砸进了地里。
“你说怪不怪?”老王头眼神发直,“那石头滚下来的地方,根本没人!就那么凭空滚下来了。
老汉吓得屁滚尿流跑回村,当晚就发高烧,嘴里直喊‘石头动了……石头长眼睛了……’”
这还只是个开始。
从那以后,鬼愁崖下隔三差五就出事。
有时是采药人失踪,只在崖壁下找到一只鞋;有时是赶夜路的马帮,被滚石砸死了骡马,人侥幸逃脱,却吓得魂飞魄散,见了石头就哆嗦。
村里人都说,是那陈货郎的血惊醒了岩鬼,那东西醒了,就该出来觅食了。
真正让落石坪人谈之色变的,是发生在七年前的“三尸案”。
老王头说这话时,外面的雾气更浓了,窗棂被山风吹得“吱呀”响,像有人在外面扒着听。
当时村里有三个年轻后生,不信邪,非要去鬼愁崖探探,说要抓了那“岩鬼”换赏钱。
领头的叫狗剩,力气最大,腰里别着把柴刀;另外两个是他堂弟和发小,揣着火把和绳子。
三人天不亮就上山了,村里人都劝不住,只当他们是年轻气盛。
“结果呢?”我追问,手心有点冒汗。
老王头端起搪瓷缸子喝了口茶,茶水的热气模糊了他的脸:“结果……太阳落山了,没回来。
第二天,村里人不放心,凑了一伙人上山找。
找到鬼愁崖下那片乱石林,就看见……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