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吐蕃动乱(3/3)
所未有的压力。
八月的一天,李承乾正在批阅奏章,晋阳公主蹦蹦跳跳地跑进来:"大哥!我的医馆开张啦!"
原来,小公主说服长孙皇后,在掖庭宫设立了一所为宫女看病的医馆。
虽然规模很小,却是历史上第一个由皇室女性主持的医疗机构。
"好!大哥这就去看看。
"李承乾放下朱笔,牵着妹妹来到掖庭宫。
简陋但整洁的医馆内,几位太医署毕业的女弟子正在为宫女们诊脉。
见到太子驾到,众人慌忙行礼。
"不必多礼。
"李承乾摆手,"今日这里只有大夫和病人。
"
他饶有兴趣地观看妹妹为一位宫女包扎伤口。
十岁的小公主手法娴熟,一边包扎一边讲解药理,俨然一副小神医的模样。
"兕子跟谁学的这些?"李承乾好奇地问。
"孙爷爷教我的。
"晋阳公主骄傲地昂起头,"他说我有天赋,将来能当太医令呢!"
李承乾大笑:"好!那大哥就等着兕子当上太医令的那一天!"
秋收时节,司农寺传来喜讯:占城稻在江南大获丰收,平均亩产比往年高出四成。
李承乾立即下令在各州设立"常平仓",丰收时收购余粮,荒年时平价出售,既防谷贱伤农,又防谷贵伤民。
这一举措深得民心,却也触动了世家大族的利益。
以太原王氏为首的五姓七望联名上书,反对朝廷"与民争利"。
"好一个'与民争利'!"李承乾冷笑,"他们口中的'民',恐怕只是那些大地主吧?"
他采取了两手策略:一方面在朝堂上据理力争,用详实的数据证明常平仓对普通百姓的好处;另一方面暗中支持御史台调查世家大族兼并土地的罪行。
这场博弈持续了整个秋天。
最终,当三位刺史因纵容家族强占民田被革职查办后,世家们不得不暂时收敛。
寒冬来临之际,远征吐蕃的将士们陆续凯旋。
李承乾在玄武门外设宴犒军,亲自为有功将士斟酒。
一位在黑水峡谷战役中失去右臂的老兵激动得热泪盈眶:"殿下亲自斟酒,小人就是死也值了!"
"不,你要好好活着。
"李承乾握住老兵仅存的左手,"朝廷已经下令,伤残将士每月可领抚恤银,子女可优先入学。
"
这番话通过《大唐日报》传遍全国,极大地鼓舞了军心民心。
这份由李承乾创办的报纸,如今已成为传达朝廷政令、引导舆论的重要工具。
除夕之夜,皇室齐聚两仪殿守岁。
李世民的气色比往年好了许多,兴致勃勃地听晋阳公主讲述医馆趣事。
当小公主说到用针灸治好了一位宫女的头痛时,老皇帝开怀大笑:"朕的兕子将来必成一代女医!"
"不止呢!"小公主骄傲地说,"我还要帮大哥管理医院,让天下人都看得起病!"
李承乾与李泰相视一笑。
这个曾经在历史上早夭的小公主,如今正茁壮成长,未来必将绽放异彩。
当新年的钟声响起时,李承乾独自走出殿外。
长安城的万家灯火与满天繁星交相辉映,照亮了他坚毅的面庞。
改革之路虽长,但每一步都坚实有力;盛世宏图虽大,但每一笔都清晰可见。
在这贞观盛世的荣光中,一个更加辉煌的时代正在孕育。
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喜欢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请大家收藏:()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