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南洋来客(3/3)
赴室利佛逝,再转道占城、真腊,最后尝试前往天竺。
"贾耽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此行除修好各国外,臣将详细记录航道、风土,为日后海贸铺路。
"
"善!"李承乾拍案,"孤已奏请父皇,授你'南海宣慰使'之职,持节出使。
另外..."他压低声音,"特别注意各国兵力、港口情况,但不要显露意图。
"
贾耽心领神会,郑重应下。
就在使团准备启程之际,一个意外插曲发生了——蒲罗中王子突然病倒,高烧不退!
"怎么回事?"李承乾闻讯立即赶往四夷馆。
馆内,随行的室利佛逝御医正用土法治疗,但效果不彰。
王子面色潮红,神志不清,情况危急。
"殿下,此症似疟非疟,太医署众医束手无策..."鸿胪寺少卿擦着汗说。
李承乾仔细观察王子症状,突然想起岭南有一种"瘴疟",与眼前情形极为相似。
"取青蒿来!"
"青蒿?"众人愕然。
"对,鲜青蒿捣汁,速速取来!"
这是李承乾从后世知识中记起的偏方。
青蒿素治疗疟疾,在现代已是常识。
虽然唐代无法提纯有效成分,但鲜草汁液应该也有一定效果。
奇迹发生了。
服下青蒿汁后,王子症状逐渐缓解,三日后竟能下床行走!
"太子殿下救命之恩,小臣没齿难忘!"蒲罗中跪地泣谢,"室利佛逝愿永世为大唐藩属,绝无二心!"
这场意外反而拉近了两国关系。
当贾耽使团随康复的蒲罗中启程南下时,不仅带着丰厚的礼物,还有一份特殊的厚礼——《青蒿治疟方》。
这是李承乾特意命太医署整理的,作为大唐送给南海诸国的礼物。
送别使团那日,李承乾站在广州码头,望着渐行渐远的船队,心潮澎湃。
这支由五艘大船组成的使团,不仅承载着和平使命,更肩负着开拓海疆的重任。
他们的见闻,将决定大唐未来的海洋战略。
"殿下,海上风浪险恶,贾大人他们..."刘仁轨忧心忡忡。
"无妨。
"李承乾目光坚定,"贾耽非等闲之辈,必能不负所托。
况且..."他指向正在建造的更大战舰,"待这些新船完工,我大唐水师将纵横南海,再无阻碍!"
贞观十五年秋,李承乾回到长安。
两仪殿内,李世民听完儿子的汇报,龙颜大悦:"承乾此行,不仅结好南海诸国,更获青蒿奇方,造福苍生。
朕心甚慰!"
"父皇,儿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在广州、交州设立市舶司,规范海贸。
"李承乾建议道,"另外,可招募南海商人定居,教授水手远航之术。
"
"准了。
"李世民点头,"另外,朕决定在流求设立造船厂,就地取材,打造更多海船。
"
离开两仪殿,李承乾走在长长的宫道上,秋日的阳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他知道,帝国的疆域正在向南方无边的大海延伸。
那条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终将在他的推动下,成为现实。
"殿下。
"马周匆匆走来,"这是刚译完的《南海风物志》,记录了各国物产风俗。
"
李承乾翻开这本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着作,从香料到珍珠,从海图到星象,一个前所未有的海洋世界正徐徐展开。
"传令国子监,增设南海语言课程。
"李承乾合上书卷,"另外,命将作监设计更大的海船,准备来年探索更远的南方!"
远处,钟声悠扬,仿佛在为一个海洋帝国的崛起而鸣响。
喜欢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请大家收藏:()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