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万象更新(2/3)
李承乾捻起一粒金黄饱满的玉米,心中感慨万千。
这个在原本历史上要近千年后才传入中国的作物,如今提前出现在大唐的土地上。
"立即在司农寺试种。
"他下令道,"若适应当地气候,明年在关中各州县推广。
"
初夏的昆明池畔,晋阳公主正带着一群贵族少女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实验"。
她们将不同比例的硝石、硫磺和木炭混合,记录燃烧效果。
小公主认真地在本子上写着:"硝七成、硫两成、炭一成,爆声最响。
"
"兕子,在做什么呢?"李承乾悄然而至。
"大哥!"晋阳公主兴奋地跳起来,"我们在验证《格物基础》里的配方!你看,这个比例真的会爆炸!"
李承乾既欣慰又后怕:"实验精神可嘉,但火药太危险。
下次找孙真人一起做好吗?"他蹲下身与妹妹平视,"不过...兕子能发现最佳配比,真的很了不起。
"
小公主骄傲地昂起头:"我要发明一种能治病的神药!孙爷爷说,明白了火药原理,就能懂很多药性相生相克的道理。
"
这一幕被随行的史官郑重要记入《起居注》:"永徽二年五月,晋阳公主始涉格物之学,太子亲授之。
"
六月盛夏,长安城迎来了一支特殊的使团——来自极西之地拂菻国(拜占庭帝国)的使者。
金发碧眼的异邦人带来了精美的玻璃器、镶嵌宝石的十字架,还有几十卷羊皮书籍。
"尊贵的太子殿下。
"使者操着生硬的汉话行礼,"我国皇帝愿与大唐永结盟好,共抗大食。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承乾在麟德殿设宴款待。
当使者展示一本《几何原本》的希腊文抄本时,他眼前一亮:"贵国可有精通希腊语和汉语的学者?"
"有两位随行翻译。
"
"太好了!"李承乾当即提议,"不如让他们留在格物院任教?作为回报,大唐愿与拂菻分享火药以外的所有技术。
"
这一提议让使者喜出望外。
经过半月磋商,双方签订了《唐拂技术交流协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平等互利的国际技术合作协议。
协议签订次日,李承乾在格物院设立"翻译馆",专门负责翻译各国科技着作。
首任馆主竟是年仅十二岁的晋阳公主——她凭借惊人的语言天赋,已掌握波斯、大食等五国语言基础。
"兕子,这是《几何原本》的前三卷。
"李承乾将一叠文稿交给妹妹,"你和拂菻学者一起,把它译成汉文可好?"
小公主郑重接过,如同接过一个神圣使命:"我一定不负大哥所托!"
秋收时节,司农寺的试验田传来喜讯:玉米在关中地区试种成功,平均亩产达八石,远超传统粟米。
李承乾立即下令在《大唐日报》刊登种植方法,并免费向农户发放种子。
这一举措遭到世家大族的强烈反对。
以荥阳郑氏为首的豪强联名上书,称新作物"有违祖制",要求朝廷停止推广。
"好一个'祖制'!"李承乾在朝会上冷笑,"《诗经》有云'黍稷稻粱,农夫之庆',可见古人也不拘一格。
如今有更高产的作物,为何不用?"
他命人抬上一筐金黄的玉米:"诸公不妨尝尝,这'番麦'做的饼,可比寻常粟饼香甜多了。
"
李世民亲自品尝后大加赞赏:"朕看此物甚好!传旨:凡自愿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