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盛世长歌(1/3)
永徽元年的初雪飘落时,长安城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盛事。
来自三十二个国家的学者齐聚新落成的"万国学院",参加首届"天下学术大会"。
李承乾站在学院正门前的汉白玉台阶上,望着各国学者鱼贯而入,不同颜色的衣袍在雪中交织成绚丽的画卷。
"殿下,希腊文《几何原本》全本已经译毕。
"晋阳公主手捧一摞装帧精美的书册走来,呼出的白气在冷空中凝结,"孙爷爷校对了三遍,说毫无错漏。
"
李承乾接过书册,翻开扉页,上面用汉文和希腊文并排写着"几何原本"四个大字,下方还有一行小字:"大唐镇国长公主李兕子监译"。
"兕子真了不起。
"他轻抚妹妹的发髻,"这将是改变大唐学术史的巨着。
"
小公主脸上泛起红晕:"是大家一起努力的成果。
拂菻来的狄奥多西先生帮了大忙呢!"
正说着,一阵骚动从学院门口传来。
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波斯老者被众人簇拥着走来,手中捧着一个造型奇特的铜制仪器。
"殿下!"老者用生硬的汉话高呼,"这是家父发明的星盘改良版,可以同时观测日月五星!"
李承乾亲自下阶相迎,仔细端详这件精密仪器。
当他转动星盘上的铜环时,忽然发现一个熟悉的结构——这竟是简化版的"浑天仪"!
"妙哉!"他由衷赞叹,"将波斯星盘与大汉浑天仪合二为一,先生真乃奇才!"
这一幕被随行的《大唐日报》画师记录下来,成为次日头版的插图。
标题赫然写着:《东西智慧交融,万国学院开创学术新纪元》!
学术大会持续了整整七日。
期间,大食学者演示了代数运算,拜占庭医师讲解了人体解剖,天竺僧人传授了冥想之法...而大唐的学者们也毫不逊色,孙思邈的"四诊法"、李淳风的历法推算、阎立本的绘画技巧,无不令各国学者叹服。
大会闭幕那天,李承乾宣布成立"天下学术文库",将所有参会论文结集出版,并免费向各国赠送。
"从今往后,学问无国界。
"他的声音在宏伟的讲堂内回荡,"愿知识之光,照亮天下每一个角落!"
冬去春来,万国学院的成果开始显现。
一批融合中西医术的"新医"毕业了,他们带着改良过的药方奔赴各州县;精通多国语言的译语官被派往边境,促进贸易往来;甚至还有工匠根据外国学者的建议,改良了水车设计,使灌溉效率提高了一倍。
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李承乾在曲江池畔主持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万国技艺大比"。
来自各国的能工巧匠同台竞技,展示绝活。
波斯工匠的玻璃吹制、大食铁匠的刀剑锻造、天竺织工的锦缎编织...令人目不暇接。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位来自非洲的匠人,他展示了一种奇特的"泥筑术",用普通泥土混合草茎,竟能筑成不怕雨淋的坚固房屋。
"此法可用于边关营垒!"兵部尚书如获至宝,"比夯土墙省时省力多了!"
李承乾当即重赏这位非洲匠人,并聘请他在工部任教,传授技艺。
这一幕让各国使者深受感动——大唐太子的胸怀,当真海纳百川。
三月里,李泰率领的远洋舰队再次启程。
这次的目标是绕过非洲南端,开辟通往大食的海上新航线。
送行那日,广州港人山人海,二十艘蒸汽战舰威风凛凛地排列在江面上,崭新的铁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四弟,务必小心。
"李承乾将一枚玉佩塞到李泰手中,"这是孙真人加持过的平安符。
"
李泰郑重点头: